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艺节目的整体呈现是探究明星参加的逻辑起点.以表演为综艺节目呈现的切入点,探寻相较于影视剧表演,综艺表演所隐藏明星卷入的诱因.从综艺节目表演展示方面消解情感间隙,内容方面提供生存空间、有效传播,用途方面满足消费这三方面,对促成综艺节目持续火热和表演更具能量进行综合分析,并反思这一表象所带来的价值危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紧随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变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的成长历程。目前作为最主要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综艺节目的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3.
吕一丹 《视听界》2010,(2):73-75
近二十年来,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从主要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上看,大致可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4.
《演员的诞生》是一档原创表演类综艺节目,节目以演员演技为视角、正面引导观众欣赏表演艺术为宗旨,自开播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本节目的艺术表达策略、节目表演呈现的艺术效果、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呈现效果的不同以及对节目未来呈现形式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永 《青年记者》2020,(8):15-16
随着综艺节目的兴起,电视人将“明星效应”理念引入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消费”让有名气、有流量、有表现力的明星成了香饽饽。不同的综艺节目,基于对明星价值的不同构建,采用明星消费的模式也不同。笔者将综艺节目中的明星消费分为三个类型:被动简单消费型、真才实艺竞技型、正面价值引领型,体现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基于不同的类型,综艺节目在内容题材、表现形式、融合传播等方面争奇斗艳,各有千秋,不断涌现出现象级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毛晶晶 《视听界》2011,(5):104-105
随着综艺节目的风行,诸多频道都开办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然而,观众对明星类综艺节目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极度好奇到争相追看,再过渡到如今的不以为奇。不管是几个明星一台戏,能把这台戏唱好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大不如前,在“瓶颈”中的“窒息”感越来越强。为何明星类综艺节目越来越萧条?  相似文献   

7.
常说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和主宰,他们在节目中起着串联和控制作用,并通过自身的演绎丰富着节目内涵。纵观我国最近几年火爆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发现,综艺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多元,专业主持人当嘉宾客串主持,还有明星跨界当主持,他们究竟是主持人还是明星?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本文将对综艺节目主持人呈现的新潮流进行剖析,探究产生这种变化的缘由,并尝试解析现当代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8.
陈晔 《视听》2022,(4):90-9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节目的数量逐渐增多,影响力不断增强.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应该本着为观众负责的态度,在制作好节目的同时,发挥正向社会影响力.《明星大侦探》和《朋友请听好》这两档节目聚焦社会热点话题,通过戏剧性、生活化的演绎和展示,引发受众思考,向社会输出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他网络综艺节目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0.
白瀛  李宁 《青年记者》2009,(14):107-107
最近在京举行的综艺节目创新方向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以《全家都来赛》为案例各抒己见。2008年国庆期间,这档综艺节目在上海地面频道开播,现场邀请观众登台唱歌、展现绝活,依据评委给予参赛者的表演时间长短作为输赢的标准。为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该节目7月13日登陆东方卫视后再次顺势改版,增设了倡言家庭梦想、竞答世博知识、明星家庭助阵、彰显文明礼仪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孙瑛 《新闻界》2014,(1):28-31
在当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明星成为重要的元素,并以一种跨界和流动的形象重构和再生产来完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给大众更多的娱乐。本文主要研究的正是在当前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中电视综艺节目里明星形成重构与再生产,从三个面向来论述明星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劳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电视综艺节目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娱乐性、现实性和艺术性,俨然已是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成为国内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呈现纷繁复杂、形式多样的面貌,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笔者对当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进行研究,报告了电视综艺节目现状,探讨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电视艺术发展至今,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虽然我国综艺节目发展时间不长,但近几年综艺节目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当前,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这一角色却不同程度的弱化,这主要受到明星文化和新媒体等的冲击。受众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导致时间碎片化,进而促使节目表现形式碎片化。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受众无暇关注明星嘉宾之外的主持人角色,主持人角色的艺术性被弱化。  相似文献   

14.
杨柏松  薛立磊 《传媒》2016,(12):39-40
电视真人秀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综艺节目的预期,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期.近年来,明星真人秀市场发展火爆,众卫视纷纷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真人秀,企图在这场竞争中占领先机.纵观各大电视台的热门真人秀,不难发现,明星野外生存类节目成为近年最火爆的户外真人秀门类之一.从2015年各大卫视的广告招商情况来看,明星生存秀节目所占据的广告招商份额远远高于其他电视节目,众多企业正是看中了此类真人秀庞大的受众群体,才不惜花费重金来获得广告席位,以期收获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夏颖  王津 《视听》2024,(2):100-103
为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类综艺节目多采用丰富的表演形式进行文化展演。在文化展演前,社会权利与行动者共同推动表演的生成,背景表象和前景脚本二者的融合设计为达成文化认同提供了桥梁。在文化展演中,舞台布景、多元技术的空间融合使受众与我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跨时空对话,多元的叙事视角打破了受众与表演之间的区隔,使受众和文化实现了融合。文化类综艺节目正是在各要素的成功融合下,为受众呈现出一场盛大的媒介仪式。  相似文献   

16.
娱乐选秀类节目近年来活跃在电视屏幕上,而且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关注.这类节目集娱乐、互动和艺术为一体,选手和观众皆可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快乐体验,这也是此类节目的魅力所在. 老百姓的价值观得到了实观 很多普通百姓,有着唱歌表演及其他方面的才华,多年来苦于没有展现的机会,因为以往的电视屏幕把表演空间都提供给了明星们.相对于传统节目,娱乐选秀节目最具颠覆性的做法之一,就是普通百姓可以作为节目的主角参与节目,他们个人的展示过程构成了节目的主要内容.因此,参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7.
台湾综艺节目在大陆的传播非常广,台湾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也跟明星一样,到处宣传,粉丝爆棚。台湾综艺节目比较随意,而且更加风趣,无所不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受到大陆人民的喜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陆综艺节目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台湾综艺节目也存在一些不足,对大陆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大陆应该正视台湾综艺节目,吸取有用的经验,去除消极的内容,根据大陆特点,创造出全新的综艺节目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囊括中国人半个世纪的记忆拼图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一阵剧烈的年代风开启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模式成为2011中国电视的最大黑马稳居全国综艺节目第一阵营2012年《年代秀》全新看点1.更强大的明星阵容:全年邀请超过300位明星参与,刷新国内综艺节目明星数量之最。2.更炫3D舞台:《年代秀》中采用创新式全景投放技术,营造三个以上不同氛围的现场布景,比利时原班制作团队,创新性打造3D"时光隧道"主题舞台。3.更强的现场观众评分团:现场观众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再是单纯的"秀",而是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演艺式”表现是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新现象.它的出现也是源于更多的观众希望看到主持人本身在综艺节目中成为娱乐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参与不仅仅停留在语言阶段,而是要求主持人通过在节目中展示表演、歌唱、舞蹈、曲艺等才艺,使综艺节目与主持人更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既是演员又是主持人的特殊身份.“主持群体”与“团队主持”的概念也是在此类综艺节目中逐渐发展成型的.作为最晚出现但却最具活力的节目类型,演艺式综艺节目主持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冯莉  许妍怡 《新闻通讯》2014,(11):43-4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社交平台成为人们的新兴生活领域,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互动模式和表演模式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百度娱乐明星贴吧的参与观察以及文本分析,选取"粉丝"这一群体,对粉丝自我呈现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粉丝在网络传播中呈现的形象、角色类型以及角色表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