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假说—演绎"法的由来与特点"假说—演绎"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重要的科学方法,教材明确给出其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推理演绎,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笛卡儿被认为是"假说—演绎"法的倡导者,因为他早在17世纪中叶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到19世纪中叶,英国休厄尔发展了"假  相似文献   

2.
<正>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可见,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当前最流行的"假说—演绎法"模型是:某项研究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通过逻辑推理或想象,导出一个假说,由此推演出必然的、可观察的待检验陈述,如果这些陈述被证明是正确的,就得出被确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假设演绎法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说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假言判断是一种条件判断,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那么,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如果有p必有q,无p不必无q,那么,p就是q的充分条件。即“有之必然,无之不必不然”。如果无p必无q,有p不必有q,那么,p就是q的必要条件。即“无之必不然,有之不必然”。  相似文献   

5.
假言判断做为一种复合判断在形成逻辑课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历来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在对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中假言判断的理解和掌握上常感到十分困难,那么,如何讲清这两个判断呢?我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两种假言判断: 一、两个判断前件对后件的条件性质不同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必要条件的判断。 从定义可以看出一个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一个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可以…  相似文献   

6.
假言判断既是复合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习假言推理的阶梯和前提,正确区分假言判断中的条件关系,对于防止思想片面性,提高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重要的。但是学生在学这些条件关系时往往很感棘手,而不少报刊上也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识别假言判断中的条件关系,是掌握逻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假言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三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说-演绎法”的原理,以两道高考遗传题的解析为例,分析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为这类问题的解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  相似文献   

9.
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的存在为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复合判断.本文论述了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与种类,提出了运用与表达假言判断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教学中教师对演绎推理和测交验证内容的不同理解,还原"假设—演绎"法的实质,提出了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由假设出发演绎推理出来的结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假说演绎、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孟德尔定律的教学过程,不仅应尽力呈现提出假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这个超越时代假说所蕴含的智慧,体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假说的过程,还应重视学生"演绎推理"科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演绎推理,理解测交实验对假说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强调教学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等的发现.其它学科的一些重大发现也是科学家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假说和假设,再经过演绎推理或实验得到的.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而产生灵感,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万有引力的猜想,后来通过库仑的纽秤实验证实.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合情推理的典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波利…  相似文献   

14.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中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辩论工具.传统逻辑学认为二难推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肢数与假言判断个数相等的相容选言判断作前提推出一个简单判断或选言判断的推理形式.然而,二难推理的假言前提不仅有充分条件,而且有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选言前提有相容的,也有不相容的.二难推理共有28种有效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整合遗传物质的发现史为科学探究创设真实情境;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思考推理、作出假说,设计方案、演绎推理,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演绎推理的定义,大致有三种: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这些定义尚欠妥当,未能准确地反映演绎推理的实质,应当将它定义为: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相似文献   

17.
假言判断就是语法中假设条件复句(提出条件本身也是一种假设),是反映事物间条件关系的一种判断。前一句表示条件,叫前件,后一句表示结果,叫后件。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前后件的关系是:有之(前件)必然(后件),无之未必不然。也就是说,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否正确,要从两方面检验:有了这个条件会不会有这个结果,没有这个条件而有了别的条件会不会有同样的结果。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末,这个判断就是正确的。【思考卜‘一个人如果骄傲自满,就一定会落后。”这一句是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在这一句中,有了前件,确实会…  相似文献   

18.
判断条件p是结论q的充分必要条件,或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分不必要条件,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除要对命题"若p则q"和"若q则p"的真假进行正确判断之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初学者来说,有些条件的判  相似文献   

19.
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与成功的原因 科学方法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运用了“演绎——推理法”,具体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假言判断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如何区别,括号中的两句重要说明:“(但是并不是非要这个条件不可)”“(但是仅仅有这一个条件还不够)”如何理解,这是逻辑短文《复合判断》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取了化繁为简、以易说难的办法进行教学,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是“充分条件”?我图示: 条件结果甲→丁摩擦使金属生热乙→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