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浪地球》是一部讲述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科幻小说。该小说英译本在国外的成功发行得益于恰当的译文版本。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流浪地球》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助力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重点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以引起人类对自然,尤其是对动植物关系的热切关注,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的《印度之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征服与统治的生态危机。小说强烈批判了危机背后所产生的强权意识,倡导回归自然、融入自然、感悟自然,以期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态整体主义的理想渴望。在《印度之行》中体现的生态观表达了福斯特对人类生存的忧思与关怀,对诗意栖居和寻觅更为持久的人类之家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4.
姜乘鹤 《考试周刊》2009,(42):31-32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福斯特在小说《印度之行》和《霍华德庄园》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蓝色的海豚岛》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生态思想的儿童文学作品。本文拟结合生态批评和成长小说理论,探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是如何被呈现的,以及人与动物、自然的互动是如何塑造儿童的人格和自然观,反思并重建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桂永才 《海外英语》2020,(7):180-181,189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作品饱含鲜明的生态批评思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从女性主义批评、形式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以他的著名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捕蝶者》《魔法师》为例,深入挖掘小说中蕴含的大量的生态思想,揭示约翰·福尔斯的生态批评旨归:倡导人们弃以自然的征服者到自然的保护者,弃以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启发人们要处理好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危机,实现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话语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利用和社会对女性权利压制,要求人类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斯科特.奥台尔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通过描写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和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进而通过女主人公卡拉娜融入自然、完善自我的活动,充分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作为一部深具人文关怀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映射出自然对作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南方自然的深切关注。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福克纳的这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文本中渗透出的作者的浓厚的生态意识:他对南方大自然原生态的迷恋,对他苦心经营的那个邮票般大的小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从而引发的对人类与自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这些无不向我们说明,关注人类自身命运的作者,必然考虑自然与人的关系。本文正是要通过揭示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透视作者本人在其所属年代难能可贵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生态心理学家西奥多·罗杰克在其1992年出版的《地球的呐喊》一书中提出了“生态潜意识”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拓宽了潜意识的边界.生态潜意识的形成因素是多元的,与自然进化、文化演变、人类童年的经验、工业社会对人的自然经验的压抑都有密切的关系.探讨生态潜意识,找到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情感,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解救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2.
T.C.博伊尔的小说《地球之友》是一部典型的生态小说。主人公泰尔瓦特等人对自然的态度经历了从疏离到回归的转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也从敌人变成了朋友。然而,他们为保护自然所进行的生态有意破坏行为并未得到人们的支持,也没有真正被自然所接纳。本文旨在用生态批评的理论揭示小说中生态有意破坏者的悲剧性,并试图为该类群体探求一条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饥饿的浪潮》是印度小说家阿米塔夫·高什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小说中人类、自然、科技之间的关系去剖析该作中的生态话语构建。高什理性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融合,并对科技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展开辩证讨论。高什认为人类的欲望是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欲望度的正确把握有利于调整人类对待自然及科技的态度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珍·克雷赫德·乔治的经典儿童小说《狼群中的朱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掠夺自然的忧虑之情。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谱写了一首关于爱斯基摩女孩与狼群相互依存的自然之歌。女作家敏锐的视角和朴素的生态和谐意识,给当今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解析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探讨小说中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作家对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愤怒、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关注,揭示出生态灾难危机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说《狼图腾》和《狼孩》在探讨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视野。《狼图腾》对内蒙古额仑草原狼与生态的关系问题展开描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孩》则主要致力于狼的性情与命运描写,通过人与狼视野和心理的相互对照,反映狼对人性的痛斥、人对狼的发现以及自我的反省。  相似文献   

19.
吴娴 《海外英语》2012,(16):195-196,212
小说《冷山》在出版的同年1997年该作品因"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感情与感情"而荣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并在1998年入围全美十大畅销书之列。随着这部小说的快速成功,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情节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第一、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它强调消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第二、《冷山》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获奖理由是"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感情"。仅这一点就给了学者们足够的理由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主要由三条大线索构成。第一,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艾达在鲁比的帮助下热爱自然、融入自然、并最终走向独立的奋斗过程。第二,小说阐述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英曼与艾达感情的发展,以及鲁比父女矛盾的化解上。第三,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艾达和她的黑人女伴鲁比关系的描述倡导了一种平等有爱的种族关系。以上三条线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发展使我们发现消除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对立,实现共同成长是这部小说内在的主题,而作者查尔斯·弗雷泽是以其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谱写了这部伟大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是一位具有生态视野的作家,其早期小说《使女的故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世界观。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人与自然、男人和女人的冲突问题进行反思,试图说明人类只有走出征服自然的怪圈,才能重返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