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尔集团签订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设"海尔家电学院"。2006年,校企双方协商将"海尔家电学院"更名为"海尔学院"。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构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是进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建设"实体型"的生产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中心等途径,进行合作办学,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趋势,许多高职院校和企业虽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欠佳。本文首先对目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再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开展的基于项目引领的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实践,以实现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培养通航产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业学院是在传统产业学院基础上的新发展,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载体和新模式。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可以助力高校提升工科建设水平,强化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改革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在新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力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已成为各类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应用型高校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以软件工程专业改革为动力,通过建设软件项目实训课程并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全面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以此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在"企业学院"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尤其是与上市通鼎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合作,使"企业学院"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逐渐成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通过产业学院的演进和发展,以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创新"1+1+N"多元参与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需求对接、技术共享、信息互通、过程共管、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民主集中管理新模式.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军企合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方共建产业学院.基于FANUC产业学院建设培训中心、技术应用中心、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形成"政军行企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企业学院"的"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融入企业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全套引进企业的"培训包",一方面接受企业的培训订单,为企业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和实训的师资、设备、技术、项目等均有企业的参与。学校、企业共同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人才培养实效,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达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产业学院兼具学校、企业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然而在资源协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影响了产业学院资源优势的建立。基于协同理论,校企双方可以通过筑牢协同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过程控制、保障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优化资源协同,从而使校企双方将资源转化为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国创成形技术工程师学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围绕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以高标准培养对接高精尖产业,满足绿色制造、轻量化制造等高技术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为目标,打造集研发、生产、教学、服务为一体,形成具有鲜明“双元一体,学岗直通”特色的工程师学院人才培育模式。校企双方在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项目开发、师资、教材教法等方面开展共建、共育、共享、共研的深度合作,以期最终实现“双元一体,学岗直通”特色的工程师学院人才培育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企业学院是公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是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标志。但许多公办高职院校的企业学院名不符实,对专业建设的贡献并不显著,甚至虎头蛇尾中途夭折。公办高职院校的企业学院要良好运行,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双方须正确处理好校企双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高校章程与企业学院章程的关系、学校决策与企业学院决策的关系、二级院系与企业学院的关系、教学内容与产业项目的关系、教学质量与项目质量的关系、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院校职工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的关系等"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我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范本。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不仅是校企双方相互依赖的内生性诉求,也是高职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育人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能够有效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科研功能对接,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共用,促进高职院校形成育人特色。根据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特点,应加快构建以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准绳的合作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规制的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能力提升为模型的保障机制。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必须明确其建设内涵与规范,树立标准基线;建立健全配套支持体系,夯实建设基础;建立评价体系,严把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各地各校均举办各类产业学院、企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学院等,通过诸多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为进一步探索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对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进行分析和阐述,突出强调其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潜力。同时,指出产业学院面临的管理、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产业学院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蓬勃发展。华为ICT学院是华为公司与高校共建的旨在培养ICT人才的校企合作项目。华为ICT学院依托华为先进技术、优质资源以及规范的师资培训与认证方式,实行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共育教学模式,构建前沿、实战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和ICT实训实践环境,实现教学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目前,华为ICT学院业已成为全球高校中培养ICT人才的典范,其经验对大型企业发展和产业学院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应发挥产教融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满足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产业学院、产教合作联盟的"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给学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共赢的育人效益,以特色学院建设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验概括:充分利用学院属于行业办学,与一些商业企业有"血缘关系"的优势,以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与企业联办了4个二级学院,实行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毕业生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8.
<正>中超利永紫砂文化产业学院是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与江苏中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双主体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学院通过政、行、企、校多方协同,以"紫砂文化"为纽带,接轨本地紫砂文化产业人才需求;以"教育+产业"的融合模式,围绕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导游管理、电子商务、烹饪等专业开展茶艺培训、陶埙演艺、餐具开发、宜帮菜研发等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建设理念,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整合双方各类资源优势,由校企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双师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计、培养质量评价等。学院已建成茶文化创客中心、宜帮菜研发中心及电子商务实践中心等多个平台,满足校内外职业体验、茶艺培训、创新创业培训等的需求,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规模化与集约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虽然大力提倡培养高技能人才,但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仍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供需匹配、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突出.构建区域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对接岗位制定标准,对接任务建构课程,对接评价实施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指数推进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优化,使人才培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两个提升"。1.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模式、修订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质保体系等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