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何江 《今传媒》2012,(5):65-67
"艺术真实"是美学上的概念,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艺术手段和技巧,准确而形象地把艺术作品的意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作品能否达到"准确且形象"的标准在于是否引起观众的共鸣。电视相亲节目是目前电视节目中的热播类型,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并且其节目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从美学概念上分析,艺术真实的概念是观众对节目认同的关键。媒体应该坚持在完成节目的商业价值的同时,完成其本身的社会责任、道德价值,合理利用艺术真实,并给予负面元素正确的价值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晨 《青年记者》2012,(2):49-50
江苏电视台的定位是“幸福中国”,用《非诚勿扰》这样一档节目支撑幸福的理念,与办台定位非常吻合.栏目本身价值必须多元,完成由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非诚勿扰》是江苏电视台“幸福中国”定位的重要载体,在价值冲突、对峙和差异当中,栏且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对于年轻人,它承担着“洗礼”和“矫正”的角色;对于老人,提供了沟通、了解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从前几年的满眼相亲节目,到目前《非诚勿扰》"一枝独秀",并从一周双播改为单播,在眼花缭乱的真人秀节目的猛烈攻势下,"相亲"几乎渐渐被人冷落。2015年各卫视不约而同在相亲节目上收缩了战线。相亲节目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对于电视人而言是一大难题。1.从棚内走向户外尽管"户外相亲"是个新概念,但由于这种方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相亲,而是一种集体的娱乐活动。"相比‘一对一’的传统相亲方式,一起旅行、运动的气氛更为宽松,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播相亲交友节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全诚热恋》是江苏无锡梁溪之声广播的一档相亲服务类节目,五年来,以广播推介、主持人牵线、新媒体互动、地面活动等方式,帮助单身男女喜结良缘,体现了广播服务受众的价值,塑造了城市广播相亲节目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2010年妖魔化的相亲节目 一、人人都抢吃"相亲蛋糕"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大陆的电视相亲节目也曾火爆过一阵,从湖南电视台悄然播出<玫瑰之约>开始,河南电视台的<谁令你心动>、河北电视台的<心心广场>、上海东方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四川电视台的<香江玫瑰>等相亲节目也先后开播.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这些相亲节目因为严重的同质化和观众的审美疲劳而都销声匿迹了.2010年年关一过,电视相亲节目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目前,电视相亲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幕上已经到处"开花",且播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成为很多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新盈利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相亲类综艺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的组成之一,既具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也有着方方面面的桎梏和问题。一档节目的前景如何取决于其制作的精良度、娱乐度和诚信度。制造话题而不越界,娱乐而不低级,取悦而不媚俗,崇尚真善美而不虚假歌颂,体现主流价值而不流于庸俗,这样的节目必定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  相似文献   

9.
《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宁 《今传媒》2010,18(10):78-79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自从上映以来,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所引起的社会争议也源源不断,"宝马女"、"富二代"、"毒舌"等话题引起极大反响。本文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此类相亲节目进行叙事分析,以探究相亲类节目的叙事学奥秘,希望能对我们理解此类节目带来更多的启示,从而更好地规制相亲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电视节目异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某些节目出现的与整个社会和精神领域的价值期许相异的现象。一些相亲类电视节目背离了应为受众提供服务和娱乐并丰富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旨趣,滑向了价值异化与文化异化的边缘,造成媒介背离主流价值观、追名逐利、回顾社会道德、传播畸形婚恋观等负面效应。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的同时亦应强化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少儿节目是帮助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兴趣爱好的主要途径、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树立的引导、是少年儿童知识文化积累的基础和补充,是现代社会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少儿节目编导的职业属性充满了丰富的社会属性,他在少儿节目的构思、制作、编辑、录制或直播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贯彻着培养、关爱、引导的意义,同时  相似文献   

12.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受众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自今年1月,湖南卫视推出婚恋交友真实秀节目<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近10家卫视随即播出相亲或交友类节目,"相亲热"一时再度席卷中国电视荧屏.① 面对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当下电视相亲节目实现了"相亲与娱乐"的融合,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另一方面,有人严厉批判节目所传播的畸形"婚恋观",担心年轻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并忧虑社会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  相似文献   

14.
李大伟 《今传媒》2013,(8):87-88,96
时下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剩男剩女""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的广泛热议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例,从节目设计即节目题材、节目形式、舞台设计、话语、女嘉宾气质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并结合节目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女性主导的表象下男权中心的隐形控制,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分析相亲节目传递出的性别意识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性别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永  田凯 《青年记者》2013,(2):13-14
从2010年以来,电视相亲节目从一夜蹿红、处处开花到被非议、经整改,经历一段时间的"转型",如今又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二度火热态势。众多城市电视台也在相亲节目领域做着相关的尝试与创新。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优秀嘉宾资源的限制,城市台相亲节目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面对发展瓶颈,由扬州电视台相亲节目《相亲相爱》提议,会同江苏省的另外两家城市台开创了跨城相亲模式,与邻近城市台相亲节目之间抱团合作,优势互补,收视率和广  相似文献   

16.
电视相亲节目的价值观导向与品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丽波 《传媒》2015,(2):42-44
2014年,电视相亲节目虽然没有了最初的火爆势头,但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东南卫视的《约会万人迷》等,都采用了“盲选+转椅”的形式,将“相亲”和“盲选”进行了有效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由于电视相亲节目依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所传递的价值观都会对青年受众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如何采取行动实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未来电视相亲节目所要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一批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各大卫视风起云涌,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到上海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中国电视节目一夜间仿佛进入了"相亲时代".但相亲节目中的出格话语,引发了社会对主流价值观遭受挑战的忧虑.同时,在这些节目中,还存在一些嘉宾身份造假、自我炒作、言论低俗,恶意嘲讽,放任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众多乱象的存在反映了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梁丹 《东南传播》2016,(1):84-86
2013年11月28日,"众筹网"正式发布"项目众筹平台",成为国内首个"网络节目众筹"的平台。同时上线的首批12个项目全部获得成功,引起社会关注。以"众筹"方式进行节目生产,这种生产节目的模式在西方成功实践后,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进入中国市场"试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