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白鹿原》是一部气势磅礴、意义深厚的长篇小说,它成功地通过一个家族史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生活,男性虽然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是女性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的生活境遇、命运在这关中平原礼教吃人的环境中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在小说《白鹿原》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本研究,发现祥林嫂的一系列类似进步意义的行为,只是在礼教教化和宗教迫害下生命个体的愚昧行为。并结合作者的悲剧意识、人本主义情怀来考察,发现她的举止与真正的反抗性行为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作为维护宗法制度而形成的习俗、道德和法律,礼教距离今天的读者已很遥远。如果我们不去深入了解古代礼制,也没有注意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差异,那么阅读《祝福》时,就不能区分小说反映的究竟是礼教森严还是礼教衰败,也很容易忽略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礼教之外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悲剧故事,阐释李、杜二人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礼教的冷漠无情,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践踏。揭示这一悲剧的意义在于:醒人醒世,反映了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虚伪的封建礼教制度、金钱和私欲对人性的践踏。  相似文献   

6.
王涛 《语文天地》2009,(7):36-37
众所周知,《祝福》是鲁迅小说的名篇.祥林嫂则是其核心人物。在小说中。祥林嫂悲剧性的一生。印证了中国传统礼教虚伪、腐朽以及吃人的本质。毫无疑问。祥林嫂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而这种悲剧。作者却是用“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小D是"小同"而不是"小董";阿Q是有辫子的中国人,小D是剪了辫子的中国人;小D长大以后就是另一个阿Q,阿Q在中国是不会死的。这样的命名,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而且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兰芝是一个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她的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刘兰芝所面对的个性困境、礼教困境、感情困境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静静的顿河》中主人公葛利高里是文学史中争议颇多的复杂典型。本文从创作主体意识的角度,发掘这一形象内蕴及其对于肖洛霍夫创作发展的重要意义。葛利高里形象在作者创作史上是新的审美理想的体现,作者从表现“人的魅力”这一主旨出发,展示了主人公不断为自身设立矛盾、追求自我实现的伟大生命运动。在作者笔下,主人公性格中的动摇、迷惘并不是其悲剧命运中否定的因素,而是一种历史进程中真实而不可忽略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可贵的觉悟和进步。作者站在人类学美学的高度,肯定了葛利高里积极追求的精神和人格的崇高美,因为这种追求是人向命运的挑战,它体现了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显示出人的本质力量。 葛利高里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是作者深刻的悲剧意识的产物,他为肖洛霍夫创作开辟了一条以“表现人的魅力”为主旨的新的创作轨道,标志着作者创作主体意识的成熟和深化,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历史命运进行哲学概括的价值论思想,为作者树立了一座悲剧史诗的丰碑。  相似文献   

10.
鸣凤不是《家》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用的笔墨也不多,在小说里先后出场不到十次,然而这个形象却打动了万千读者的心,让读者为之动情,落泪。本文试着从她的身世、生活、爱情和内在心理等方面诠释鸣凤悲剧产生的原因,并从反方面论证悲剧发生的必然性,以及鸣凤这个悲剧形象对于文学史和当时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三个角度对唐传奇《霍小玉传》进行了新的诠释:男主人公李益不是一个绝情的负心汉,也不是简单的负约不负心,而是一个尚有余情的负心汉。女主人公霍小玉并不痴情,更没有爱到至情,是一个理智清醒的多情女。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原因不能忽视唐代的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亦不排除李益草率、懦弱、不敢担当的性格,但李益为仕宦前途而负心的道德问题更值得重视。悲剧主人公的境遇是超越时空的,小说的思想意蕴也值得现代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宋江的命运虽然是悲剧性的 ,但他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悲剧角色 ,而是一个超悲剧的人物。宋江的失败具有丰富复杂的多重含义 ,它既是宋江个人以忠义为人生最终价值目标的失败 ,也是《水浒》作者塑造完美艺术形象追求的失败 ,也是一个时代忠义双全、无能无用的人格理想的失败 ,更是我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儒道释三位一体为基本构架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正>"悲剧是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引起人们在思想感情的更高层次上,对有价值东西的肯定。悲剧的本质,不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而是以否定的形式,使有价值的事物更生和升华。在审美上,是经痛感而达到快感。"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人们在悲痛之后,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从而更加肯定和珍惜美好的事物。《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诗性特质的小说。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诗人形  相似文献   

14.
再读祥林嫂的悲剧性□玉门石油管理局第一中学张保太“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中国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根深蒂固的统治”(《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106页)。这段文...  相似文献   

15.
小D是“小同”而不是“小董”;阿Q是有辫子的中国人,小D是剪了辫子的中国人;小D长大以后就是另一个阿Q。阿Q在中国是不会死的。这样的命名,不仅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而且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给人设计理想,特别是给女性设计理想时,就潜伏着生长悲剧的根,它要求女性没有个性。林黛玉是一个多才、多情、多心、缺礼并试图实现个人选择的女性。却被指斥为有失"本分"女性,"失本分"是它悲剧的根源,黛玉的悲剧是儒学礼教与她个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因为政治环境险恶,稍有不慎便有不测之祸,所以发言玄远,行为放达而不乐世事.他车迹至穷途而痛哭,登广武山叹世无英雄,为求美酒而求作步兵校尉,司马家和他议婚便沉醉六十日使对方无法启口,得知母病垂危而拉客赌棋不止,居丧食酒内而哀毁骨立……他是一个矛盾,一个悲剧.他想施展抱负却不可以施展;他崇尚自然却无法自然;他外表潇洒狂怪内心却异常痛苦;他表面上毁坏礼教实质上却是承认礼教;他亲近女性,实质上是扭曲灵魂的痛苦的寄托与自慰.他是一个自由的天才,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在约束和突破中挣扎生命.这几点,更显示了他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8.
宋江的命运虽然是悲剧性的,但他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悲剧角色,而是一个超悲剧的人物.宋江的失败具有丰富复杂的多重含义,它既是宋江个人以忠义为人生最终价值目标的失败,也是<水浒>作者塑造完美艺术形象追求的失败,也是一个时代忠义双全、无能无用的人格理想的失败,更是我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儒道释三位一体为基本构架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从“汉末建安中”社会伦理思想发生变化的时代切入,我们审视《孔雀东南飞》的矛盾焦点——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悲剧结局,始终围绕一个“孝”字。封建孝道与夫妻之爱的直接冲突,应是作品的核心所在。作为一出孝道的悲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已突破了关于爱情婚姻的单纯因素所制约的反封建、反礼教的思想樊篱,向人们预示着一种新兴的人生价值观已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