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垣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殡葬习俗独具特色。它通过丧礼、葬礼和祭礼三个阶段、二十三个步骤,突出体现了河东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展现了垣曲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爱美德,蕴含着孝敬父母、崇拜祖先的人文教育意义,更体现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民俗符号学原理,从"七彩嫁衣"在土族婚俗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入手,进行归纳整理,力图解读出"七彩嫁衣"作为表现体在土族婚俗符号系统结构中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信息,进而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土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是由不同的地理等生活环境所造就的,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当然也包括不同的婚俗文化。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婚俗文化也产生了严重的地域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婚俗文化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婚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布依族是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7. 9%,作为贵州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贵州境内布依族婚俗情况,以咨学界研究。  相似文献   

5.
雷丽 《文化学刊》2008,(5):106-110
作为民俗文化事象的一枝奇葩——婚俗是考察地方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湖北天门为田野考察对象,对天门男女之间择偶、定亲、娶亲全过程进行初步考察,并竭力揭示其社会学理论意义上的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点翻译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举措,译文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国际旅客对景点的认知。本文基于河东文化相关景点英译资料缺失的现状,重点阐述河东文化旅游资源平行语料库的设计与建设过程,并进一步指出该语料库的应用及需要改进之处,以期对地处黄河金三角的河东文化走向国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武婚俗根植于儒家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延续至今。大武婚俗是凸显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大武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变迁,婚俗作为一种社会模式也发生了剧烈变迁。大武婚姻形式经历了由繁到简再由简到繁、从中式到西式再到中西混合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彝族自古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婚俗礼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的彝族婚俗逐渐发生改变。本文分别对彝族婚配和恋爱、定亲和结婚礼仪进行分析。在现代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彝族的民族习性、信仰文化,同时也应该努力倡导一种文明合理的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可以说是民族文化中内涵深广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重要部分。“串姑娘”是在佤、阿昌、拉祜、德昂等族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求爱方式。入夜,小伙子们相约去串姑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在明朝也称辽东,是明代中央政府实行有效管辖和统治的重要地区。辽宁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其边塞文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以满族为核心的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一道为建设辽东做出了重大贡献。辽东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教育、城镇建设、饮食、婚俗等方面均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民族文化对明代辽宁历史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一背景下,加强、规范本地传统文化英译,对于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讨论了运城地区河东文化英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以期对规范传统文化英译、促进其国际传播,从而带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索贺州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保护与传承历史内涵与传统风貌可持续发展保护理念,对贺州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西约街、河东骑楼街、黄姚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论述贺州市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保存状况、历史、文物及艺术价值。通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对贺州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娜  李军 《文化学刊》2010,(2):121-124
《仪礼》所保存下来的古代婚姻礼仪"六礼",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婚俗中得以保留,在不同地区的沿袭中呈现出各自特色。河北新乐市承安镇地处石家庄地区北部,北接古城保定,南靠古城正定,为旧新乐县政府驻地,在南北文化融合中,对"六礼"的沿袭变为提亲、相亲、订婚、娶亲及回门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胜林 《文化学刊》2014,(1):112-116
河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远古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盐池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渊源深厚,内涵丰富,特征鲜明,表达了人类美好的人生理想以及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家政权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畲家婚俗     
农历三月三是浙南山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畲族的传统节日。在丽水地区云和县雾溪乡坪阳岗村,正在举行一场极富畲族特色的婚俗表演。 畲族婚俗,是畲族人民生活习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民俗大花园中一朵小花,它仪式隆重,特色浓郁;比歌赛舞,妙趣横生;彩带凤笄,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6.
正湖州·南浔第九届鱼文化节日前在荻港村荻港鱼庄举行。活动将传统鱼文化、蚕桑丝绸文化、美食文化、古村文化、农耕文化、古运河文化、婚俗文化等几千年的桑基鱼塘文脉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领略几千年来桑茂、蚕丰、鱼旺的桑基鱼塘水乡美景。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位于南浔区西部,形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最集中、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了“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最终形成了种桑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和池塘  相似文献   

17.
结婚,是人生之大事,也是男女感情的升华。由于婚姻与家庭和睦、血脉承继、社会安定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就特别繁多。婚姻仪礼不仅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风俗习惯,而且也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到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也同婚姻史和家族史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近年来,婚礼形式更趋于多样化,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温太真玉境台》的研究大多是从故事的流变出发,比较各类改编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及情节设置,鲜少从婚俗角度探析作品中呈现的老夫少妻的婚姻现象、骗婚等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关汉卿的元杂剧对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男权社会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现实因素有深刻剖析,并对蒙古族婚俗与中原礼教的融合有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19.
河东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孝友为先、勤俭持家、童蒙养正、诚信友善等丰富的教育思想,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平台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招养夫婚,是重婚的一妻多夫的变异形式,这种婚俗法律上无明文规定,在民间却得到了承认。在东北俗称"搭伙"或"拉帮套"。招养夫婚在我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