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饶水平(湖北老河口市江山一中)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水能发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电站要先用其他能源发出的电能,把水从下面的水库或湖泊抽到“位于高处”的水库中储存起来,然后供此种水电站在适当的时候来发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  相似文献   

2.
徐文林 《留学生》2012,(3):20-21
当今世界影响国际能源合作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资源因素,又有商业技术因素,既有国际能源经济因素,也有国际能源政策因素。能源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是一种战略资源。在能源日益短缺的21世纪,能源资源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能源资源的获取越来越依托国家的外交运筹,能源关系的开拓,也越来越多的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3.
能源、资源和环境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我国人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瓶颈作用越来越凸显。核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种清洁、安全的新能源,也是早已实现工业化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回顾2004年中国的能源问题时,电荒、油荒、煤荒……各种能源短缺的现实警示着我们,长期以来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亟需改变,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替代煤炭,弥补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短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费体系,将是我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在建筑领域,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能源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能源短缺又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投入不足、价格不合理和缺乏长远考虑,使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过低。能源消费超前加剧了能源供求失衡,人均资源不足和资源结构、地区分布不合理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要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积极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大力发展水电。改善能源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广泛,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剧增,如石油资源就是一例。特别是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滥用、浪费,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种种弊端,对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制约,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物种消长,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人口增长快速,粮食生产不足,能源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对人类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我国目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很严重。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广新能源替代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风力发电是除水力发电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针对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风能资源的分布以及风力发电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素材银行     
最后一滴水 目前,世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已非常严峻: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约35亿人将为水所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资源却不断减少。与19世纪相比,  相似文献   

10.
当今经济迅猛发展时代,能源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而化学教学中要关注能源利用和开发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理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这种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力度超过了环境自身的恢复和承受能力,造成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本文从循环经济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入手,初步讨论了要协调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寻找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资,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远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现有常规能源中,石油是利用量最大、利用最广泛的能源资源。石油资源属于非可再生的矿产类资源,巨大的石油消耗量使得石油资源在较短时期内,面临日益短缺甚至枯竭的危险。按目前世界各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与多年平均开采量推算,俄罗斯石油可供开采13年,美国仅...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事实:根据中科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只适合供养4.5亿人,现有的土地资源适合供养10亿人,已探明的能源储量资源也只能适合负载11.5亿人。对此,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  相似文献   

15.
《少年科学》2008,(Z1):6-7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短缺问题。我国还同时存在能源品种结构和地理分布不理想、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所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此外,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16.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其中煤炭是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在探明的矿物资源中,煤炭占95%以上,占世界的11.1%,预计到21世纪中叶,煤炭仍将占一次能源需求比例的5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至为重要。因此,发展能源科技,开发和建立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系统,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短缺和温室气体效应的加剧,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碳中性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来,新出现的催化快速热解技术,可以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经过催化快速热解反应直接转化成高附加值的芳烃化合物,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新技术.本综述主要关注的是生物质催化快速热解中的催化化学及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的粮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使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类生活日益美好。煤炭当今世界一次能源中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在探明的矿物资源中,煤炭占95%以上,占世界的11.1%,预计到21世纪中叶,煤炭仍将占一次能源需求比例的5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至为重要。因此,发展能源科技,开发和建立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系统,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理教学应重视“危机感”的国情教育宁文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国情教育时,长期以来,我们听到的都是这些熟悉的字眼: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山河壮美,土地丰饶,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等等。忽视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出现的国家人口剧增,资源和能源短缺,环...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北京的老年服务业和城市轨道交通业出现了选择性人才短缺、发展性人才短缺和垄断性人才短缺。这种人才需求结构就决定了二年制高职专科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