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新闻传播》2009,(6):46-46
鲜明的党性原则是新闻事业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新闻工作效果、检验新闻工作是否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重要标准。是否承认和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分水岭。科学理解和把握党性原则,是一名合格记者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赵秋实 《记者摇篮》2004,(4):23-23,58
导语不是对新闻简单的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它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点上。好的导语体现的是新闻事件中最有意义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就溜掉了。  相似文献   

3.
消息是报纸上的常用体,也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作为一名记或通讯员.要想使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尽快发表.让报纸多发自己的稿件.最快的捷径、最拿手的技艺、最见效的方法.就是在新闻写作上熟练掌握消息的写作技巧,运用消息这种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4.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是以最简短的文句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受众.是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受众满意度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标题既来自新闻,又反过来对新闻产生多方面的能动作用。标题制作得好,达到对新闻事实价值的提升,犹如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6.
有关新闻的定义.国外专家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表述.美国约特斯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德国多维法特则说.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而从当代西方新闻学看.新闻则是记者相信的、读者所需要的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7.
傅克强 《新闻前哨》2012,(10):81-82
如何使新闻作品的标题,具有能够勾住读者的眼球.并煽起其内心冲动的要素——可读性呢?这是标题制作艺术的关键所在。一、标题的可读性与新闻事实标题是新闻的组成部分.是对新闻的概括、提示或评价,是新闻内容最凝炼、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因而它必须以新闻内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并担负起传递新闻的重要使命。以最恰当的形式、最恰当的语言,将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提炼成标题.是体现新闻编辑业务素质必不可少的功力。  相似文献   

8.
焦桐 《声屏世界》2011,(4):54-55
“突发新闻”插播,在欧美是一种常态化的新闻模式.也是CNN、FOX、BBC等大台相互竞争的一个重要新闻报道手段。其中最典型的当属CNN,可以说是靠突发新闻起家。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CNN连续17小时昼夜报道巴格达遭空袭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践中,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电视报道能够把事件现场以画面的形式再现于观众面前,满足观众亲眼所见的愿望.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然而,多年来电视报道画面失实现象却长期存在.组织拍摄、扮演重拍、张冠李戴等“手法”不但严重影响了报道的可信度,也败坏着观众的胃口.影响着整个电视媒体在观众中的公信力。而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和高新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画面的戏剧性和感染力.新闻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利用率越来越高。本文将简略分析当今中国电视媒体较常见的几种新闻失实现象.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细节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胜过长篇的议论、大段的描写,尤其在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中。在写人物报道的新闻时,细节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披露一个人心底的秘密,同时也最能打动人;在写事件性新闻时.细节的描写也最能使事件的表述清晰明确,增强事件的逻辑性.让人看完后既能清楚明白地了解事件,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陈涛 《新闻传播》2010,(5):110-110
社会新闻是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也是当前媒体竞争的主要新闻资源。社会新闻的新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是其独有的特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比较现实的题材.比如商家和顾客发生了纠纷、邻里关系出现不和谐、某某群众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等等,在做这些报道时,都需要我们有客观的角度、理性的思索、公正的分析,更需要我们要坚持媒体的原则和立场.才能达到报道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作为一种普遍平等权利,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形式很多,新闻舆论监督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新闻传播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权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尽管看起来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称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传世的新闻精品,都有一两个、两三个精彩感人的细节。因此,我们在新闻采写中,不可不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潜心捕捉和着力表现。 选用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细节是组成情节最基…  相似文献   

14.
柏生是《人民日报》以写人物专访著名的女记者。在她3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中,专访是她用得最多、最擅长、也是读者最爱看的新闻文本。柏生在专访写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分析她的典型作品.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对提高我们新闻写作、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操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角度是指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来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在从事新闻工作中,由于记者和通讯员的眼力、阅历不同,即使是同一新闻,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新闻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人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最佳新闻角度是指最能反映事物本来面貌,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最能唤起人们注意的主题表现形式。笔者认为,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对于刻画新闻人物的作用,努力掌握获取这种新闻细节的途径,认真研究这种新闻细节的表现手法,是在人物新闻中展现新闻人物个性化特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给新闻做标题是一门艺术。同一条标题.出于高手之笔,往往引人人胜:出于平庸之手.常常叫人恹恹欲睡。好的标题.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中的事实.要使人似乎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正在变动的新鲜事儿。所以,标题(作动词用)是一门要紧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该纳入新闻工作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导语的写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关键技能之一。导语是一条新闻最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否会继续阅读下去,因而也就决定了这条新闻报道的成败。写出好的导语,是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好导语也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一、导语要体现最有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1.好记者不会写出雷同的导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