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职业教育课程话语中,往往是根据三级课程管理框架来界定校本课程,进而把“校本课程开发”理解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它的主要内涵应当是指专业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关于职业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问题,当代职业教育课程话语往往基于政策文本做一些循环论证,或者用校本课程开发所产生的可能的积极结果来证明它的合理性。经验研究与实践探索也许能在一定限度内证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 ,严格地说 ,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 ,少数学校进行的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 ,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体现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权利得到保障。最后 ,作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价值定位、课程能力建设、审议机制与资源共享等 ,来展望新的地平线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推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许多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可是不少学校教师对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什么是行动研究都只是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及行动研究,毕竟,在我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都是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这三者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自己的几点看法。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行动研究的概念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即由国家教育权力机构组织专家主导开…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性探索始于1950年代中后期对于国家课程开发机制弊端的认识,其间经历大跃进、化大革命的波折以及恢复高考后被长期压抑的教育需求重新释放出来的巨大压力,整个探索进程艰难而缓慢。直到80年代中后期开始乃至9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实践基础才逐步确立。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性探索进程逐渐加快,从课程多样化思想到三级课程管理构想,再到校本课程开发观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性和理论性探索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和课程开发机制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进行的课程开发。本文借鉴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出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建立课程政策,加强师训建设,优化课程资源,营造教育氛围,建立课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校本课程开发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为了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矛盾,可采取必要的对策,即: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式的校本课程试验;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成立一种支持和监督课程开发的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阻力因素 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并不顺利,在经历了艰难的政策、政府和实践探索之后,问题仍频频再现.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校本课程”这一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术语,与此相关的一些概念在课程实践中也开始出现一些误用、混用现象,如将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混为一谈,将校本课程方案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将校本课程开发误认为是教师本位课程开发,将校本课程看作是活动课、选修课等。概念上的混乱必然会导致课程实践的混乱,课程实施主体对以上概念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校本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厘清,以减少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概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专家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价值、条件、类型、程序、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许多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足之处在于: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对学校化的重建、社会化的支持与校本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实践方面应调动一切因素激励更多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特别是应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0.
荣嵘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0-11,116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旨在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这就将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来。而当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却存在着如下误区:1.把校本课程开发单纯理解为换教材。2.把校本课程开发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同。3.受升学制度、考试制度限制,校本课程开发跟风盛行。4.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尚无如此经历的教师来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能力与精力局限凸显。  相似文献   

11.
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国内外背景出发,对近年来我国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及其重要意义作了分析,并对推动我国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开发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资源层面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主要实践模式。对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主要采取五种策略进行,包括资源整合、资源更新、资源共享、校本开发和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法律保证,教育行动研究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两者有本质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都具有实践倾向,都体现了民主参与原则,研究的过程一致。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课程开发是民主开放的过程,能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的重新分配,也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及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高校自身改革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遇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能力等现状的严峻挑战。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为明确教育哲学、办学宗旨、改善学校组织、强化教师培训、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投入以及加强课程开发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5.
十年"校本课程"开发存在孤独开发、经验性开发、开发范围狭窄、开发目标异化以及课程领导力弱化等值得注意的实践样态。深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进一步理顺课程关系,创造性落实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开发活动,建构"本校课程";强化行动研究,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与课程开发能力;聚焦学生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有效互动的合作机制,形成课程开发合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有待澄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当前基础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一些有待澄清的问题。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充分认识影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因素、存在的困境,对于深化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水平,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客观要求.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意义及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中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鲍道宏 《中学教育》2013,(4):41-47,74
“校本课程开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从西方兴起,七十、八十年代达到鼎盛。八十年代后期及至九十年代,校本课程开发落入低潮。从此,西方一些学者开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再概念化”,寻求课程在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开发的平衡。九十年代末,我国将“学校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试验、推广。作为后继者,我们要积极学习西方经验。领悟西方校本课程开发本质,在追求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教育目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建立与中国文化特点相协调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这种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转化,为学校在课程的自主创新方面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能性。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本文结合我校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实践,谈谈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