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6年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两会”上表示,国家长期特殊支持北大、清华,“这不是国民待遇政策”。4月4日,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重庆进行招生宣传时,向媒体表示,人们助长北大、清华“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10月18日,“清华大学”成了驰名商标,但同时有人质疑,“文化和教育应是山野禁地,它们与商业是天生的绝缘体,各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对于严谨治学而著称的名校而言,将校名申报为驰名商标,其本身就是对‘大学’这两个宇的猥亵和讽刺,使得自己满身铜臭。”……“炮轰”清华、北大似乎成了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前些时,某媒体又抛出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使“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院校的言论。可见,社会舆论对清华、北大的关注已近乎一种疯狂的状态。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校长表示,自己“炮轰”的不是北大和清华,而是长期隐藏于问题下面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浮躁的社会文化”。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的倾斜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从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受教育者、教育机构、决策机构三方面的投入与各自收获而言,笔者作了如下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10日。晴朗有风。北大未名畔的垂柳依依,穿着厚重冬装的学生在结冰的湖上嬉闹。我穿过冬日的北大校园,寻到了东门的万圣书院。下午3点。贺卫方教授如约来到书院二楼的咖啡厅。黑色的棉服,工整的  相似文献   

3.
在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于2011年4月26日在一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殷殷关怀润清华切切嘱托催奋进——党中央关怀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4.
清华90周年,海峡两岸同庆。2001年4月26日,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抵达北京,参加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新竹清华排球队随同前来,他们将和北京清华的学生举行一场友谊赛。为配合北京清华4月29日的庆典活动,台湾清华的庆典特意提前了一星期。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前往参加。他带去的是一支篮球队。4月27日,台湾团参观清华校园。高  相似文献   

5.
传媒     
《21世纪人才报》日前刊出王英的长篇特写指出:北大、清华无疑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但是,随着一连串有损北大、清华形象的事件发生,对这两块金字招牌的尊重已经开始动摇。 先有北大博导教授王铭铭涉嫌剽窃,后有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北大、清华,这是怎么了?她们可是中国大学最高形象与荣誉的代表啊!  相似文献   

6.
2001年6目6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上午10的40分,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全体师生和清华其他院系的学生代表被召集在这里。在他们面前的主席台上坐着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朱镕基,还有教育部长陈至立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人。 会场上气氛有一点压抑。 朱镕基总理以他一贯的坦诚直言说:“会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我不怕外国人,但是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怕,……毕竟是后生可畏啊。” “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做报告的,是来告别的,是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的告别会。”  相似文献   

7.
新闻榜     
黄旻翔:炸北大清华出名 北大、清华爆炸案嫌疑犯黄旻翔3月8日在福州被捕,当日下午即被押解回京。 黄旻翔不过才27岁,而且在海口琼山市有一份工作,他的作案动机仅仅是,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搞爆炸,可以出名。  相似文献   

8.
2月1 0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这样一篇文章——《中国大学为何培养不出顶尖记者》: 深夜一点,在电脑前埋头几个小时批改采写作业的司久岳突感不适,想起身伸展一下僵直的身体,没站稳,一头倒地,昏厥过去.4个月后,已经偏瘫了的这位清华大学国际新闻教授对我说,他在清华大学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将离开清华新闻课堂,坐着轮椅,奔向他心爱的新闻战场——到前南斯拉夫重新当记者.  相似文献   

9.
陈金霞 《编辑之友》2011,(10):110-113
一《国文月刊》的创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文化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敌手。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  相似文献   

10.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大学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作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仅仅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了妙或不妙的文章。我的幻想能力自谓差堪自慰,大概分数不低,最终把我送进了清华园。”  相似文献   

11.
史飞翔 《湖北档案》2013,(12):40-40
1919年夏,当时在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任教的林语堂准备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但是他只申请到"半个奖学金",即全额资助的一半———每月40美元。胡适听说此事后,主动找到林语堂,对他说:"如果你回国后肯到北大教书,我们每月可以补助你40美金。  相似文献   

12.
提起北大校园,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的燕园,常把燕园比喻作北大。但历史上的燕园却是因燕京大学而得名。1952年7月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时,国内所有的私立大学都一律与其它学校合并。燕京大学也被一分为八:机械、土木、化工三个系并入清华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系并人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并人中央政法学院;经济系并人中央财政学院;音乐系并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学系并人中央民族学院;其余各系并入北京大学。随后,北大由市内迁出,搬进燕大校园。从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与北大、清华齐名,在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享有盛名的燕京大学成为了历史。这里,我们将燕京大学的形成及校园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3.
胡君华 《军事记者》2002,(11):28-29
2000年9月,我到新疆边防采访28天。这是我下部队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我感受最深、受教育最大的一次。时间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边防军人可敬可爱的形象仍然历历在目,尤其是在克克吐鲁克边防连一夜让人难以忘怀。(一)9月10日,我从乌鲁木齐飞到喀什后,经过5个多小时的跋涉,一路颠簸地来到了海拔3700米的边防团。下车后,第一次上高原的我就感到腿脚发软,反应迟钝,稍走快一点,便气喘嘘嘘。司机小王说,这是高原反应。吃过晚饭后,我们开始找团领导采访,了解边防连队情况,确定采访路线。一直忙到深夜12点多钟才休息。刚躺下,…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则关于清华大学网站被黑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被黑的清华新闻网上,黑客捏造了一篇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接受采访的新闻报道,批评现行教育制度。清华大学作为国内最为知名的教育机构,其网站被黑,自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黑客黑掉该网站后,并没有攻破网站,致使网站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25日,民政部领导同志来黑龙江灾区检查救灾工作,我作为随行记者跟随采访。25日到安达,次日一早,听到一些人在议论昨晚见到的不明飞行物。我深为当晚错过观看的良机而遗憾。26日晚,我们到了泰康县,27日早又有人讲昨晚看到天空出现不明飞行物,我又一次遗憾了。据当地群众讲,两次不明飞行物出现时间都是9点稍过。 27日下午,我们来到齐齐哈尔市。我决心找个适当的地方耐心的等它一段时间,即使不再出现,也可以不因坐失良机而再次遗憾。7点40分,我带着装了长焦距镜头的相机和小型摄相机爬上了鹤城宾馆7楼的楼顶平台上,这里视野开阔,市区景色尽收眼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17.
5月31日,来自江西新闻网的一条有关“新闻人”的新闻感动了整个社会,也感动了众多同行。是月27日下午,江西电视台《第五社区》栏目的两名记,在采访居民楼失火的现场拍摄中,摄像机里突然出现了受灾户邓大娘的女儿爬上了窗台(五楼)、要以死了结余生的镜头。紧要关头,两位记立即放下摄像机,奋力;中上去把轻生救起。之后,他们又暂时放弃了采访任务,苦口婆心地做起母女俩的思想工作,“直到母女俩眼中重新闪现出希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18.
在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于2011年4月26日在一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殷殷关怀润清华切切嘱托催奋进——一党中央关怀清华大学纪事》.仅读这则新闻标题,就令人耳目一新.主标题是两句高度概括凝练的七言诗句,不仅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浓缩事实,点明主旨,蕴涵丰富,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9.
<正> 突发事件发生后,也是新闻媒体倍受关注的时候。在不久前发生的清华、北大校园餐厅爆炸和“盛福大厦路透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我新闻媒体表现出比以往更加积极的态度,在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内容发布的全面性、权威性上,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好评。事发一个  相似文献   

20.
何涛  陆彦 《新闻记者》2004,(7):54-54
北京时间5月20日,《东方早报》文化专题部两名记者登上飞机,开始了全程独家采访普利策颁奖典礼的美国之行。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来到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城市———洛杉矶。一下飞机,我们立刻奔赴一举夺得5项普利策大奖的《洛杉矶时报》进行采访,与世界著名大报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