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宏甲,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作品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等,其中《无极之路》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党史党建优秀图书奖、第五届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智慧风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教育风暴》再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鲁迅文学奖。最新作品有《教育良心说》。 2012年6月28日,王宏甲老师在全国第二期区县教研部门负责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题研修会上做了题为《中国需要新课程》的讲座,本刊特别编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为检阅60年中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成果,特别举办了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评选活动,借以展示报告文学的创作收获,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八个大型奖项,近期又启动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鼓劲助威,使新中国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史诗,为繁荣报告文学事业作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2002年12月在山东济宁成立后,为进一步共同交流、探讨报告文学理论问题,促进报告文学理论队伍的形成,加强报告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联谊,推动报告文学理论的发展,进而繁荣报告文学的创作,由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  相似文献   

5.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作家所表现的一切与真实世界本身的符合程度。在如何对待和表现“真实”方面存在着误区和盲点 :1 .“如实反映生活”的非真实性 ;2 .作家立场与观点的非真实性 ;3.报告文学作家真实的自我意识 ;4.报告文学的环境和背景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报告文学思想富有针对性,具有报告文学作家论报告文学的独特眼光和思路.他主张"生活比文艺本身要精彩",报告文学作家应"在关注现实中显示出直面社会的人格力量","‘国家叙述'其实是报告文学文本本身所决定的","要按照文学规律塑造人".这些报告文学思想是其创作经验的理性总结和升华,对我国当代报告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报告文学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时代的感召力使生态主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报告文学在文化格局中的坚守、生态报告文学的时代警示、走向开放的生态报告文学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及其变异,给报告文学文体的面貌及流变带来影响。文章从记者型与作家型写作主体对文体的影响,“一日式”:大众型写作的模式,军旅身份写作主体的意味等三个方面对此作出阐述,写作主体的身份变异使报告文学这样一种以跨文体性作为自身重要规范的文体显示出较强的交叉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0.
赵瑜是活跃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两个时域的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别具一格的“反调”冲击思维的惯性 ,并在其文本中对社会热点问题予以颇具预见性的不留情面的反思与批判 ,加上他借鉴小说叙事形式为主的报告文学文本的文学性追求 ,共同预示着报告文学文体本性和批判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章罗生先生 2 0 0 2年出版的《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与他 1995年出版的《新时期报告文学概观》相比 ,不仅增大了篇幅容量 ,更主要的是大大增重了学术含金量。尤其是在学术浮躁之风日浓的今天 ,这一高品位的学术成果 ,不仅弥足珍贵 ,而且具有一种强有力的示范意义。大致说来 ,《发展史》具有以下学术特色和意义 :一、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意识该书的研究时段从 1898年始至 2 0 0 0年终 ,横跨整整一个世纪。著者既追根溯源报告文学的初始 ,又零距离地研究报告文学的最新发展 ,在对该文体的一切场域详尽了解的基础上 ,把其百年…  相似文献   

12.
[作家简介]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相似文献   

13.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略有虚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略有虚构”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天空,它时时诱惑着报告文学作家,也警示着报告文学作家,是无法回避的。因此,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略有虚构”的真正内蕴,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中期,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出现了由过去的“一人一事”式的创作方法到“全景式”报告文学的转变。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作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读者的审美趣味的变化,促使报告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宏观意识的日益强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吾师少华     
韩少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49年开始发袁作品。《序曲》被认为是其成名作。新时期以来,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报告文学和小说。报告文学《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记陈爱武同志》、《继母》分别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其作品还曾获得散文、讽刺小品、儿童文学和小说等多项创作奖。有些作品已被选入国家正式教材,介绍到海外华人读书界并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作品结集有散文集《韩少华散文选》、《暖情》、《碧水悠悠》、《遛弯儿》、《万春亭远眺》等。  相似文献   

18.
章罗生的论著《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采用复式的叙述结构、史论融合的表达方式,概括了中国报告文学“从冲突到融合”、“从两极到中介”、“从一体到多元”的发展脉络,提出了报告文学文体性质的“新五性”以及“审美文化复合体”的新评价。针对中国百年文学史重虚构而轻纪实的不公状况,论著重视“报告文学学”的建立,以呼吁百年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19.
现代报告文学是现代传媒的产物,但当现代传媒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传媒又会遮蔽报告文学,这是辩证法的无情,我们无可奈何。在现代传媒遮蔽下,报告文学作家一要有独立意识;二要增强文化素养;三不要赶时髦;四要增强作品的真理性、正义性、政论性;五要增强作品的文献性、资料性。而报告文学评论家一要有历史的敏感性和政治的敏感性;二要与作家碰撞,激发出思想的光芒;三要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四要克服经院派、学院派批评的不足,提高批评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刘宝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7):8-10,28
问题报告文学能在80年代中晚期一度繁荣,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作家的选择。当报告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开始强化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建构作品并在自己寻找到的新话题中来实现对读者的启蒙时,问题报告文学便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