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中医症候分型及方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中医症候分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分析中医症候类型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性疲劳各型方剂应用特点,总结归纳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用药及组方特点,以期为进一步丰富方剂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正确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文章对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的清除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近十年国内外有关运用中医药清除自由基以达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分析;对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运动性疲劳的几个生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斌  张红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3):99-102
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几个生化问题进行探讨,促使对疲劳有进一步认识,以便在今后运动训练中更快地消除疲劳和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据运动的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措施进行阐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探讨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以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调查分析了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般表现形式,并测定了相关生化指标及同时采用按摩和中西药物等途径以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性,从而阐明了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中较易出现的一种自觉症状。运动医学界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运动性疲劳可纳入中医虚症的范畴,采用中医药理论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辩证实施后有利于调整阴阳的平衡,能从机体上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操运动员疲劳的诊断和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前人的科研成果,从竞技体操产生疲劳的特点入手,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并找到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乒乓球运动员疲劳的特点出发,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并阐明每种方法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适合消除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有营养补充、认知行为干预及中医药治疗.这些方法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疲劳消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疲劳发生时,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疲劳的消除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中药因其成分天然,安全有效,在抗运动疲劳方面有其自身优势,本文针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动疲劳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及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证明L-型钙通道直接参与到运动疲劳导致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中.方法:48只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疲劳组.采用连续15天游泳耐力训练方法建立运动疲劳大鼠模型;应用膜片钳技术检测运动疲劳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1)运动疲劳大鼠全细胞L-型钙电流峰值( IpeakCaL)显著增加:全细胞IpeakCaL电流从-470±11.73 pA变化到-819.90±10.78pA,n=8,P<0.05,运动性疲劳组较对照组增幅74.60%;2)膜片钳技术检测L-型钙电流的激活和失活通道动力学特性: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的失活曲线右移,而激活曲线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结论:运动疲劳引起大鼠L-型钙通道特性改变,使得钙电流增强,导致心肌细胞内钙平衡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至今为止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 ,笔者就运动性疲劳及机制近几年来研究的最进展情况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的研究方法,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脏腑学为依据,论述了脾肾与运动性疲劳,心与运动性疲劳,肝与运动性疲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整理与分析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模型制备的注意事项及评价指标,探讨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为过度训练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析了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以及疲劳产生的机制,并从生理学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旨在为提高运动成绩、消除与恢复疲劳、增进健康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