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98页标题为《短命的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之说很泛见 ,但此说也很有问题。查“复辟”一词 ,其意为 :失位的君主恢复失去帝位。依照这个解释 ,无疑张勋应两度登上君主之位 ,而这显然与事实根本不符 ;1917年的复辟丑剧 ,张勋虽为主角 ,溥仪仅为傀儡 ,但张勋此前从未当过皇帝 ,也无从失去帝位 ,19 17年他一手制造的闹剧也不由他本人作皇帝 ,所以“张勋复辟”一说显属错讹。事实上张勋一直从事的是为满清进行复辟的活动。当他认为清室复辟时机已经到来时 ,便拥戴废帝溥仪复辟。正是由于张勋的逆天下潮流而动的丑行在 1917年溥仪复辟…  相似文献   

2.
中国往事     
溥仪的胞弟溥杰小时候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一次他在窗玻璃上写下“小米半斤”几个字,被其母亲发现后竟大加训斥。问其理由,他的母亲回答:“计算粮食,有失身份。”  相似文献   

3.
对溥仪被俘时间的考辨徐修宜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45年8月,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他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溥仪被俘,不仅使“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划上了句号,成为历史的名词,同时...  相似文献   

4.
婚后家庭     
一位两鬓染霜的英国记者,曾造访了溥仪新婚的家庭。“君临天下”的皇帝新生后的婚姻,在他看来颇具传奇魅力。他饶有兴趣地询问他昔日的宫廷生活,又按照英国的观念问起了新娘的父亲,以为她无疑出身贵族门第。  相似文献   

5.
伪满洲国皇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廷遗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1932年2月在关东军操纵下,成立了所谓“东北行动委员会”,于沈阳召开“建国会议”,拋出了“满洲建国方案”,决定利用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任“执政”。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活动,溥仪于1932年3月8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来到长春,次日宣誓就职。1934年3月,又改“满洲国”  相似文献   

6.
<正>溥仪生于1906年2月7日,是正宗的00后——20世纪的00后。3岁入宫,19岁出宫,在紫禁城里,溥仪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以溥仪一生的政治经历来看,溥仪很难说有什么政治天赋,可能因为始终未掌握实权,政治理念更无从说起,革新或守旧,激进或保守,都不太有什么展示机会。但是,就紫禁城这方溥仪可以说了算的天地而言,溥仪却是一个革新者,让我们看到了紫禁城主宰者对新生文化的渴望,看到了他改造紫禁城与传统生活的一次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李清 《华章》2011,(31)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形式上采取了建立傀儡政权的方案,即建立与大日本帝国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的独立国家.当然,所谓独立国家是假,彻底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属国、殖民地是真.事实证明,溥仪及其伪满洲国是日本推行殖民的工具,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而傀儡性首先就表现在关东军与伪满皇帝溥仪的关系上.一方面尽量保持溥仪的“君主”姿态,另一方面,关东军通过“内部指导”的方法对溥仪进行严格控制,进而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真正主宰,是踞于伪满皇帝头上的太上皇.  相似文献   

8.
工藤忠在中国长期从事谍报收集活动,伪满洲国时期成为溥仪的侍从武官,是溥仪最信任的日本人,并被赐名为“忠”。自1914年开始,工藤忠三次潜入甘肃,联合满清复辟势力拉拢回教军阀,在中国西北进行分裂活动。他是日本最早认识到甘肃对军部西进战略至关重要的人,他对甘肃的认知丰富和细化了日本军部西进战略的内容。分析工藤忠与日本军部西进战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阐明日本军部西进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揭示日本侵华的罪证。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2001,(Z2)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巩固其统治,决定建立一个完全在日本人控制下,以溥仪为首的傀儡政权。1932年3月9日,溥仪出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1日,伪满实行帝制,溥仪在伪满皇宫勒民楼正殿登上了伪满皇帝的宝座。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溥仪,1932年9月15日与日本签订《日满协定书》,使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0.
吃人的封建制度在中国绵延了数千年,无以计数的生命呻吟、残喘、丧生其下,连至高无上的“皇上”也未能幸免——肩祧两帝 无以为继 溥仪为何没有子嗣一后一妃 无一宠幸 他到底得的什么病  相似文献   

11.
1918年8月初,英国人庄士敦成为溥仪的“帝师”,教授英文。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他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专门研究东方古典文学和历史,毕业后先被派到香港任英国总督的私人秘书,后又被派到山东任威海卫殖民地行政长官。最初他只能讲广东话,到威海卫后学会说北京的官话。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是由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而所扶植的对象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会选择溥仪作为他们在东北的代理人,溥仪又为什么甘愿到东北去当傀儡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人选择溥仪作为其在东北的代理人的原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政策,在192 7年6月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就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 1年,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封建王朝行将灭亡的时代,王国维头上还留着长辫,并任过废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这说明他头脑中还有着极强的封建意识。但是,王国维在世的几十年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对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国维虽然有极强的封建意识,但是,大量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读者熟悉的人物之一.爱新觉罗是姓,溥仪是名.但在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里,叙述他在学习期间,同伴们称他为“溥先生”或“老溥”.有的读者不禁要问:中国的末代皇帝到底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姓溥?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对此,拙文想谈谈关于满族姓氏的一些情况.一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称号,换言之,即是该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就是构成满民族血缘团体的称号.在清代《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了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共有六百七十九个姓氏.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图腾崇拜时代的族徽.元金时代,其得姓因由和特点渐有文字记载.至明清已是昭然清晰了.满族姓氏和汉族姓氏有相同之处,如有以部为氏、以地为氏、以姓为氏,还有更改姓氏和赐姓的.  相似文献   

15.
我认识两位旧王孙:一位是溥侗——红豆馆主,一位是溥儒——心畲.他们都是清室的后裔,并且与溥仪同辈分.然而他们的气节高,一向不齿溥仪的所作所为.在“九一八”以后,溥仪被敌利用到东北去做傀儡,他们尤为痛恨.溥仪虽再三约他们出关,但他们都严词拒绝.溥侗为表示坚决起见,当时曾南下任职于南京某部,溥儒则出笔单卖画于故都.这种高风亮节的态度,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与此同时,大量故宫珍宝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长春的“伪满”皇宫被洗劫一空,也有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至1946年初,故宫散失书画开始在东北出现,引起了当时国内各大收藏家们的极度关注.不久,这些书画珍宝又陆续现身北平(即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这一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高中生》2008,(7):53-53
皇宫国宝的大量流失是在宣统末年至民国初年,宣统皇帝溥仪逃亡之时,将大量的皇宫宝物偷运出宫,致使这些皇宫珍宝流散民间,流失海外。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按民国政府给的清皇室《清室优待条件》,他可继续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廷中,并沿用宣统年号,称为小朝廷。退位后的溥仪一心想复兴大清帝国,重登皇帝宝座。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后被废黜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少年时在紫禁城这一方小天地里深居简出,生活很是单调。为了摆脱孤独、苦闷的宫廷生活,曾醉心痴迷于文学创作。但由于帝师徐坊、陈宝琛等人对溥仪的文学写作漠不关心,一切听其自然。所以溥仪的诗文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始终是个文学创作上的“菜鸟”。  相似文献   

19.
春秋·钩沉     
1918年8月初,英国人庄士敦成为溥仪的"帝师",教授英文。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他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时候,专门研究东方古典文学和历史,毕业后先被派到香港任英国总督的私人秘书,后又被派到山东任威海卫殖民地行政长官。最初他只能讲广东话,到威海卫后学会说北京的官话。他读过不少佛家释典,感到东方的佛教理论比基督1918年8月2日庄士敦成为溥仪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选编了唐弢的《琐忆》,其中有句:“凡是涉及到皇帝的地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从秦始皇到溥仪,从凯撒大帝到路易十六,统统都给打上红杠子,删掉了。”文中将凯撒视为皇帝,并称之为“凯撒大帝”,这显然有悖于史实。事实上,凯撒(公元前110—前44)并未称王称帝,他只不过是古罗马一位颇有才略的政治家及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