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治为晚清"善人"的典型。他出身于一个恪守传统伦理道德的乡村贫寒家庭,接受的是儒生阶层的以科举为人生价值取向的教育,因而他在思想与行为上表现出坚守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江南地区伦理秩序空前紊乱,以余治为代表的儒生阶层为了应对这种冲击与破坏,融汇佛道思想,吸纳江南的民间信仰,将传统的儒生价值观通俗化与普及化,为江南地区伦理秩序的恢复和重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而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道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千年来影响深刻而又巨大。当前如何面对儒家伦理道德传统,有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主张全面继承儒家伦理道德传统,用以规范当前的道德建设;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全盘西化,用西方的伦理道德取代传统的伦理道德,以求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认为,儒家伦理能够统治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对当前的道德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宝藏。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的阐述来进一步说明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了解儒学,了解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自身,本文通过对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认识,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称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和谐性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儒家伦理道德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思想具有和谐性品质。儒家和谐性思想体现在基本伦理要求上,体现在个体与社会利益关系上,体现在道德修养方式尤其是身心修养上,体现在注重个人内心体验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儒家和谐性思想也有不足。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应该借鉴其和谐性思想,并且克服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作为西汉儒学改造与发展的关键性人物,统合融通了先秦时期的人性同一说,并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性品级说,对之后各家对人性的论说产生了重要影响。董仲舒"教化思想"以其人性论为理论依据,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体系核心,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思想,迎合了汉初统治者安定民心、巩固政权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向来以格调清新、意境空灵充满了禅趣而著称。同时.他的许多诗歌中也体现了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如重情和渴望建功立业、济世图强,这都是儒家经典文献明文倡导的思想主张。此外,他的一些诗歌中的怨刺内容则继承了“诗可以怨”的儒家诗教说。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同情人民的诗人之一。他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说得具体些是孔孟思想,这几乎已成定论。由于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家世的影响,儒家的忠君爱民思想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杜甫超越了这种传统思想中的消极成分,表现在诗作中则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过渡时代的作家 ,同时受到民族、西方、现实等文化的影响 ,因而 ,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西方文化给鲁迅的文化心理所带来的变化 ,也应看到民族传统文化在鲁迅心理上的积淀。鲁迅在面对自己、时代和文艺时所采取的务实态度 ,就体现着儒家传统中的尚用思想。鲁迅在五四时期对待儒家传统问题上的激进表现 ,实际上只是为了实现某种并不激进的历史目的的务实选择 ;鲁迅在许多问题上都不肯调和 ,与儒家的“好善而恶恶 ,是是而非非”的“中道”思想关系极大 ;鲁迅在文艺上强调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但这种统一又是认为文艺的历史功能应该在审美的构架中来实现。在文艺自身的这两种因素中 ,历史功能是重心 ,审美价值是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朱熹、王阳明都是宋明理学的关键人物。他们都是以发扬儒家的伦理道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主要宗旨的。本文从历史责任感、知行关系、即物穷理与致良知几个方面,论述了朱、王二人关于伦理道德修养的一些思想。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它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深远而巨大。通过探索儒家教育传统对现代教育造成的困惑、契合与冲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彰显儒家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友善"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息夫躬传》,其内涵与儒家"仁爱"的思想内核具有一致性。儒家传统友善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基础,其所倡导的与己为善、与亲为善、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与自然为善的"友善"内涵,对当代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家"慎独"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道德修养时所达到的内心专注与专一的状态,尤其体现在当个体面对自我时也要保持善的追求与自律,即在独处无人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不苟。尽管这种道德修养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当消解了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内涵并注入新的时代意义后,这种自律自省的行为操守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是儒家孝道的创始人,他们所推崇的孝道思想对中国传统孝道的发展具有定型和导向的意义,成为中华伦理道德体系的起点和诸德之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孝道的内容、形式、功能也必然随之改变。以新的时代精神为主导,经过创造性的转换,儒家孝道必将焕发生机,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教育思想极为丰富,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育风尚。蔡元培在伦理学领域造诣尤深,他的伦理教育思想是我国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份宝贵资源。蔡元培从社会、家庭和个体等层面反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建构了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伦理道德体系,从而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深入地分析和批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了市场经济特征与儒家伦理道德精神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同时阐明了继承和发扬儒家伦理的优良品德,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杜维明认为现代新儒家首先就要继承五四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清除糟粕,发扬精华,在吸收国内外各种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杜维明为现代新儒家知识分子所作的定位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破灭、社会批判和自我人性发现三个阶段,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儒家伦理自觉的意义,从对"儒术"的质疑而重新回到儒家仁政理想之上。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恻隐"的善的情感,并始终保持着仁爱理想和博大情怀。同时,他又以诗人的方式不断反身自省,探寻人性的本质。从杜甫的思想界限看,他最终无法逃脱中国专制社会传统政治格局和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思想格局的限制。杜甫的思想遗产尽管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道德自觉、社会批判、人性关怀等内容,但在整体上或许正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权威平民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杜甫本人在思想陷入困惑时,他也曾尝试用中国传统的道家非道德思想和外来宗教佛教的观念来反思儒家道德思想,但不可能有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它的萌生可追溯到"五帝"与夏禹传说期,它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成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孔孟儒家创立仁学,标志民本思想成熟阶段的到来.汉代以后民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了对人的关注,重视民众作用和地位,治国之要在于富民、利民.传统民本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伦理道德支撑与深层的精神定位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