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小成本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创意赢得了观众和市场的认可与好评。由于小成本电影的"小"字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的大电影,它要求在相对有限的制作资金内,将电影的情节内容、主题含义、情感思想等诸多因素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本文将围绕小成本电影的创作展开,浅析其剧本的创作模式与特色,以期更好地探清小成本电影剧本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主动响应社会发展潮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大批左翼电影人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以左翼电影文化为主体,开创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的经典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左翼电影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对后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类型片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成为创作主流。当下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国产类型片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类型片的创作还存在着诸如形态样式不够完善、多元,艺术上也不够精致动人,有些类型片还缺少有影响的代表作和有市场号召力的导演与演员等问题。同时,由于电影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观众的审美趣味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在创作中多种类型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的现象将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4.
段潇逸 《东南传播》2023,(12):80-83
近年来,中国电影成长迅速,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在海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章以《流浪地球》与其海外观众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5W信息传播模型”为理论依据,从国际知名电影社会化媒体中收集了数千名观众的评论,并利用Nvivo11对海外观众的评论进行内容编码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外观众对该电影总体上持有积极情绪,聚焦于内容和意义、电影创作层面。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哲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容易造成理解困难或误解,因此,电影创作和运营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行芳  陈娟 《当代传播》2013,(2):109-110
优秀电影既要创造价值,也要接受市场对其价值的检验;如果一部电影的价值无法传达给观众,或者不为观众认可和接受,那就成了创作者的自娱自乐或者孤芳自赏。因此,除了作品价值必须符合创作目标外,还要充分尊重传播规律,选择合适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市场运作,让观众理解并接受作品的价值,以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尹鸿  张晶 《编辑之友》2021,(2):33-37
"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影从非常态高速发展进入了以提升电影质量、健全电影市场、完善电影产业、扩展电影影响的新常态轨道,初步形成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建构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坐二望一"大市场,创作生产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良、制作精湛的头部电影,提供了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的电影,为中国从世界电影大国成长为世界电影强国奠定了基础.面对国际形势、经济形势、媒介生态、技术升级的新挑战,"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影将通过工业体系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类型的丰富、市场规则的形成、全球战略的调整、传播渠道的扩展,为观众创造更加多样化的电影作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文化推动.  相似文献   

7.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张成 《传媒》2019,(14):67-71
“互动电影”即以交互式叙事的方式呈现的电影作品。已经发表问世的诸多互动电影市场成绩不等、口碑褒贬不一。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几部热门作品的成败,探讨互动电影发展前景与空间。评价不佳的互动电影主要归咎于文本量不足、交互自由度较低以及观众在观影中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体验。创作优秀的互动电影需要正视传统影视与数字媒介之间的差异;提高剧本的文本量,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尊重观众的主体性,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随着数字媒介的进步,互动电影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郭小春 《东南传播》2016,(12):61-62
从票房看主旋律电影的传播效果不如人意。本文通过追索华莱坞主旋律类型电影概念,反思主旋律电影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叙事淡化说教意味,提高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观众意识与市场结合是主旋律电影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1922年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产生后,开始出现了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实践。因为儿童电影所具备的形象直观性,所以其所承担的教育性被凸显。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从"儿童本位"出发对电影和儿童的教育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影片"、"儿童教育的电影片"、"儿童电影的观众细分"等观点。此外,因受到苏联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的影响,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界也学习和介绍了苏联的儿童电影创作体制保障、儿童电影创作内容所具备组织动员和教育鼓舞之作用、用儿童电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等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在当时没能实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得以付诸实践,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狂飙突进,虽说国产电影也取得一定进步,但总体与观众内在需求存在相当大差距,加上行业恶性竞争频发,三分制作、七分炒作成为营销不二法宝,依托大明星大导演、忽视内容创作,整体创意的现象普遍,招致好电影不多。而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更凶猛的"狼群"来了。国产电影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汪玲玲 《大观周刊》2012,(5):65-65,64
电影人物造型为电影创作勾勒出最初的轮廓,不仅呈现基本的角色身份和时代.环境;还将客观生活对一个人思想感情的影响变化表现在其外部形象上,更好的表达出人物的命运发展变化,除了突出生活质感外,追求形体在造型.格调和形式感的整体把握,找到与人物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内在联系,把观众的感知引向理性的层面,建立纛誊影片的电影和观众可接受认知度之间的统一,使得影片的思想内涵得到人物造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的主流国产电影制作,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左翼电影传统和国防电影运动背景的内在影响,因此,新市民电影在继续有条件地选取借助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思想元素的同时,始终注重并大力开发使用从旧市民电影继承而来的主题和题材资源,并在及时吸收时尚元素的基础上,彰显和扩大其世俗品位与和艺术趣味的追求和影响,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喜剧片《如此繁华》就是这样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而相对于国内市场票房日渐走高,主流电影的海外拓展却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主流电影海外拓展具有一定的国家政策、产业实践、文化理念、观众群体等主客观优势,但创作、发行、市场等劣势比较明显.面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势竞争,主流电影海外拓展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主流电影需要做出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几乎每一部国产大片出炉都如同龙卷风过境,将观众集体卷入"捧"或"贬"的口水大战.有人盛赞它实现了国际市场接轨,有人则斥之为电影市场虚弱之体疯狂进补的"猛药".事实上,国产大片毁誉参半的舆论现状恰恰反映出观众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中国电影确实需要自己的大片,面对好莱坞,没有国产大片的中国电影市场将不堪一击,因此每年有三到五部国产大片亦不为多;另一方面,国产大片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许多非专业人士的评点便能一语击中其创作软肋.  相似文献   

16.
从《奋斗》1合二为一的主题与始终如一的阶级性,以及旧市民电影情色、暴力元素与左翼电影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影片的前54分钟完全是旧市民电影的体格,后30分钟则是左翼电影雏形的生硬添加,这样做的目的为的是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2012年年底向民众公映的《奋斗》再次证明,1932年是中国电影史上新、旧电影的交替之年,即旧市民电影开始全面被左翼电影覆盖和取代的时段;史东山编导的《奋斗》,是一部旧市民电影向左翼电影强行转型的过渡性文本。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的影视评论,可泛分为专业性的和大众性的两种.专业性的影视评论,一般是影视从业人员(专业创作、研究)的学术性文章,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创作倾向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受众面大都是圈内人.而大众影视评论,既是“联系艺术家与观众的纽带”,也是电影产品质量的市场反馈,也是观众自我审美教育的途径.其作者结构包括各个阶层,评论形式丰富,文风雅俗共赏,与电影市场动态紧密结合,是报纸读者参与影视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裴铃惠 《新闻世界》2010,(3):100-101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扩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好莱坞电影一方面开始淡化影片内容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着力为影片注入能够增加观众亲同性的民族元素。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轻松幽默的家庭动画电影已成为好莱坞电影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自进入新千年以来就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电影格局: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尤其是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被商业元素所渗透,创作者期望在个性表达、市场利益、主流价值传达与观众认可多方面达到平衡。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后的褪旧变新的中国电影,分析其创作规律、摸索其经验,畅想其未来,以期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1932年中国左翼电影兴起之前,先进的文艺思想和社会理念并没有进入中国电影,具体地讲就是还没有进入1920年代的旧市民电影。因此,旧市民电影在1920年代传播的依然是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旧思想、旧观念,但是却拥有数量巨大的观众群体;以《情海重吻》为代表的旧市民电影,是传统的、通俗的、大众的旧文学的电子影像版,因为整个故事浅显易懂,有着强烈的道德说教意味,为底层民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