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平面镜成像"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因很有代表性常被选做各种教学竞赛的课题,我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深深体会到:成功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才是成功的物理教学。一、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节内容时,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探究式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两人一套器材,非常有利于合作探究,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从探究过程中又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与现代  相似文献   

2.
<平面镜成像>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是一节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课.<平面镜成像>经常被作为公开课课题进行观摩研讨,其中的实验组织更是百花齐放,怎样优化这节课的实验设计呢?  相似文献   

3.
《课标》和新教科书已经将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明确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变为"探究水的沸腾",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等,通过多年的课改实践,物理教师已经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很大的重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科学、合理、有效地贯彻这一理论。本文结合具体课例,介绍了在《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锻炼物理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光现象为学生打开了五彩缤纷的光世界的大门。其中,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四节光的折射和第五节透镜偏重于对光的基本规律的探究。而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六节探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例子,引人问题,科学猜想,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在这节课中,不但要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吸引学生的眼球,让每位学生都发出“我喜欢上物理课”的感叹,让他们爱上物理,从而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史是科学家探索物理未知世界的历史,我们可以在一些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沿着物理学家探索的过程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以下是我对"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0.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积极创设物理情境,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人在进行"光的传播"这一节内容时(沪科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孔成像"进行了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有大量的科学探究性实验.但由于受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往往会面临器材难准备的现状.将翻转课堂应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解决部分课型中实验器材准备难,学生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的现状.文中以小学科学"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为例,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注重对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对物理规律应用课进行设计,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课,可以让学生自制简易照相机,体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直接应用;利用水透镜进行模拟实验,体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变式应用;改进"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的方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栾海军 《科学课》2009,(6):39-39
《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探究热传导的现象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按照课本顺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课,我发现本节课的“活动准备”这一环节值得商榷。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按照课本的顺序先让学生用手摸一个盛凉水的杯子,学生觉得很凉,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光的反射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内容很简单,但涉及的知识点、考点很多,考试难度加大,如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五节《光的反射与折射》中的"平面镜成像",总共只有63个字,但蕴含许多中考考点。在杭州市的中考说明中,是这样描述的: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与光反射定律之间的联系;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能直接应用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像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积极创设物理隋境,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本人在进行“光的传播”这一节内容时(沪科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孔成像”进行了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7.
龚琪 《科学教育》2005,11(5):53-54
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精神及二期课改教材特点,经过二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体会到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因此,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和科学探究能力,使物理课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探究课。以下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教案为例,结合二期课改精神,介绍我们探究性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一、探究目的及问题的提出本节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外,还有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勇于探究自然中的物理。本节内容是初中教学中的疑惑较多、知识结构较难  相似文献   

19.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这一章节重点要求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平面镜的作用,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和谐的同时,知道事物的另一面——光污染.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能力要求,主要涉及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探究等,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李红  赵玉芳 《考试周刊》2011,(89):230-231
一 小学科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科学教材的设计是以学生喜欢又严谨科学的活动为主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要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体验过程,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这一切都依赖于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让学生自己按教学内容参与教学准备,既给教师减轻了负担,又使学生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具体来说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的好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