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 元江哈尼族糯比支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功能与作用宗教的功能是指宗教在社会中的不同活动方式,包含有社会、社会集团和个人的要 求,受宗教的意识、活动、关系和机构的特点的制约。元江哈尼族糯比支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功能主要有世界观功能、补偿功能、交往功能和调节整合功能。受这些  相似文献   

2.
对龙舟竞渡仪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龙舟竞渡中包含着对龙图腾的崇拜,竞渡的缘起也与这一崇拜密切相关;依据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的宗教本质四要素理论,认为龙舟竞渡仪式为宗教性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个象征体系,包含着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等诸多因素,龙舟竞渡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传递象征意义的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项宗教性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促进中华龙舟竞渡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群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3.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众的自我意识,其具有主导宗教信仰行为的功用。宗教信仰是宗教意识外化的一种宗教行为,其反作用于宗教意识。宗教信仰对宗教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宗教信仰弱化甚至抑制人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信仰唤醒人的宗教意识两个方面。合理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与宗教意识之间的功用关系对宗教信众复归自我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的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的多神崇拜。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无羁、思想无垠,对其延续至今的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土地崇拜是哈尼族民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习俗和行为 ,是其先民的信仰与潜在意识的集中反映 ,是漫长历史的农耕生活培植的哈尼族对土地滋生繁衍万物的迷信 ,它表现为对土地及其神灵的敬奉和崇拜。土地崇拜造就了哈尼族许多优良的传统 ,如务实精神、集群意识和乡土意识等。但当面对商业经济的冲击时 ,崇土心态所带来的一些民族固疾却阻碍了哈尼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宗教与体育的关系源远流长,原始宗教活动孕育着早期体育的萌芽形式,某种程度上对体育的沿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体育的发展不仅会产生新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结,而且体育本身成为人们信仰的主体,但二者存在质的区别。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学科知识出发,分析宗教与体育的关系,体育在宗教中的作用;分析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分析体育信仰中的特殊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体育、理解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师范院校是未来教师的摇篮,担当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师范类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为10.4%,这明显低于大学生的总体水平;学生的生源地、民族状况和政治面貌等因素与其宗教信仰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的人际支持、学习压力、挫折经历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宗教信仰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宗教信徒中农民最多,信仰最深、最广。宗教在农民起义中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在本质上属于宗教的范畴,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衍生出来的行为规范,是深植于中国老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行为表现。目前,民间社会规范在基层司法中的作用尤为显著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效果,民间信仰作为民间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则和原则在民间社会中自然形成并得到遵从,并且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因此经常被应用于解决纠纷和对权利义务进行确认,作用远大于立法。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而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与奉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知、情、意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内蕴着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信仰的产生与展开两个方面。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不能只是停留于主观领域的个人观念意识,而是客观地反映着社会历史现实,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就其社会作用来看是消极的 ,但其在精神方面对人生的关照却具有积极意义。辩证分析与合理吸收宗教道德教育内容 ,借鉴宗教信仰教育模式 ,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并以此为中介实现从生活向信仰的过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侗族的祖先为中国古时期的百越族,它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形成了特殊的民间信仰,拥有自己的宗教文化。侗族信仰的范围很广,其中“萨”崇拜是所有信仰的核心,并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对侗族民众的发展、生存、人缘交际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侗族“萨”的崇拜内容,对其民间信仰做出一定的探讨与分析,探寻其背后的社会现实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五 元江哈尼族糯比支宗教信仰 及其活动产生与流传至今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有起源的,宗教无起源论是经不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的,是经不起理论推敲的,亦是属于唯心史观的。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宗教是在人类物质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逐步形成的。众所周知,生物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人是从猿转化而来的,在人  相似文献   

15.
人类表演学视角下的古希腊祭祀竞技赛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人类表演学的方法去剖析古希腊时期的各种祭祀竞技赛会,就会发现这些赛会在初期大多都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表演,其目的决不是为了体育竞技,而是通过竞技表达一种宗教信仰.只是到了后期,这种祭祀赛会中体育竞技比赛日渐增强,社会表演和大众表演的味道愈来愈浓时,祭祀竞技赛会才转变成体育竞技赛会.  相似文献   

16.
形式多样的民俗(包括信仰性民俗)是回族穆斯林高度独立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体现出回族穆斯林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传统特点。源于伊斯兰教教规、戒律的禁忌民俗,随社会的发展,它们本身特有的宗教色彩减弱,民族文化的色彩增强。这些禁忌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健康生活习惯相一致,对回族穆斯林的健康长寿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维护民族特征方面起着约束力的作用。它们已内化到回族穆斯林的意识之中,成为回族穆斯林自觉的一致行为。聚居区回族穆斯林传统的宗教观念较强,重视礼拜,寓于礼拜活动中的净、静、动等因素在客观上起到了养生健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8.
分布于我国滇南亚热带山区的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口,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的农耕民族。由于所处封闭而险恶的生态环境和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其社会发展进程比较缓慢,直至公元20世纪50年代,仍处于封闭的农耕自然经济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阶段。而魂、鬼、神的观念及其繁杂的崇拜仪式便外化为这种迷蒙的原始宗教的三大支柱,成为这一山居农耕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生活于这一社会中的人们的自然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不少哲人早已明确指出,没有对原始宗教的深入研究,人们就永远也弄…  相似文献   

19.
本主崇拜与白族传统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族本主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形式,而白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其宗教信仰关系密切。通过分析、论证白族本主崇拜与白族传统体育活动间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联系,揭示白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白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祖先崇拜或称祖先信仰,是一种宗教习惯。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会影响到现世,并对子孙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就是祖先崇拜或祖先信仰的一种表现。辽代契丹人的祖先崇拜体现在祖先观念和祖先祭祀行为中。通过祖先崇拜,人们缅怀先人,传达追思,祈求祖先的庇护。本文试图从神话传说、祭祖仪式和丧葬习俗三个方面来剖析辽代契丹人的祖先崇拜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