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概念、特征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特别是在1990年提出时,还是一个新概念。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儒家传统伦理中,虽然有糟粕,但精华是主要的。其精华属于美德。所以,笔者首先提炼并使用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两个概念。并界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于现代道德建设的实际意义和重大价值。而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栋梁的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更应该是研究中的重点。本篇论文将从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道德层面的传统文化精华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一种和谐的精神。孔子和儒家提出“仁”的思想,要求人们应当“舍已爱人”。虽然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但其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仍处于重要地位。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崇尚和谐,主张以和为贵。但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正处在深刻的变革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道德慢慢失去了它的光彩与个性,并且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理念,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漠视大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内心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着民族的价值取向,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理清传统文化精华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客观分析大学生传统文化精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深入探索大学生传统文化精华教育的路径,是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竞技伦理教育开始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文化,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竞技伦理教育,应该在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本文通过对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分析,寻求传统道德与现实价值导向的联系,为中国社会主义竞技伦理体系的全面确立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指出,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中固然有不少糟柏,但精华也是浩如烟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提倡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渊源。我们应当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华夏优秀文化传统都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应把中国优秀道德伦理等传统集中起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国家教委正在组织专家编写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有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思想的书,用我们民族的好传统教育青少年。为了配合这方面工作的进行,我们特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同志撰写这篇文章,供读者研究,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单民族是有几千年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中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中华氏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凝聚力所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对开放改革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症美德?“德”指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  相似文献   

9.
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吸取儒家育人思想的精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李希文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凝聚力之所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以儒家伦理...  相似文献   

11.
翁舒捷 《考试周刊》2013,(45):159-160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德性传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植根于儒学德性文化传统,才有我国道德教育的根深叶茂。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意义。本文从儒学思想的核心、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如何利用儒学伦理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如何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当前,我们要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继承者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新儒学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儒学在现代条件下重新肯定儒家的价值系统,强调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力主返本开新;强调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一面,力主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哲学的超越功能,力推道德理想主义。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民族教育,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必须积极地革新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必须以育人为本,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欢欢 《文教资料》2014,(24):38-39
“八荣八耻”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作出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荣辱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与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传统是重建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儒家伦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哲学的方式承担起自身的时代使命,其基本的伦理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儒家伦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提供了理论支撑,崇德重义的精神追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道德性提供了历史依据,实践理性的哲学智慧为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的现...  相似文献   

16.
从阐明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定位入手,探讨了批判继承转换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大工业孕生的现代进步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本体意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基础;坚持以时代精神作为“参照系”。以实践需要为基点,与革命传统相结合,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等作为原则。着重论述了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在建立社会道德的信仰系统、社会公正机制和高度向心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运行的操作系统与程序中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中”是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起源于西周时期“中罚”的法律观,儒家学派将它由“至德”提升到“天下之大本”,并随着历史的积淀,逐步演进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研究“中”是因为传统文化决定着法律思想的公平观、正义观、价值观,法律思想也总是通过各种概念、命题和原理,最终归复到文化准则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在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优良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社会道德应当在优良传统道德的基础上给以继承和发扬。但由于过去种种错误的认识,中华传统的美德却一度被忽视。 我们从学习中认识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中固然有不少糟粕,但其精华也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提倡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渊源。这就坚定了我们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的信心。实践表明:把传统的民族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积极构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