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体育观念的产生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不断寻求促进身体发展和健康长寿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人体自身的运动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良好方法。这种经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战国时代,已经有人有意识地用一种专门创造的运动,即徒手体操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导引”方法,来锻炼身体,以求健康长寿。当时还有一些哲学家、养  相似文献   

2.
连洋 《精武》2006,(3):24-27
鹤之象形取意鹤之形态鹤拳是五形拳中惟一以飞禽为模仿素材的拳法,所以鹤拳相较其它拳法而言,表现为拳意轻灵,动作舒展,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鹤拳之精“鹤之精在足”讲的是鹤拳对于足功的要求。鹤拳之精始于足下,故练鹤拳时,须在单腿独立的足功上多下功夫。鹤拳之神“鹤之神在静”讲的是鹤拳对于神意的要求。其拳法神意要独立静止,以得其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变静,静变动,对动静呼吸一气间的体悟是该拳神意练习的重点。刚柔鹤拳鹤拳拳法以动静相间为旨,以刚柔相济为功,以急缓适中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4.
咏春拳起源于福建鹤拳,在现今流行的宗鹤、鸣鹤、飞鹤、痹鹤等不同种类的鹤拳中,均可看到咏春拳的特点,而且,福建就有一种“永春白鹤”功夫。咏春拳入粤后,又充分吸收了南拳(洪、刘、蔡、李、莫几派功夫)的技击精华,技术特点已自成一体,无论搏击意识还是打斗技巧,都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古代导引发展而来,它是拳术与导引、吐纳有机结合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拳势动作是“一动无有不动”的螺旋缠丝式圆运动;使“劲贯四梢”,运气是“气宜鼓荡”“气遍身躯”的“一气贯串”。说明太极拳核心是“恒动论”。  相似文献   

6.
导引运动是世界上一项独具特色的本土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通过独特的运动形式来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养生方法.导引运动背后的传统文化对于生命的认识,对于身体,心理的理解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基于此,文章认为,导引运动文化对于个体“心”“神”“魄”“意”“志”的健康促进有其独特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导引运动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自从“环节受力分析法”用作分析动作、寻找原动肌的重要方法后,越来越体现出其实用价值。“环节”指的是:“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或节段”;而“环节受力分析法”中的“环节”指的却是“运动环节”,即:人体中一个或几个肢体、节段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节运动,这一整体部份称为一个运动环节。在现有的教科书中没有对“环节”和“运动环节”加以定义和和区别,而认识这点将有利于我们对动作  相似文献   

8.
直拳击打发力时机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拳击中的击打力量与拳速、拳的有效质量有关,还与发力时机有关。通过对直拳击打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人体的基本力学模型,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与几何方法,从“寸劲”这一概念对“发力”给予了诠释,并最终导出了结论: 直拳发力时的最佳关节角为135°~160°。  相似文献   

9.
以太极拳《耍拳论》《耍拳解》为基础,结合“耍拳”生活的文化实践,解释其文化现象、特性与自然意向,揭示太极拳“耍拳”的认识论要义、实践论要义及其主体性关怀。指出:太极拳“耍拳”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理法,使人在“耍”中消除位分、彼此交感、互相成就、技艺同长,具有安放身心、技艺双修、步向超验的文化特性;它游戏般展开,让人渐生敬意,端正态度,并为之奋进逐渐走向完满,是习练者自我实现的过程。太极拳“耍拳”是日用即道的文化体现、生活世界哲学的话语表达、体育生活化的身修方式。它不仅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更是一种中国式的身体修行,且始终以一种往复循环的主体实践导引着“耍拳”者走向生命之完满,具有人文化成和生命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可为人之身心健康与生命幸福增福祉,为人之本真回归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一、概略太极拳以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绕的伸缩旋转动作,极为符合中医经络学说的原则。陈鑫《太极论》曰:”打拳须明缠丝劲,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不明拳。”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各随各经络运行。”拳谚讲:“缠绕运动,劲贯四梢。”充分说明太极拳”缠绕运动”使气血畅通流转贯注于四梢,舒畅经络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兴趣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法,对山西省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兴趣形成、次数/周、时数/次、形式、时间、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对4项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尚未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健身意识与健康意识的作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达到强化学生的健康和健身意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太极起源于((易经》,而太极拳则是由太极演变而来。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同时也很重视气的修炼,御内气循经脉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保持正常的人体生理机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太极养生在白领阶层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白领阶层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习练太极拳可以调节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生活、身体状况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3.
论身体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标与手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应用文献资料法,对促使身体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标与手段、动静、形神命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动、静适宜才能形神共养,形、神共养才能健康长寿。只强调运动不够全面,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适宜、形神兼备,才是科学的身体发展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06)数据进行二次资料分析,发现不同教育程度、职业的管理位置、居住空间城市老年人的健身锻炼情况有显著性差异。退休前不同的技术职称等级、行政级别、所在单位不同等级、不同幸福感、生活满意感和社会经济地位主观认同的城市老年人对是否锻炼有显著性差异。性别、年龄没有成为区分体育锻炼行为差异的变量。应用社会分层和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认为社会客观位置与锻炼行动之间存在"结构化"关系,具有追求健康、非生产性、炫耀式休闲特征的身体锻炼行为成为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用来强化社会地位群体的边界。研究进一步对体育部门职能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最重要的技术是弹动技术,主要是依靠踝、膝、髋关节的屈伸缓冲而产生,减少运动对关节的冲力,从而减少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增加,可提高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使踝关节在弹动、跳跃落地时保持身体的协调稳定,控制整个身体姿态,达到美化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能力。本研究以健美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踝关节力觉影响的实验研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健美操运动对踝关节的力觉各指标的影响,为减少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健美操的教学训练、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短跑准备活动组合练习中不同拉伸内容的实验比较研究,分别测试两组的股后肌群柔韧性、膝关节活动幅度、体温、心率等指标,通过数据比较分析,以探求短跑项目准备活动组合练习中不同拉伸内容的练习效果,为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中艺体育杯"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前8名运动员的4项器械的难度得分进行研究。主要以2009-2012年(终审版)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的特点,对难度得分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难度选编分值与实际得分相差较多,而且完成质量差;身体难度得分最好的为球操,其次为棒操和带操,最后为圈操;器械难度得分最好的为圈操,其次为球操和棒操,最后为带操;加强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的融合度将成为日后的关注点,合理选编身体难度与器械难度的分值及每个动作的高质完成将是日后艺术体操难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13,34(1):33-38
目前肥胖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4种:单纯节食,药物减肥,手术去脂,运动减肥。运动减肥以小强度、长时间适宜的有氧运动,消耗体内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具有其他减肥方法不可能达到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介绍了运动减肥的3种模式:全封闭式运动减肥模式、运动减肥夏令营模式、公益性运动减肥模式;运动减肥操作常规,包括运动强度的确定、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减肥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减肥持续时间等问题。并通过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身体形态的改善作用、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脂肪肝的改善作用、运动减肥对血脂代谢的改善作用、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子的影响、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炎症因子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综合阐述了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