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语文教育现代化,要求语文教育要从21世纪形势发展的需要,从未来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文化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国际间交往与竞争的形势来设置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与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面对世界科学文化知识高速发展和高度信息化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严重挑战,如何处理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文化新知识高速无限增长的矛盾。这些都是语文教育课程设置中体现现代化时要解决的课题。语文教育民族化,要求语文教育要体现母语教育的特点,符合母语教育的规律。要适应我国的国情,要具有中国语文教学的特色,要充分发挥汉语盲文字的优势。为此要继承我国母语教育中的优良传统,要研究总结近20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形成适合我国母语教育的课程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形势,使中师语文教学面临着现代化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的挑战,要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语文教学要做好几对转化,才能够认真落实“三个面向”,扎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由传统思维向创新思维转化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教学要适应这一挑战,主要障碍是受…  相似文献   

3.
一、物理教学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体现在经济竞争,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物理学科教育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正面临着一场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高度信息化、快节奏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以“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回应知识  相似文献   

5.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2 1世纪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 ,知识经济的浪潮已汹涌而至。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 ,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已高居首位。知识经济更加强调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新发现、探求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因此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跨世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  相似文献   

6.
50年代以来,世界性科学技术革命对学科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科教育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学科教育本身要不断发展,更新,适应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教育理论、新成果又为学科教育学提供了正确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现代学科教育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本文将研讨学科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发展等有关问题。 一、学科教育的主要价值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科学和人才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给学生以系统的知识,这是学科教育由来已久的价值取向。波兰教育学家W·奥根认为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人才与现代化教育袁圣军(西南师范大学)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  相似文献   

8.
当今国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所具备的素质不重在于知识的多少,更主要在于是否具备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进行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在学习中培养了能力,在学习中受到教育,进而达到语文科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国”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又要依靠教育科研的支持。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多地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更多地掌握和使用先进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能否增加创造性的意义,学习过程能否增加除旧布新的成分,学习者能否通过学习获得创造性的人格,进而加快发展为创造性人才等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一个崭新的课题。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尤其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以下分五部分阐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利用观察力培养创造力 学生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育目标,尤其是创造性教育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  相似文献   

11.
周磊 《现代教育》2013,(1):91-91
未来社会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开放化的社会,也更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要适应这个社会,聪明才智、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而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我认为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受到思想、意识和情感方面的教育,达到“文道统一”。一、巧借教材,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知识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今知识信息的竞争也越演越剧烈,全球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靠知识,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形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方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思考,提供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推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新世纪的教育离不开创新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教学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打开创新大门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只…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原则(一)时代性与多元化相统一课程要有时代性。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21世纪是个“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吸收当代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加大科技教育含量,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删减旧...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时代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还要能不断创新,不断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上,两千年前的伟大教育专著《礼记·学记》就已对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阐释: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扭曲变形为填鸭教学,灌输教学。在经济迅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教学是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的。直面我们的教育现状,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新大纲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  相似文献   

17.
伍世平 《文教资料》2012,(22):60-61
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世界范围的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关键在于创新。本文探索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李海彦 《考试周刊》2011,(48):41-41
面对2l世纪的国际人才竞争,教育由“应试教育”转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文知识。“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当使学生各方面健全地发展,即用哲学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事情。  相似文献   

19.
钱薇 《学周刊C版》2011,(2):80-81
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成了很多语文老师颇为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也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为景山学校题词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下,全球性的竞争空前激烈,主要表现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其基础是教育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强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要受现代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可见,要加速我国“四化”建设的进程,人才是根本。“三个面向”的指示,给高等学校在“开发智力”、“生产知识”、为振新中华培育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人提出了十分迫切、艰苦和光荣的历史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加深。但在大发展的同时,不少高等学校在教育思想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重视智育,轻视德育;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有的学校盲目追求高层次办学规模。有的学校单纯以升学率,出国率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成绩和办学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