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刘子毅散文的题材在美国华文文学中别具一格。真的赤诚与善的关爱是他的作品的突出特征。通过真与善的追求而实现美的创造则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巴金小说艺术的功利观,是巴金小说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渗透在他所创造的一系列艺术形象中的美感功利内容。巴金虽然从走上以文学为武器的斗争道路始,就十分重视艺术的功利价值,但他却能把真、善、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象30年代的某些作家那样由于过分强调艺术的政治功利,导致美与善的分离,甚至用善来取代美的“革命+恋爱”的形式主义的弊端。巴金虽然未被冠以“革命作家”的头衔,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艺术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形象,感动和鼓舞了广大的人民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王俊 《河北教育》2006,(9):23-24
数学是“真”的,它追求客观、严谨,试图以其“形式化的思想”来反映真实的现实与现象。数学是“美”的,它追求美好的内涵、美妙的策略与完美的境界。 在人们对数学的“真”与“美”已经有了普遍共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来关注一下数学与“善”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新闻真实本质上是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的统一。新闻传播活动的实质,在于合规律性的内容,以合目的性的形式传播,即以善的形式传播真。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的文艺思想不是简单的前后期变化,而有一个复杂的嬗变过程。从学生时代认为文艺是用来表现自我的,追求文学的审美性,到50年代中后期之后一定程度疏离主流话语,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回归文学的“真、善、美”,何其芳文艺思想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他人格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现当代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当前文艺发展仍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与"历史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马恩的悲剧观没有普遍性,这是不妥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体现的是真、善、美。因此,一切“历史的必然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作为悲剧的美学特征,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对于一切悲剧文学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燕青 《作文》2023,(38):54-56
<正>巴金,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1923年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真与善,是巴金文学的核心,也是巴金文学的生命和最高价值。他的前期创作以《激流三部曲》为代表。在这些带有强烈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中,巴金真实描写了一个青年对生他养他的封建大家庭的对抗和控诉。在巴金看来,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常常强调“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能表现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能抒发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感情。真的就应该是最好的素材,而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浅显的认识,就应该是很好的立意了。我们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的世界。只要他们在写作时追求的是真、善、美,批判的是假、丑、恶,抒发的是健康自然的情感,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善的反映达到了理想的高度。唯其如此,麦芒的新诗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大,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荣誉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相论、灵魂观和国家观中。"善的相"是万物存在的终极目的,理解了"相"的本质并刻意去追求"善的相",人自然会变得崇高和伟大,自然自发地去追求最接近善的正义与荣耀。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和可轮回的,灵魂的本性是理性,只有在理性的约束下,通过正义去获得荣誉,人们才能够漠视现世的享乐,以永恒荣耀的灵魂去接受来世的轮回。在荣誉与国家的关系上,柏拉图抨击了社会上盛行的以名取利的行为,提出了为国家利益而取得的荣誉是最珍贵的,从而使荣誉观与爱国主义达到了理论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 ,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从本土化的对话思维角度来看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的精华 ,大致表现为四种对话关系 :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对话关系 ;创造主体与创造对象的对话关系 ;文艺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对话关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话关系。然而 ,从今天的全球化的对话思维看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在阐述巴金在自己两大小说创作高峰时期-“激流时期”和“寒夜时期”文化思考视角的转变,展示了“寒夜时期”的巴金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构成、权力话语意识,知识者的人格构成以及生命本体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巴金 对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独特贡献和巴金小说特有的文化超越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一生撰写了大量杂文、文学作品和政治策略性文论(包括拟订语言文字拼音草案等)。其实,这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瞿秋白以写作参与革命行动的政治行为,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政治品格。瞿秋白文艺探索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政治,文艺是其立足点,而文化则是原点与迷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厚爱铸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状态。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与政治的结盟史,是一部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双向作拉锯战的历史。本文希望能通过分析巴金的创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与政治的关系作个总结疏通,以期对我们以后的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能起到一些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思想以“趣味”为中心内涵,把文学的“趣味”和作家及读者的情趣、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趣味”以超越狭隘的个人爱好的深广意义,“趣味”成为朱光潜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术语。从价值取向角度而言,朱光潜“趣味论”的文艺理论思想可以理解为审美功利主义,或概括为以审美为核心,追求真、善、美三元调适。  相似文献   

17.
巴金创作的《随想录》,被称为是“一代知识分子觉醒和痛苦思考的结晶”,是一部原罪的大书。巴金原罪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出身、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思想及“文革”经历有关。他的原罪意识对于世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创作,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象征主义运用等都大胆采用和借鉴外国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是坚持“拿来主义”思想的光辉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的小说理论最具实践性,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小说应当有其教化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巴金的小说理论和批评总是围绕着表现情感这条主线,它是朴实无华、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