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卞之琳在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袁可嘉先生曾指出:“从新诗流派的发展来看,说卞之琳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大致是不错的。这就形成了新诗优秀传统中与现实主义诗派平行发展的另一条线,卞之琳在其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他和其他诗人一起推动新诗从早期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到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先生是新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学翻译家。本文梳理了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成就,以及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翻译思想,阐释了其为新中国英国诗歌汉译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出身中落之家的卞之琳以其勤奋刻苦在求学与学术研究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突破自我,在文学翻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1938年至1941年,徐悲鸿在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为抗日筹资,后应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赴印度讲学和举办画展。1941年,美国援华总会,又邀请先生赴美画展,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赴美之行被取消,先生于12月底取道缅甸回国,应保山民众之请,在保山举办“劳军画展”,其画展和为人作画的收入,都捐献给抗战。  相似文献   

5.
《报刊之友》2010,(6):65-65
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实习生浮婷)方汉奇先生从教55周年教学思想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新闻院校的专家代表、各种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以及方汉奇先生的朋友和弟子齐聚一堂,对方汉奇先生的学习学术思想和治学作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学习。作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奠  相似文献   

7.
巢峰 《编辑学刊》2006,(1):18-19
1997年12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上,我曾以这个题目发言.今天,我仍以这个题目在上海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发言.在韬奋先生逝世以后,1944年10月11日,周恩来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专门会议,制定了<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同志审阅时在稿旁亲笔写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这个<办法>在送给毛泽东同志审阅时,毛主席亲笔批了四个字"照此办理".韬奋先生是中国出版界的楷模,这是周恩来同志提议、毛泽东主席肯定的.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23,(9):127-129
<正>在百年新诗发展的进程中,诗人如繁星散布,诗作更是浩如烟海。本书试图在诗海中探寻明珠,在众多诗人中选择了艾青、穆旦、卞之琳、徐志摩、戴望舒、余光中、洛夫、郑愁予、昌耀、北岛、舒婷、海子等人的100首佳作加以点评,期于从对诗歌作品的感悟中,体现人性对美的追求和对时代脉动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生于1879年(清光绪5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逝f迁,终年86岁。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师和爱国诗人,他同时还是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早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就在上海办过《神州日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17日,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杂文家和杰出的诗人邓拓逝世四十周年,这里特发表李建伟先生《邓拓在河南大学》一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1.
早在五十年代,我社就曾约请著名诗人卞之琳同志编一本《徐志摩诗选》。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未能编成。倒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一本《徐志摩诗集》,使这位30年代蜚声文坛的大诗人和他那清新活泼的诗篇,重新与读者见了面。《徐志摩诗集》的出版,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前年秋天我们旧事重提,约请上海师范学院的邵华强同志编一本《徐志摩选集》,以了却这桩多年的夙愿。去年春上,邵华强同志把编过的选集寄请卞之琳同志审阅并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2月底,精工爱普生集团正式宣布任命藤田慎一郎先生为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命丸山三明先生为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他们将于2004年1月21日赴任,与中国公司现在的管理团队共同担负起率领爱普生继续在中国市场高速前进的重任。原爱普生(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杂志业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书办刊都需了解全局。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先生于2000年12月15日在中美合办期刊培训班上的这个发言,对中国杂志业状况和走向做了全面、扼要的鸟瞰和观察,本刊特予刊载,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徐铸成先生撰述的《报人张季鸾先生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对报人张季鸾先生的功过是非,重新做了比较公允的评价,是值得赞誉的。但其中关于张季鸾先生早期活动片断等史实,多有舛错,列举如下:1、张季鸾先生赴日留学的时间徐铸成先生写道:“我看过美国人编写的《中国近代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沙伊玛鲁出版社于1994年12月出版了许力以同志的专著《中国文化与出版》,并赠与本刊编辑部。1995年12月,沙伊玛鲁出版社社长田村胜夫先生函告,读书在日本颇受欢迎,已被日本翻译出版协会推选为1995年度的“佳作”。征得许力以同志同意,特将作者所写的日文本前言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3日,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从教55周年教学思想研讨会暨庆祝先生80华诞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顾勇华先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教授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代表,中国人民大新闻学院领导和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兼职研究员以及方先生的弟子等近200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方汉奇先生80华诞暨从教55周年。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008年10月,钱锺书先生逝世已近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8.
书情书讯     
《听杨绛谈往事》10月8日与读者见面本刊讯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008年10月,钱锺书先生逝世已近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于1994年3月作出决定,自1994年起,每年10月在中美两国范围内邀请一位著名学者到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作一次学术演讲,以纪念于1993年去世的该院的资深教授李珍华博士。1994年10月的首次学术演讲人选,经文学院Eadie院长、Linda教授和李珍华先生的夫人Lucy教授的联名推荐,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决定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高校古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平秋先生担任。考虑到李珍华教授生于秋天、逝于秋天,他作为学者留下有研究中国唐代诗歌的论著,而他还是一位诗人,讲演的时间又是密执安州的秋天,所以讲演的题目,在安平秋先生提供的三个题目中,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选择了《中国唐代诗人与秋天》。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末的一个晚上,嵊州电视台本地新闻上,播出了张秀民先生巨著《中国印刷史》插图增订本在京首发的消息,我兴奋地对一旁的丈夫说,他是我们崇仁廿八都人,国家图书馆退休的,100岁了,还出书,真了不得啊。(编者按:张秀民先生已于2006年12月24日在上海辞世,享年98岁)张秀民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