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学语文十一册的《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22年秋天乘船去杭州途中写的,这首诗描写了深秋季节夕阳刚落、新月初升的江上景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碧绿色。奇怪的是,夕阳的余晖铺洒江面上,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碧绿半江红的现象呢?显然,“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观,是由于“一道残阳铺水中”引起的。夕阳落照,余晖反射,霞光落在澄碧清亮的江水中,作者不用“照”、“射”、“落”等字眼,却选用了一个“铺”  相似文献   

2.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2,(31):37-38
《暮江吟》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山水诗。诗题中的“暮”,即傍晚;“暮江吟”,即吟颂傍晚时候的江景。全诗通过对深秋夜晚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愉悦、热爱之情。“一道残阳铺水中”,起笔紧扣诗题“暮江”,点明时间。“残阳”:夕阳,即将要落山的太阳。“铺”:铺设,这里是斜照的意思。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像“铺”在江面上,写得准确形象。诗中的“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光线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谧的美感。这…  相似文献   

3.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显得更加活泼可爱,思维也变得更加敏锐活跃。我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改写《暮江吟》时,对此颇有感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把改写古诗与实地观察结合起来。在一个深秋的傍晚,我领着学生来到了学校前面的河堤上。这时,夕阳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景色甚是动人,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朗诵了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抓住这一动人的镜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学们再回味  相似文献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 ① 半江红。可怜②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③ 月似弓。[注 ]①瑟瑟 :形容颜色碧绿。②可怜 :可爱。③真珠 :珍珠。《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组景物 ,一是红日西沉的暮江之景 ,一是新月初升之景。第一句写夕阳 ,一个“铺”字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余辉泛照的情景表现得形象 ,同时“铺”字节奏舒缓 ,也可突出秋阳柔和的特点。第二句写江水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半绿半红 ,水面波光粼粼。诗的三、四句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夜图。头上是一轮圆月挥洒着清辉 ,“…  相似文献   

5.
师 :请同学们朗读古诗《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共同磋商。生 :平时我们描写太阳常常用“一轮” ,这诗里为什么用“一道”呢 ?师 :(用红粉笔在“道”字下面画了一个大问号。)是呀 ,为什么不用“一轮残阳” ,而用“一道残阳”呢 ?难道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用词不当吗 ?请大家各抒己见。生 :大概因为夕阳是残缺的 ,所以用“道”吧 !师 :既然夕阳一半下山 ,一半没下山 ,为什么不用“半轮”残阳呢 ?(笑 )师 :“道”作为量词时 ,常和哪些词语搭配呢 ?(老师降低坡度 ,从“道”字入手要学生组词。)生 :…  相似文献   

6.
暮江吟     
诗意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九月初三的月夜多么可爱,露珠晶莹像珍珠,新月精巧如弯弓。编辑洪静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青池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7.
《暮江吟》:铺开想象是怎样的江景,才让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发出“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二字所包含的那种喜爱、愉悦之情呢?高度凝炼的诗句,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供我们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充。“铺”展开的想象。诗的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  相似文献   

8.
<正>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歌大意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幽冷的青绿色,一半被染得通红。最惹人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圆润如珍珠,新月高悬似弯弓。  相似文献   

9.
“半”字辨     
《暮江吟》(统编教材六年制十一册)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人教参将之理解为“江水有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色的”。并指出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了,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了,所以半江碧绿,半江红(映着鲜红的残阳)。在此将“半”字理  相似文献   

10.
暮江探究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暮江,表达了一种天使般的热情。我的学生们在孜孜不倦的探究中含英咀华,收获甚大。"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动地再现了"残阳"和"水"的关系。而反映这一关系的"铺"字够迷惑人的了,不然,为什  相似文献   

11.
李举东 《学语文》2002,(1):48-48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暮江吟》的开头两句描写了傍晚落日时分江面上色彩艳丽的景色,诗句简炼晓畅,然而诗中“瑟瑟”二字让人产生疑惑,不知作何解释? 翻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只看到一个注解:“瑟瑟:形容秋风的声音。”再查阅《中华千古佳句辞典》(胡奇光,强永华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找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句,“瑟瑟”解释为“波光闪动的样子”。再翻阅《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书中有云:“‘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解释是引用发挥式的,对于想要弄清“瑟瑟”一词意义的读者来说,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暮江吟》与杜牧的《山行》都以秋为题材,都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把秋天的大自然描写得绚丽多彩,都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歌咏,来反映诗人愉悦的心情.但是,仔细比较之后,又觉得这两首诗在选取角度,创造意境,表现手法上,给我们的审美启迪却各不相同.一、选取美的角度不同《暮江吟》的审美角度是佇立江头所见,捕捉的  相似文献   

13.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因此,古诗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一、诗中有画──色彩美大凡名家高手无不倾心于“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他们往往以精美的文字,展现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请看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瑟瑟,这是指碧绿的颜色。诗人运用红、碧两色,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夕阳返照,水波不兴…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第九册有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句中的“瑟瑟”,书上解释为碧绿色。人们常说“秋风瑟瑟”,“瑟瑟”是个象声词,这里为什么解释成“碧绿色”呢?我们在实习时,学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瑟瑟”是宝石的名称,来自西域,由于宝石的颜色是碧绿色,后来就用“瑟瑟”代指“碧绿色”。  相似文献   

15.
<正>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脍炙人口,清新秀丽,描绘了深秋季节江上优美的风光,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强烈情感和无比喜悦的心情。诗中比喻传神,颇具艺术匠心,无雕琢之嫌。这首《暮江吟》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为了避免党争,自求外任,于是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写出了这首心情愉快的小诗。在诗中,深秋的景物是那样的动人,而在秋天的暮色下,  相似文献   

16.
《暮江吟》,顾名思义,用诗歌吟唱暮色中的江景。这首诗的层次分明意境优美作者  相似文献   

17.
“半”这个字,辞典上解释说,一为“二分之一”,二为“在……中间”,三为“不完全”。若将它运用得当,那独特的涵义,却令人叫绝,以致有人把它称作“半”字文化。“半”字在古典诗词中,可谓俯拾即是。如自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水,半江波光闪闪,半江红浪滚滚,多  相似文献   

18.
在卷帙浩繁的诗歌园地里,写“水”的诗篇为数不少。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其意韵含蓄,神韵迷人,或状物言志,或借景生情,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睹之形神毕肖,味之忧喜无穷。以“水”绘美景。程颢的《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溶溶的月光,碧蓝的山色,清澈的溪流,画出了一幅静悄悄,清幽幽的秋天夜景。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天边射来的晚霞,铺在江水中,晚霞斜照,使得江水半是碧绿,半是红色,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景图。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  相似文献   

20.
“暮江”、“枫桥”对比读颍上城关三小米山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张继的《枫桥夜泊》都是唐诗中吟咏秋夜江景的名篇,流誉千古,有口皆碑。但是仔细一读,就会发现,两者在形象描绘上、情致上、意境上、风格上都各有风韵。同写秋江景,表现手法却不一。《暮江吟》咏唱了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