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沿淮经济带现代城镇体系初具雏形,但城镇化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区域带动能力偏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区域人口外流逐渐增多。在准确预测经济带2013—2030年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前提下,综合运用PCA方法和引力模型确定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并测度其辐射强度,提出应充分考虑沿淮经济带安徽段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沿淮经济带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和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最终形成安徽沿淮经济带“一轴、双组团、多节点”的开放型、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处于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地位,城市集聚带动能力的强弱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集聚带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排序,探讨安徽各中心城市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推动安徽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省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体系存在分形,无标度区对应的46-276km尺度范围内城镇体系存在自相似性。(2)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的集中度较高,空间相互作用较强,空间联系较紧密,但是处于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首位城市的垄断性不强;(3)安徽省五大城市中,以芜湖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最高,合肥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集聚程度最低,蚌埠、淮南和阜阳介于两者之间。最后提出了城镇体系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思想对右江河谷城镇带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实例分析之后,可以得知研究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趋势,土地集约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对研究区各区域10年来的城镇土地集约能力进行进一步研究,比较区域间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研究区各区域一段时期内的城镇土地集约程度的优劣排序,以此研究结论为依据建议政府在进行土地的宏观调控时要树立正确城镇发展思想,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优化城镇用地结构,统筹安排用地布局。  相似文献   

5.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以增长极和点轴网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城镇网络体系,可提升各级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来带动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关于海口市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口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海口市城市化进程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相对滞后,同时,又体现为超前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表现为城市化"弱质"。海口市要做到科学合理布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一是加快主城区建设,二是加快长流新区建设,三是推进重点镇建设,并积极融入各种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联动。  相似文献   

8.
陕北城镇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极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能有效地组织与引导区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对未来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优化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的措施:①加强引导与规划,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②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与带动作用;③开发能源资源,实现资源型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辽宁城镇发展具有资源型城市比重大、区域发展能力增强,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建设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城市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资源的消耗、沿海重化工业为主的布局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二元体制带来的城乡差距扩大等成为制约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多元化城市环保投资体系,促进辽宁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北坡城镇带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较之以往,城镇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致使城镇带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如何以城市化为切入点,寻求城镇带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在对新疆天山北坡城镇带规模等级、内部结构和区域地位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优劣势,最后提出该城镇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加强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增强二三级增长极的“网结”作用;加强城镇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带内统一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兰州城市安全问题的分析,指出主要问题在于城市设施密度过大、城市开阔空间流失、人口规模超过环境容量,对于地震,缺乏综合防灾法律体系,安全文化教育匮乏。建议架构应急减灾机制和社会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使其规范化、法制化,使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城市灾害风险基金,加强城市合理规划与建设,最终构建城市全方位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处于可持续的、稳定的、安全的发展状态。本文针对近些年表现出来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综合分析。提出控制人口、加强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总体科学规划、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搭配等解决城市生态安全问题的新方法,对城市开发与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更新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期间往往忽略城市化的延续、城市脉的传承。针对现状,以城市更新的原理深层次地剖析城市发展的本原和内在机理,以及在城市更新中理清城市物质形态,城市经济和社会化三的关系,探讨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得失,力求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数字化,是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只有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普及,才能促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精细化,有序化。本文对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应用功能和社会意义进行了剖析和研究,其中重点阐释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可操作性,目的是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管理方式方法。应用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美好、和谐、智能城市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竞争力排名为对象,通过对众多样本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分析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能否反映城市竞争格局的变化,并对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旅游研究的深入,生态旅游从"自然"向"社会"延伸,都市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生态旅游的演变历程提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含义,并通过总结都市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的评价指标,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都市生态旅游的六大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主要和次要评价指标,以期指导都市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现代城市来说,经济是现代城市的力量,景色是现代城市的形象,文化才是现代城市的灵魂。独特鲜明的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产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不仅来自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积淀,也来自时代需求和人为的塑造。作为城市灵魂的文化精神,自然也有格调品味的高下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8.
Shift-Share方法在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Shift—Share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设计提出了运用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分析技巧,发展和拓宽了Shift—Share方法的分析范围和深度.并以河南省为例,探索了Shift—Share方法在我国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世界城市化趋势下 ,我国城市化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与此同时 ,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社会、生态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城市化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其中土地粗放使用问题尤其突出 ,包括城市占地扩张和作为其延伸的开发区建设用地 ,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必须及时采取包括明晰土地产权、理顺土地收益分配、完善土地税收体系、注重城市整体规划、规范和完善征地行为、健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等在内的各种措施 ,扭转城市土地粗放使用局面 ,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济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本文集中梳理了中国20多年来宏观城市经济学或城市化问题研究的脉络;概括了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