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月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参与此展事的民间艺人1176名,展出珍贵实物2322件。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北京,其中一些传承人在向观众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的同时,也担心自己的独门绝技能否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传统手工纸列入首批“非遗”名录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计518项公布。在名录中,人们高兴地看到7项传统手工纸遗产被列入其中:①安徽泾县宣纸;②江西铅山县的铅山连四纸;③贵州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的皮纸;  相似文献   

4.
苏帆 《寻根》2023,(1):44-46
<正>一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浦北县“跳岭头”,是钦州地区壮、汉两族文化融合、和谐共生的产物,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广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为浦北地区除春节外最为盛大的节日,其习俗之庞杂,受众之广大,“岭头节”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浦北县“跳岭头”被确认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而后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西江千户苗寨的非遗旅游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从无到有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加强苗寨“非遗”吊脚楼保护,做好“非遗+”文章,西江千户苗寨不断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将浓厚的苗族文化从原始的传统生活习俗逐渐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工具,有力推动了苗寨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只有深刻认识非遗旅游本身具有的“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三层依次递进的核心逻辑,我们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深度融合要求的非遗旅游产品,并通过深度融合的非遗旅游向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非遗”专家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参与群体,发挥着指导、咨询、检查、监督等作用.本文对“非遗”专家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担当的角色,以及具体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实际,对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源于东汉时期的木偶有称“百戏之父”“百戏之母”,而南充川北大木偶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逼真的造型形象、生动的精湛表演,堪称一流。在市场经济时代,作为全国首批“非遗”项目,象征历史厚重感的南充“大木偶”。为何能够再次“青春焕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近年来,成都的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走在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呈现出新路径和新特点。一是多种传承教育形式共振,非遗传承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加大传播力度,非遗传播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三是推进融合发展,非遗特色文旅经济初步形成;四是打造“成都手作”品牌,振兴成都传统工艺。成都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对于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四五”期间,成都非遗保护、发展和创新应积极融入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双创”赋能,融合发展;同时也应加大成都非遗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展示力度。  相似文献   

11.
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孙丹威女士表示:“《茉莉花》的歌已是世界的歌,现在我们要让‘茉莉花茶’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的茶!”  相似文献   

12.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3):93-96
中德总理见证两国博物馆签署展览协议;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元宵节亮相;法国里昂灯光节现当代艺术作品;国家级重点美术馆将评选;中美文化遗产交流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从而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由此可见,“非遗”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借鉴他国相关的经验教训,不失我们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1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称“非遗”)日益成为时代强音和全民共识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非遗传承人生存现状的研究、调查、分析和应对性处理,是非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切实保证民间技艺活态延续的必由之路。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荆州"荆河戏",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与汉剧、京剧渊源甚厚,是珍贵的戏曲艺术宝库。在广泛收集荆河戏传承人资料的过程中,笔者从传承人的学艺经历、知识结构、经济收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并从荆河戏传承人生活保障、资料研究、培养模式、经济创收、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寻找针对性的开发与保护政策,以求在地方戏曲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可适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社会科学院14个“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于农历己丑牛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始,历时半个月至正月二十九结束。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00,(1):61-61
由中国国家物局等有关单位与名考古专家,从1998年的460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出10项作为“199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10项考古发掘上迄10,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下至唐宋,在恢复中国古代历史面貌,揭示中华明发展进程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2日,文化部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后颁布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生产性保护实验基地名单。  相似文献   

19.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8,(8):93-97
文化部出台地震灾区“非遗”抢救措施;“相约北京”约会“港演艺术节”;万件羌族文物暂存成都博物院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BabelRebuilt”英译汉翻译竞赛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和《世界文化》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第二届“BabelRebuilt”英译汉翻译竞赛。由于广大同学积极响应,参赛者逾百名,使这项活动获得成功。经评委会评审,最后确定10名同学获奖(名单见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