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它对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仍面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过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财政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法律依据,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翻度,加快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各种问题日益显现,因此要实现社会平衡健康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二元体制下武汉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资金管理不科学,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完善资金监督,提高保障层次,加大宣传等对策与建议。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为城乡一体化的构建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保障面窄、保障能力差、保障资金匮乏等问题。要按照城乡并重、兼顾统筹的思路来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和有效的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强管理、监督和法制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发展水平近些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诸多困境。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法制已经具备良好的制度运行保障和法制环境,是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社会公平和平等理念的现实需求。应从养老、医疗、最低生活、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及社会救助制度等五个方面重塑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是设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立和谐理念下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其形成路径是通过考察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瑕疵,从而提出基于和谐社会视阈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保障基本人权,追求社会公平,体现人本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为湖南省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短缺现象明显。构建完善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湖南省"富民强省"宏伟目标的实现及加快湖南省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高度重视,努力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一直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和投入,在实践中也困难重重,基于目前这种发展状况,建立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尚有困难。传统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虽然已经式微,但仍然是重要的辅助。社区保障作为集体保障的新形式是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它将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能否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发展的后顾之忧,是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回顾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进程,有利于吸取经验,尽快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保障,作为保障人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与维护。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性特征,这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是严重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9-2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定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关键步骤,是社会保障这一社会安全网的准入门槛。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对象经历数次演变,其目标定位日益准确,但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矛盾和困惑。科学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当今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出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山西省阳泉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的论述,阐释其现状及危害,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立方面能有些许贡献,也为提高阳泉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决城乡差距过大问题。我国在居民收入、财产、消费、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拉大的制度性根源是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是从制度上变革二元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对户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财税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多样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将向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过渡,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内容中居于首要地位的经济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是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关键。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是加快欠发达农村地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其次是构建多层次的、灵活的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模式;最后是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13.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镇政府是政府系统中的基层子系统,处于政府系统中的神经末梢的位置。承担着辖区内各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具体职能,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事务以及农村公共支出增加的背景下,从某种程度上说,乡镇机构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推进。文章详细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新要求;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机构改革要点;论述了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扩权在我国的实践以及乡镇扩权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就内蒙古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牧区土地制度,保护农牧民利益;实行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促进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牧区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由速度向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保障制度的社会化改革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然而,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农村传统保障模式的羁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呈现路径依赖的惯性特征.经过30余年渐进式改革,农村社会保障逐渐突破传统路径的依赖,不断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生产系统"之外的社会化的保障制度,并从宏观层面上设计了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接轨、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度的目标框架.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选择分类设计、分步实施的梯度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在发展中存在着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扩大,城乡就业不平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城乡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不平等,为此,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城乡规划、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易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浅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基本实情,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并与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相配套,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社会保障。采取的六项具体对策是: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建立一种机制;抓好两个重点;加强两项工作;建设三项制度;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趋势加强。当前,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关系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建构的重要课题。该文在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提出了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斜率陡悬,压缩了城乡问题释放和缓解的时间,从而快速积聚城乡社会危机。现阶段我国城乡社会危机的焦点分布在特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两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策略,既要把握好全局的平衡发展,又要着重针对特大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两端潜在的社会危机,制定相应的对策。缓解特大城市社会危机的规划策略重点包括:大力推进城市基本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确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托底",保障老龄化社会为老服务的基本条件,并通过城市社区规划寻求特大城市的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危机的规划策略重点包括:注重乡村产业经济"造血机能"的培育,大力推进乡村社会自治,鼓励地方文化保护并加强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传承,通过促进农村社区规划来探索乡村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