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郑彦松 《天中学刊》2006,21(3):61-63
契约论是古典自由主义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石,但却存在着内在矛盾。新自由主义者以此为政治思维的原点,形成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契约论”和以诺奇克为代表的“反契约论”。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思潮中.新自由主义代表罗尔斯在其巨著《正义论》中为现代政治哲学提供了道德哲学基础.通过新契约论证明的两个正义原则作为有效调节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使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转向正义。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正义的制度应该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改善那些“最不利者”的处境。通过研究。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思潮中,新自由主义代表罗尔斯在其巨著《正义论》中为现代政治哲学提供了道德哲学基础,通过新契约论证明的两个正义原则作为有效调节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使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转向正义。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正义的制度应该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改善那些“最不利者”的处境。通过研究,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迈克尔·桑德尔对约翰·罗尔斯的契约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质疑契约的道德力量、指出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经验主义解读存在的缺陷和反驳契约主义的论证方式.实际上,上述批判难以令人信服:第一,契约论内部不存在桑德尔所谓的张力,即使这种张力存在,人们也可以用罗尔斯的"词典式序列"观念进行化解;第二,对原初状态的经验主义解读误解了罗尔斯的原初状态观念;第三,桑德尔从任何契约都应当是讨价还价的结果这一立场出发质疑罗尔斯的契约论,错置了批判的对象,只能将矛头指向"互利契约论"传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公平与效率正在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多角度分析透视。西方思想史上的契约论可被视为这一研究课题的萌芽。罗尔斯的正义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思想。本从契约论的提出、订立契约的方式、契约的实现等三个层次对其中的基本观点作了阐述和评析,指出该思想有很大的合理性,但相对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表现出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则逊色很多。  相似文献   

6.
契约论作为一种解释国家、社会与政治权威起源的方法,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契约论已经过时了。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正义理论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其当作衡量标尺,用来论证或者检验其他理论的合理性。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重新采用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学说,精彩的论证又重新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契约论的争论。在正义的语境下对契约论进行探求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契约论作为一种解释国家、社会与政治权威起源的方法,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契约论已经过时了.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正义理论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其当作衡量标尺,用来论证或者检验其他理论的合理性.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重新采用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学说,精彩的论证又重新引发了学术界对于契约论的争论.在正义的语境下对契约论进行探求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核心是两个正义原则,并通过对原初状态的契约论程序设计而对这两个正义原则加以论证,而这一论证又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之善与公共制度正义之间具有一致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证明之上。  相似文献   

9.
《正义论》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同时也招致众多的质疑。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和指责,罗尔斯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一书中对两个正义原则重新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文章旨在阐释并简要评析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所作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政治视野中的契约精神--社会契约论的挑战与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所凝聚而成的精神。从政治视野看,它主要由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权利至上精神等要素构成。近代霍布斯、洛克、卢梭等把经济领域的契约精神运用到社会领域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之后,社会契约论思想受到功利主义和黑格尔的有力的挑战;上世纪罗尔斯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他的公平正义论。使得契约精神在当代复兴。  相似文献   

11.
近代很多政治思想家用社会契约的理论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理论对于西方国家政治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我们在研究这个理论时所注意不够的,社会契约论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由竞争的法则相联系,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系列符合其利益要求的革命口号,诸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政治价值观,应该说都与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假设有关,作为法学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社会契约论还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法律原则,另一方面,社会契约论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直接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原则,因而成为其政治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欣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1):119-122
任何哲学都是属于它那个时代的,但任何哲学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以后的时代。现代性的标志之一就是人的关系从身份走向契约,社会契约论与现代世界有许多契合点。从现代性的角度看,所有社会契约思想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个人主义和主体间性意志主义。这使得社会契约论既为现代性的制度构建奠定了基础,又为批判精神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从现代性的视角也可以阐释近代社会契约论展开的逻辑起点、推演思路和基本理论观点。这些可能就是社会契约论思想在当代兴起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契约论思想是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蓝本,这一思想早在伊壁鸠鲁时期就有所萌芽,而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开始时就被霍布斯、洛克等人推到顶峰。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思想中,就有了与社会契约论思想极为类似的思想萌芽。他在《春秋繁露》的天人关系论中包含有社会契约论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是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其一,"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其二,"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其三,"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其四,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其五,"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作为坚定的民主主义者,卢梭始终坚持从“只有人民才享有全部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主题而展开,阐述了社会契约理论。虽然包含着许多假设的成分,但是从当前政府、社会与市民的关系梳理和调整来看,社会契约论仍然是政治共同体来源和合法性的主流理论。蕴涵了人类长期的价值构建和对理想的热情追求。  相似文献   

16.
社会契约思想在关于国家构建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以霍布斯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系统地阐述了由人性到社会契约到国家诞生的推论过程,并自诩为政治科学;而卢梭在其代表作似会契约论》中则运用社会契约思想说明了构建主权国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等诸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逻辑过程,推导其隐含的假设以及一些不足之处.最后得出也许更为合理的对国家构建诸多变量间关系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要义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卢梭则坚决信奉人民主权原则。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却有着共同的政治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与之相反,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奠基在积极自由观之上。  相似文献   

18.
贝卡里亚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认为犯罪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同时贝卡里亚为了反对封建社会的思想为罪,提出了"社会危害"理论,从而为判断犯罪找到了客观依据。社会危害理论的提出也进一步引证了贝卡里亚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政治理论,它的很多观点无论在启蒙时代的欧洲还是在当今时代的中国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社会契约论力求在自愿平等关系上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它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精神原则与当今中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本文在重温经典的基础上以社会契约论的理念精神为切入点,为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