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影视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纪录片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何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协调好"真实"与"虚拟"的比例,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下人类社会的真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艺术精品,是当代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重要使命。为了创作出更多的纪录片精品,满  相似文献   

2.
马遥 《传媒》2017,(17)
当前,网络自制旅行纪录片在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都形成了与自身品牌个性相符合的传播机制,成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与认可.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自制旅行纪录片的品牌传播特色,以期为其今后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何志华 《东南传播》2011,(4):136-137
近年来,对人文历史旅行纪录片由于既张扬旅行纪录的休闲时尚,又凸显人文历史的体验感悟,在各类旅游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为观众所青睐。本文将对人文历史旅行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食纪录片的影像纪实性 纪录片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纪实性,纪录片视真实为生命,视真实为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视真实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纪实性成为美食纪录片最突出的影像风格.美食纪录片以现实生活中美食与人最本真的记录与还原为基础,关注美食,更关注与美食相关的人.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产物,其构成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叙述和表述是纪录片创作尤其是纪实型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手段.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纪录片创作中找准它们各自的定位,发挥出各自最佳功能,是纪录片作者应该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一部纪录片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在总体上顺应时代需求,契合社会热点,勾画出反映社会变迁和纪录片自身发展的整体图景.文化导向、技术逻辑与类型拓展构成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三个面向:文化导向既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影像力量,也是承载文化记忆和推动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文本;VR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促成了新纪录片美学的生成,促进了纪录片产业的升级;动画...  相似文献   

8.
黄莉莉 《现代传播》2004,(4):131-133
任何一种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文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本的存在价值。就军事纪录片而言 ,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构建与受众审美心理的满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 ,社会意识与受众的审美有着不同的含义 ,能否正确地把握住这种变迁是军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纵观中国军事纪录片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起源于战争的艺术创作是建立在非常态下对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需要上的 ,当受众对这种文本形式的审美水平自觉提高后 ,军事纪录片才逐渐重视其第二个社会功能。以下 ,…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纪录片迅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形式,其中创造性真实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许多学者对这种“真实再现”的手法持否定态度,认为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天性,容不得半点扮演、摆拍、补拍等创造性的真实;也有学者觉得只要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创作.本文从电视纪录片的渊源、发展,创造性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纪录片艺术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其声音也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要素,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也是从无到有,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为纪录片的艺术展现提供更佳的表现手段,使之在真实性、艺术性、故事性、审美性、体验性与思想性等方面作出更具魅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解严后台湾纪录片创作异军突起,《生命》、《无米乐》、《看见台湾》、《湾生回家》等纪录片纷纷进入院线并且获得不俗票房,从而在海峡两岸产生影响,促进大陆《喜马拉雅天梯》、《二十二》、《我在故宫修文物》、《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冈波仁齐》等一批院线纪录片出现.台湾纪录片的区域特点意味着呈现一个完整的"孤岛"想象,表现岛上生民的苦乐哀愁,进而寻找共识,促进社会和解.这是解严后台湾纪录片的创作主旨,也是台湾纪录片与民众产生共鸣形成观影热潮的主要因素.台湾纪录片既有追寻历史,溯源文化根脉的厚重主题,又有再现当下生活场景,传达乐活精神的轻盈题材;既有青春、励志的主流纪录片,又有表现边缘人群、同性恋等实验意味鲜明的文艺纪录片.伴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产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进程,台湾纪录片聚焦于小岛呈现众生真实生活场景,有着乐观底色,并将观光文旅、社群进步、环保和社区文明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的创作风格已然影响着大陆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故事化”也是当今国际、国内纪录片界艺术创作走向的主要潮流之一,这也是全球关注的社会、人文、自然等三大类纪录片类型的创作中普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美国电视艾美奖终生成就奖的《60分钟》栏目创始人兼制片人唐·休伊特一贯秉承“给我讲一个故事”的节目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望长城》等一大批纪录片播出, 中国纪录片出现了作品风格多样化的局面,在创作方法、创作手段和作品风格变化的同时,作品题材内容也有所拓展, 对人生、社会、历史,以及现实热点广泛涉猎。中国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凤凰卫视继娱乐和新闻之后,开始拓展新的电视题材领域,推出了以<唐人街>、<冷暖人生>、<凤凰大视野>、<口述历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文和历史类纪录栏目,这是凤凰卫视电视产业新的价值增长点.相比于同期国内其他纪录片栏目(频道),凤凰卫视纪录片在社会影响和商业回报方面无疑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5.
刘艳 《传媒》2015,(2):79-80
动画纪录片是动画片与纪录片相融合的产物.判定纪录片真实性的标准是事物的存在性;纪实是影视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与真实无必然关系;纪录片属性的保证在于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具有非影像化的真实题材, “虚影像、实声音”的创作特点.文章认为动画纪录拓展了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说,纪录片具有传承人类社会遗产的功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少数民族‘非遗’”),也是人类社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以其强调真实性、纪实性、客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照片记录、保存、传递少数民族“非遗”的简单方式,日益成为传承与拓展少数民族“非遗”生命力的有效传播形式和重要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可欣  武新宏 《传媒》2024,(6):48-50+52
乡村是具有独特价值与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拓展了国产纪录片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呼唤民族集体记忆的实施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的内容主题和创新表达,解析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所肩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情景再现是当今文献纪录片最常用的创作技法,其是否符合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一度是业界争论的话题.而今随着媒体市场化竞争的加剧,真实与虚构的边缘被不断模糊,情景再现的样式与限度也随之拓展.文章从文献纪录片的发展情况、纪录片真实性的限度、情景再现样式上的创新三方面探究中国近20年文献纪录片创作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徐晨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17,(18):69-70
国外环保纪录片出现较早且发展相对成熟,既有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英国BBC等国外主流媒体制播的环保影像,又有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独立制作的环保纪实影像.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环保纪录片方才起步,却使国产纪录片有了新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