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好莱坞往事》是美国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第九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末的洛杉矶,讲述了时代下电影演员们在风云变幻的电影圈里摸爬滚打的故事,并以创造性手法再塑"曼森家族"案。影片通过对这一时期电影的缅怀,实现了一次对自我风格的转变和自我总结。本文将以昆汀式电影为切入点,分析昆汀对于《好莱坞往事》在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表现形式上的转变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不熟悉韦斯·安德森,那么《布达佩斯大饭店》无疑是最适合的一部电影,藉此你可以充分了解他的作品风格。影片大牌璀璨,故事行云流水,美术过目难忘,音乐灵动悦耳。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时代。《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反应中国社会生活的影片,使张艺谋扛起了纪实风格的大旗,也让张艺谋成为了一代著名导演。然而因纪实电影成名的张艺谋却在2000年后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商业电影的大旗,我们将从张艺谋的纪实风格中,找到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长镜头起初作为表现手段被采用,又渐渐转为电影风格被追求,究其原因在于巴赞理论本身的魅力——“嫁接性”,即各国导演可以将它“嫁接”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对电影本性、电影美学的理解之上,形成民族化、时代化、个性化的长镜头电影风格。在这个“嫁接”的过程中,民族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是怎样影响导演创作的?特定时代是怎样“约束”导演思维方式的?还有导演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又是如何左右其创作风格的?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巴赞理论。  相似文献   

5.
色彩是艺术作品的灵魂,随着文化发展,人们对色彩的需求也越发的不满足。有着色彩的作品,就有色调的存在。色调是人眼和大脑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色彩特点的集中表现。电影是将色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色调是电影的色彩灵魂所在。本论文从色调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色调产生的和谐,通过与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相结合,系统地论述了导演韦斯·安德森常用的各种类型的色调在其影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蛇》是一部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由香港鬼才导演徐克执导的经典奇幻影视作品。原作小说通过清冷诡谲、犀利敏锐的笔触刻画了人性,而徐克导演以男性视角对原著小说进行了角色特征平衡处理,在保持浓郁的个人电影风格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其对于所处时代人性与欲望的思考以及先锋式的改编。通过老练细腻的影视语言表现了角色丰富而强烈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心理影片特质,更添人文主义情怀色彩。本文从人物心理人格视角出发,解读影片中关于人性与情爱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围绕导演对文艺晚会整体风格的把握展开研究,在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文艺晚会不同环节的工作重点来探究导演应当采取的相关措施,通过明确文艺晚会框架和整体效果等方式,保障文艺晚会播出效果,打造特色化的文艺晚会风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影坛新的一代导演即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其影像选择迥异于前代导演,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人物选择的标举边缘,空间选择的碎片化都市,影像风格的摇滚特色几个方面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选择风格与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杜炯熠 《今传媒》2016,(10):95-96
泛娱乐时代,以动作片当家的好莱坞,向来不缺乏独当一面的动作片导演:拍摄《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以《指环王》系列一炮打响的新西兰导演彼特·杰克逊,和来自香港的导演吴宇森……而说起美国动作片的票房贡献,迈克尔·贝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以近乎奇观化的影像风格在好莱坞独树一帜,本文就他电影的影像展开探讨,试图分析出奇观化影像的成因以及发展的同时,对其影像风格的特征予以发掘。  相似文献   

10.
屈高翔 《青年记者》2017,(11):90-91
画幅作为观众观看影片的窗口和边界,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静止的呈现形式,不具备过多的表意特征.随着导演对影视语言和技术的不断开拓和运用,一些导演通过改变画幅来影响人们理解故事的观念和态度.例如,导演安德森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创造性地使用了三种画幅来表现故事的不同时代.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中,通过紧密扣合故事发展的圆画幅、方画幅和宽画幅的多画幅切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在建构影片形式美的基础上,画幅参与叙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独特的影视评论和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姜滨 《东南传播》2014,(2):109-112
中岛贞夫是日本著名的黑道电影、任侠电影导演,他也是东映最后一代契约制导演之一,在他的电影中,突出表现的不仅仅是时代性的人间悲喜,还暴露了日本当代文化积垢所带来的意识危机。而且,因其在作品中融入的个性鲜明的情感认知和社会价值观,也形成了与同时代电影导演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导演风格。  相似文献   

13.
“风格即人。“不同的导演有着不同的风格,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异与特点。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导演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思考和态度,他的审美意识和  相似文献   

14.
袁钺 《声屏世界》2022,(1):46-50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与电影作品中的视觉代码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电影《归来》的音乐创作者与导演格外注重影片的精神特质与人文情怀,体现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在这种克制、隐忍的叙事风格中,电影音乐对渲染时代环境、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营造影像意蕴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虽然女性导演在中国影视界是极少数的群体,但胡玫、李少红等这些中国女性导演群体中的佼佼者的鲜明的创作风格与取得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从她们在大传媒背景下的电影创作经历,大体也可窥见中国整支导演队伍的相似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5):42-46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作为当代伊朗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其独特的写实风格越来越受到世界影坛的瞩目,其电影的写实风格主要表现在:1.在镜像话语上,大量运用长镜头、同期声;2.在叙事结构上,倾向于故事的叙事非因果化、故事的情节生活化、故事的结局开放化;3.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让演员表现生活中的自己,形成了原生态、客观再现的表演风格。阿巴斯这样的导演艺术,直接影响了他的电影形态,形成了写实主义的电影风格。  相似文献   

17.
辗转九年,贾樟柯的电影重返内陆荧屏,与前一部上映的影片《三峡好人》相比,《山河故人》在时间、空间以及人物的处理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对故乡情的追忆以及人物环境的记录上,却延续了导演一贯的美学风格。《山河故人》将个体生命经验悄无声息地融入时代长河,历经岁月洗礼后,又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8.
作为21世纪初台湾地区电影新锐导演中的佼佼者,钟孟宏导演的影片以独特的视听结构、对家庭“间离”关系的探析和对“边缘人”精神世界的关怀见长,而在《瀑布》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钟孟宏导演对其以往作品风格的沿用与改变,他不仅用冷静的镜头拍摄全球化进程中普通家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精神状态,而且将关注焦点放在女性身上,通过外部环境对人类的保护与围困来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我的一种情感上的保护与围困,冲破围困的过程中体现了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风格的移转     
《全国新书目》2012,(11):24-27
风格是艺术的说明与标志,既可以是艺术家的风格也可以是某一流派的风格,甚至是某个历史时期特定艺术的整体风貌。风格是用来品味的东西,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家之于艺术风格,既是在利用风格发挥自己的创作技巧,同时又是在通过技术的实践来满足风格的需要。他们的才华丰富了艺术的历史,分别为各自的时代划出绚烂的光彩。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起生长在奢华时代的洛可可艺术、追求理性的新古典主义、如同诗歌一样美丽的浪漫主  相似文献   

20.
作为"暴力美学"影片的缔造者,昊字森和杜琪峰是香港影坛的两大风云人物,他们的枪战系列的电影作品都给观众们很多惊喜。作为最具影响力、最成功的电影导演,杜琪峰和吴宇森的枪战电影都有着浓厚的主体意识,凸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命运的突兀性、精神的偶然性等,开创了整个枪战影片的辉煌时代。本文针对杜琪峰和吴宇森在表现手法、意象分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风格进行了探讨,较为细致地、全方位地探讨了二者在枪战影片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