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并且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它反映学习发生一种新的认知,中介语认知的发生与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心理,社会和中介语系统等因素相关,中介语认知的系统发生形成中介语认知图式,指导和管辖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组合规则,除了人们普遍关切的语法、修辞规律以外,还有一种潜在于人们深层意识中的特殊的也是重要的组合规律,这就是约定俗成的语用规则。所谓语用规则是指某种因社会习惯而形成的语言要素之间的一种稳定的联系,是一种语用规律。分析语用规则存在的根源及其类型,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展语言研究的范围,深化语言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社会因素与语言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核心内容。语言变异现象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能观察到的语言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其过程是有规则可循的。本文将从语言的社会性质出发来研完语言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变异现象及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对语感训练的认识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经验性的感知能力,就是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看起来顺眼的一种语言直觉能力,是对个性化语言即言语的鲜明个人特色、对语言系统各种成分的自由结合、语言系统的不断运动状态的综合感知能力,它包含着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及对语言符号、涵义、知识性内容、人文精神的综合把握。语感并不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知识,是对语言的规律性认识,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是社会成员交际的工具,具有稳定性和相对静止性。而语感是感知语言的一种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语言,像掌握了物理、数学…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主要的交际工具。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规则,明确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了解使用课堂教学语言易犯的毛病,大大有利于帮助我们尽快提高使用课堂教学语言的水平。一课堂教学语言其实是一种艺术语言,有其特定的规律、规则和要求。明确并按照这些规律、规则和要求使用课堂教学语言,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色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概括起来,课堂教学语言的规律、规则和要求主要有以下10条:一是要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英语学习与东西方交际文化的差异王元玲李瑾学习语言有两种规则:一是语言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及语法的结构规律;二是语言使用规则,即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又称“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了当时当地...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来看,网络用语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从言语事实和语言规则的关系来看,现在的语法规则不应也不能强行制约网络用语的发展。用环境污染的概念来类比网络用语的发展方法上存在问题。网络用语违背了传统语法规则的限制而将其视为一种“语言污染”,其实质是以一种静态的思维来看待语言。事实上,语言具有动态性、社会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网络用语的命运并不是由已有的语法规则或人为的规范决定的,而是要看其是否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否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等,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二、语言变换有一定的市场与调节规则;三、语言交换是言说者运用策略与技巧的言语行为;四、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陈世香 《今日教育》2009,(10):26-26
语言是一种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而言语是人们的语言实践,是人们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可见语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而幼儿正处在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特别是大班幼儿在语言掌握的基础上对语法体系敏感,这是幼儿语言完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外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使用,而在运用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人们既要遵守该语言的形式规则,保持语言固有的稳定性、规律性,又要遵循该语言的使用规则,遵循其可变性,这样,语言的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便存在着一种多重性关系。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外语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幼儿学语理论”谈正确理解“听说领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的“听说领先”原则,是建立在“幼儿学语”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成人在习得一种新的语言习惯时,不可能把头脑中的语言空间还原到幼儿时的原始状态。成人应运用其特有的“自觉地学习语言的能力”,充分发挥理性思维作用,通过掌握语言规则,培育一种生成和运用语言规则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习得一种新的语言习惯。仅靠单纯地听说,是不能掌握一门外语的,所以应正确理解“听说领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一在语言形态变化的领域里,也如同其他一些领域一样,发展变化是绝对的。一些旧的语言现象从历史上消失了,一切新的语言现象又涌现了出来。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个社会内部思想交流的工具而存在,它的词形变化及语法结构必须有章可循,不能是任意的,杂乱无章的。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明确规定了其词形变化及语法结构的规则。这种规则一般说都反映着该语言现阶段发展的水平。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即使在语言发展的新的阶段里,也会夹杂着一些历史的陈迹,它以不规则的面貌出现,与新的,占优势的,即所谓规则的形式并驾而齐驱。就是规则的形式也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有一些会因种种的原因脱离开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应该受到人们允分的市视,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应用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本身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1)语言是一个用来表达客观世界事物之间关系的符号系统,符号的组合受一定规则的支配,语法便是这一规则的总概括。例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特点以及使用者的地位、目的、性格、性别、年龄、情绪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这种特征反映I语言在交际中所具有的种种特点。根据这内个特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ctonce)…  相似文献   

14.
语言习得是一个与语言学习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语言学习是指一种有意识的、以语言项目为对象的语言认识过程,它以学习者获取系统的语言知识、语言规则为目标,是在高层次上规范、净化语言的语言认知阶段。语言习得则不然,它是指一种无意识的、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某种隐含着的语言知识、语言规则的语言认知过程,它以交际为主要目标,以下意识地、自然地吸收语言为表现特征,是人们获得口语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所不可逾越的语言认知阶段。由手语言能力的生发和形成是一种生理机能与社会作用相交融的复杂现象,人们很早以来就努力试图从幼儿学语言那里获得对这种复杂现象的解释,这便是当代语言习得理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朱耕 《天中学刊》2006,21(5):134-136
交际教学法既是一种语言教学体系,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它强调语言学习不仅应该重视结构、规则、形式的掌握,还更应该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以及学习者的交际需求.交际法本土化将交际教学法与本土资源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是因时因地因培养对象而具体确定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语言研究注重描写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忽视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社会语境。但是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Hudson(1996:3)说过,既然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语言研究不考虑社会因素就无法了解方言之间的差别,也就无法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结构的使用。因此,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是大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语言和社会两个方面,有多个角度。从语言研究的发展情况看,语言与社会的界面研究把语言使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量,广泛吸纳各种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解释影响语言使用以及人们使用语言时做出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一、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大多有一定的词汇、结构及规则,即“词汇和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即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仅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差异这一角度来从事英语教学,就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英语的实质,从而很难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这是因为,词汇和语法结构只是语言的外部显性特征,是语言的形式,而语法的内容实质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文化、思想情感等意识形态的载体。“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社会性,它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传授的必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掌握“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Hymes,1971)两个方面,这里语言使用规则指的是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文化因素方面的规则。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而且还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影响和干扰即文化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困难、误解,甚至失败。汉英两种语言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词语的文化内涵、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侧面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这种“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不时受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换言之,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无一不与社会大系统的诸要素发生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纵横交错,此渗彼透,全方位的联系。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文化大系统,语言只不过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即语言也是一种文…  相似文献   

20.
“洋泾浜英语”是产生于旧中国沿通商口岸的一种变形英语,它是英语受到汉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后的变种。“洋泾浜汉语”是与“洋泾浜英语”有着历史渊源的另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汉民族经历了内忧外患,自我内耗后,在社会转折时期对外来化盲目欣赏和急功近利等复杂心态的反映,其实质是一种殖民地化的复苏,由此也充分说明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迅速变革发展时期,国民语言字主权意识,规范意识需要加强,语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法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