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那么,当卫星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时,应该用变轨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分析呢?这一问题因研究思路不同有以下两种回答.1环绕地球做变轨运动卫星环绕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中,地球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星、地间距(卫星与地心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星、地间距不断增大,卫星做离心运  相似文献   

2.
某卫星沿椭圆轨道绕行星运动,近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为a,远地点离行星中心的距离为b.若行星在近地点的速率为va,则卫星在远地点的速率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平面解析几何教材中二次曲线部分,常见这样的例题或习题: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已知近地点、远地点到地面的距离,求卫星的轨道方程.这类问题的解决并不困难,但都是默认椭圆的长轴两端点分别是近地点和远地点这一事实.我们认为这是不严密的,应该给以证明.  相似文献   

4.
典型错误之一:错误地认为做椭圆运动的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轨道曲率半径不同.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五“、锁眼”照相侦察卫星为了调查伊朗核问题,美国使用了最先进的侦察卫星,将多颗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调集到伊朗上空.“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近地点265km,远地点650km,这些照相侦察卫星上装有先进的CCD数字照相机,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1m大小的目标,并自动地将照片传递给地面接收站及指挥中心.如果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相等,那么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与卫星沿圆轨道运动的周期相同.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这些“锁眼”侦察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地球…  相似文献   

6.
关于卫星运行轨道,教材中有如下说明:如果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这是为什么呢?人造地球卫星做椭圆运动时,线速度有什么特点?如图1,卫星从近地点A经M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远,后又从B经N到A的过程中离地球越来越近,是什么原因使卫星产生这种运动?卫星在整个椭圆运动过程中遵循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7.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第77页有一道求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方程的例题.现抄录如下:例2如图2-17,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 F_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 A 距地面439公里。远地点 B 距地面2384公里,地球半径约为6371公里.求卫星的轨道方程.  相似文献   

8.
1习题处理笔者在高三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一道习题:例题如图1所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地球的中心O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已知卫星近地点和远地点到地球中心O的距离分别为a和b,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时的速度之比(va)/(vb).  相似文献   

9.
省编高二数学课本(1972年版)第50页例2中,图5—28标出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的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位于椭圆轨道的长轴的端点A和A′(如图1),为什么A和A′这两点就是近地点和远地点呢?下面就来回答这个问题.方法 1,设椭圆轨道的长半轴为a,半焦距为c,M是轨道上任一点,则|MO_1|+|MO_2|=2a.……(1)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2007年10月24日18:05,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一号"首先在近地点200km、远地点50000km、周期为16小时的轨道上运行.10月26日17时33分第二次变轨(近地点),变轨后远地点高度由50000km提高到70000km,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如图1所示.据图和材料完成1-3题.  相似文献   

11.
顾家国 《物理教师》2008,29(11):13-15
通过对万有引力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是√gR(又称第一宇宙速度),此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2gR时(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以地球球心为焦点作抛物线运动,当然再也不可能返回地球,因为抛物线为非闭合曲线;当发射速度介于√gR和√2gR之间时,卫星作椭圆运动,并随发射速度的增大椭圆越扁,地球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射点为近地点;当卫星速度大于√2gR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它将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做双曲线运动,当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后,将绕太阳运动成为太阳的一个行星,如果控制发射速度和轨道,它也可成为其他行星的卫星;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太阳系的束缚,向其他星系运动.  相似文献   

12.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人教版 )课本第 77页例2 :如图 2— 17,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 ,是以地球的中心F2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近地点A距地面 4 39千米 ,远地点B距地面 2 384千米 ,地球半径约为 6 371千米 ,求卫星的轨道方程 .这是一道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应用题 .该题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情景 ,理解题意 ,正确解题 ;要挖掘出问题中所蕴含着椭圆的一条几何性质 ;要启发学生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要挖掘题目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据此 ,本文谈一谈对这道例题的教学设想 .1 明晰概念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中学物理中,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动的向心力,可以很快求出卫星在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少关于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问题,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就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几个问题逐一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例1 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后的第583秒船箭成功分离,飞船首先进入预定的椭圆轨道1运行,其近地点约为200公里,远地点的为343公里。飞船挠地球飞行五圈后,地面发由指令,飞船上的发动机自动点火喷气,将飞船送入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轨道2上飞行,轨道1、2相切于M点(如图所示,中间的圆表示地球)。当卫星分别在1、2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一、正常轨道的运转问题卫星在圆轨道或椭圆轨道上运行,应用开普勒三个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来解答问题,涉及到速度、周期、角速度的计算等问题.事例2"嫦娥一号"进入绕地椭圆轨道后,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1所示.在无动力的飘移阶段可以认为卫星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A点沿箭头方向运行到B点的过程中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发射人造卫星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发射的越高,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越多,发射越困难.所以通常在发射高(圆周)轨道卫星时先让它进入一个较低的近地圆轨道(停泊轨道)A,然后通过点火加速,使之做离心运动,进入一个椭圆轨道(转移轨道)B,当卫星到达椭圆轨道的远地点P时,再次通过点火加速使其做离心运动,进入预定圆周轨道C.  相似文献   

17.
《解析几何》旧教材新教材中都有这样一道例题 :     图 1如图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是以地心 (地球的中心 )F2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 )距地面 4 39km ,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 )距地面 2 348km ,并且F2 、A、B在同一直线上 ,地球半径约为 6 371km ,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 (精确到1km) .如图 1,建立直角坐标系 ,使点A、B、F2 在x轴上 ,F2 为椭圆的右焦点 (记F1为左焦点 )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所以它的标准方程为 x2a2 + y2b2 =1  (a>b>0 ) ,则 a -c…  相似文献   

18.
卫星从圆轨道变轨为椭圆轨道涉及圆周运动和离心运动、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从常见的错误解析出发,通过概念分析和数学推导,说明在卫星变轨的问题中,变轨前后在轨道相切点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相似文献   

19.
<正>不少学生在学习天体运动时,遇到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周期、加速度比较问题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去比较.主要原因是对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不清,以及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分不清.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同心圆轨道上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比较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  相似文献   

20.
卫星发射和运动形式有三种:即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能绕地球运动的只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是卫星、飞船、空间站从发射到进入轨道稳定运行必须经历的.如何从圆周运动转换为椭圆运动或从椭圆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卫星转轨、空间站对接等问题,是同学们从课堂走向课外对宇宙探测、航天技术的知识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