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朓山水诗意象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它们向 我们昭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点和思想意蕴。 谢诗风、云意象着眼于高远的宇宙空间,把诗歌题材推 向了一个高蹈于尘世之外的旷远境界。谢诗暮、夜意象则显 示了他内心隐晦、曲折的痛苦。“香草”类意象则是一种暗示 的象征性描述,它们基本上沿续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象征 意蕴,让山水诗增添了一份高洁之气。谢朓的思归表面是一 种“赏心”,内层却是对“赏心”的疏离。  相似文献   

2.
诗歌意象是一种情感符号。谢灵运的山水诗却有意识地将感情冷藏起来,传统意象出现的频率随之降低,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山水诗的诗意。作为补偿,由于诗歌来自对现实的直接观察和个人的切身体验,使山水诗摆脱了以往公宴、送别等题材诗歌里的景物描写程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在山水诗刻画准确、体验细腻的秀丽景色中,蕴涵着丰富的理趣,具备了意象应有的品质,因而逐渐形式化,又转化成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相似文献   

3.
叶蕾 《现代语文》2009,(8):29-30
钟嵘《诗品》谢胱条品语历来为评论家所关注。钟嵘为什么要说谢胱的诗歌“颇在不伦”,却对谢胱论诗时的“感激顿挫”念念不忘,为什么谢胱的诗歌审美标准和他的五言诗歌的创作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钟嵘所持的是浑厚感人的五言古体诗的审美理想而认为谢胱的诗歌创作不能令人满意。而作为诗人的谢胱,他的创作追求不是写出优秀的古体诗,而是要创造新的诗歌形式——永明体。  相似文献   

4.
由于谢灵运和谢朓各自心态的差异,促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山水诗创作范式。从山水的原态化到山水的生活化喻示创作情感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大小谢"山水诗创作题材和审美视角的变化。从意象的陌生化到意象的日常化,是创作题材的开拓,从动态纪游到静态写生的审美观照方式,则意味着诗歌意象向情景交融意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朓山水诗的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都邑城阙意象之豪壮美”,“黄昏落日意象之哀丽美”,“四时景物之秀逸美”等方面。诗人在创造这些意象美时,大都与其情感密切关联,而使之成为其心灵审美的一种律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胱”,并不是指江淹诗风受到了谢胱的影响,而是指江淹试图融情入景的努力在谢胱处得到发扬。刘宋一朝,高门士族复兴了汉魏以来重抒情的清怨诗风,但是如何将其与当时新兴的“如印之印泥”、“酷不入情”的山水诗风整合在一起.是当时诗坛必须面对的问题。江淹在调和两大诗风的过程中下启谢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乌鸦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奇特的美学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乌鸦意象从类型上可分为世俗意象、历史意象和神话意象;从审美情趣上,可分为“兆悲”和“兆喜”两大类,这主要是由于乌鸦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杜濬处在明清交替这一特殊时期,其诗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杜濬诗歌的特点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山水中的一景一物,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亡、入世无门等遭遇,造就了杜濬山水诗中一种独特的意象——“孤”,其诗中的一山一水,大都被蒙上了一层悲清的面纱,较之其他遗民诗更深婉。同时,这奠定了杜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歌风格特征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特点,从意象的选择、性状与意蕴出发,研究李贺诗歌的意象特征,作一次从微观分析到宏观研究的尝试。通过对意象的系统分析,得出“冷艳’是李贺诗歌基本风格的结论。“冷艳”诗风的形成,源于李贺对传统“女性化”象喻的改造与丰富,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与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意境创造是诗歌写作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出发,谈谈诗歌意境创造的一些规律。整体性:诗歌意境创边的本质构成。意境是诗歌的整体艺术图境,它是由一首诗的所有意象围绕主题意蕴集合而成的一个艺术整体。意境由“境”与“意”两部分构成。“境”是由意象的“物象”部分构成的整体艺术画面;“意”就是由意象的“心象”部分凝聚的诗歌的主题意蕴。诗人写一首诗,总要表达一些主观上的东西,或是一份情感,或是一团意绪,或是一个认识等等,这里的情感、意绪、认识就是意境中“意”的内…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的《雨巷》和波德莱尔的《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两首诗都描绘了一种“邂逅”的情境,但是由于所使用的意象与诗歌的背景的不同,它们在主题意蕴、情感体验及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异,从而指明了它们各自具有的美学特性和民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潘丽娜  谢灵 《现代语文》2010,(1):100-101
《再别康桥》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创作方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创造出了柔美淡雅、深富意蕴和迷离闪烁、缥缈不定的意象,为诗歌营造出细腻缠绵的梦幻般意境,给读者一种迷醉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传统诗论不同,中国传统诗论素重“文外之旨”、“言外之意”。此说非一人所倡,乃有晋以来绵延中国诗坛千余年的文艺思潮。究其底蕴,无非是说:凡诗的意蕴,皆非常言所能道尽。言不能尽,则象以征之,征意之象便是意象。故诗以创造意象为第一要义。意象在中国传统文论中从来指的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即含“文外之旨”、“言外之意”的形象。西方文论中所谓描述性意象一般不在中国传统诗论意象范畴之内。中国现代诗论使用意象这一术语时,基本上遵循传统。因此,本文也不准备讨论描述性意象。一、意象类型粗分起来,意象可分为两类,即情态型和义理型。前者指诗歌景物形象的形态结构与诗人意绪情感结构具有同形性的意象;后者指诗歌中事物现象的性质结构和诗人哲理意义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敏 《现代语文》2013,(9):138-13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比如春华秋实、日月星辰等,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和“断肠人在天涯”。诗歌创作除了继承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很多文本中也出现了新颖独创的意象,诗人以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本质,给人以美的享受,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文本的积累,本“模块”指导的重点就是“生成诗歌的意象”,诗意地写作。  相似文献   

16.
山水诗的界定和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界对山水诗的研究势头未减,而对山水诗的界定却比较含混,理论界定的朦胧必然造成作品分类不当,已构成进一步研究的障碍,有必要就此展开深入讨论。一什么是“山水诗”?多数人认为:将山水景物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纳入诗歌的领域,并使之成为诗歌意象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歌的另一特征是音律。如果说,音律是诗歌的外在形式,而意象则是诗歌的内在情感。前者让诗歌音韵和谐,读来整饬而错落有致,而后者则让诗歌有了画面美、意蕴美和情感美。因此教学中巧用诗词意象,不失为理解诗情画意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诗歌作品,其典型深刻的感情,深厚微妙的意蕴,往往要通过准确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来;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如何为内心的情意找到与之成准确对应关系的客观形象,则是意象创造中技术上的关键。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强调意象的创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表意,是为了增进诗的丰富美感和强大的感发力量。  相似文献   

19.
意象群是诗歌中内含多个意象的符号系统,具有历史的传承性,诗人在创作中对意象的组合,往往是对前人意象群组合的复制、重组、改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的因素,如诗歌形式的要求,也有主观的因素,如“既成图式”、“化无意识”,它们既是个人的取向与选择,也是传统的、社会的、化的长期积淀。  相似文献   

20.
顾城是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童话色彩的诗作。而与其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相关联,“太阳”意象成为了诗人不同时期童话心境的诗意写照。顾城诗歌中的“太阳”意象富于独特的审美意蕴.它们在积极的意义上表现了诗人对希望、童贞、真理、爱和力量的追求,在消极的意义上则表达着诗人对生命短暂、对现实生活绝望等种种悲剧性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