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二摆调校法     
谷晓林 《垂钓》2006,6(5):6-6
在调标的过程中.初始离底调目的确定,多是根据钓友自己的判断和习惯使然。但大多钓友又对自己初设的调目没有信心:本人经过多番实践发现.其实这个调目也可以由浮标和线组来帮您校正.而且比较准确,展开之前.有必要先唠叨几句“浮标的自身语言”大多数钓友都知道,  相似文献   

2.
蓝水 《垂钓》2009,(12):12-13
凭借精致的做工和水中清晰的语言动作,沈阳钓友刘利的手作南荻浮标已得到不少钓友青睐。基于此原因,我们特意邀请他在本期手作浮标策划专题中友情出演浮标设计师兼工匠。  相似文献   

3.
史为林 《钓鱼》2009,(23):24-25
二、浮标的不稳定因素及造成不稳定的根源 1.浮标的密度因素,是影响浮标稳定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浮标的密度是平均密度,一开始说密度会影响浮标的稳定性可能钓友们不能接受,如果说浮力的大小会影响其稳定性钓友们可能容易接受一些,但这样说不准确。  相似文献   

4.
肖红卫 《垂钓》2006,6(10):27-27
许多钓友都知道,大风天气下(五级以上)用抛竿钓鱼会舒服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大风天用手竿垂钓抛竿较困难,浮标信号也较难掌握等。所以对于使用手竿、喜欢享受手竿遛鱼乐趣的人来说,在大风天垂钓就需要讲究些技巧了。下面我结合多年来在大风天气中垂钓的经验,针对大风天气下如何选择浮标、如何调整浮标、如何开饵,以及如何辨识浮标的鱼讯语言粗浅地谈谈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望与广大钓友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5.
程宁 《钓鱼》2004,(4):41-41
有经验的钓友,遇到浮标小幅上送之后停住不动这种一隋况时,他会静心地等待,绝不贸然提竿,因为经验告诉他,浮标的下掩语言随时会打破这熬人的平静。要是等了几十秒,浮标仍不出动作,他会轻轻拉动钓竿逗一下鱼,这时浮标会出现下掩语言。  相似文献   

6.
王静  昕东 《垂钓》2007,7(2):44-44
时下已进入寒冬,按理说钓友们早该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不肯罢休,纷纷投入到冬钓中。冬季垂钓,不论是在南方的户外还是在北方的大棚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钓点的水温非常低。我们都知道,一旦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能力就会大大下降,鱼的吃口也会变得非常弱。因此,对于广大钓友来说,如何选用浮标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水温高、鱼吃口好时用什么样的浮标都可以将鱼钓上来,可在水温低、鱼口弱的条件下,选用浮标就很讲究了。下面,我仅就浮标的标尾(实、空心尾)来谈谈冬钓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程宁  昕东 《垂钓》2008,(1):52-53
很多钓友对浮标灵敏度的考虑,都侧重在调目和钓目的设定上,却忽略了饵的自重对浮标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宝泉 《垂钓》2010,(10):37-37
中老年钓友在日常垂钓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往往比青年人多,比如:由于眼睛发花,看标就比较困难。尤其是细尾浮标,更加看不清楚。要是选择粗尾的大标,又感觉太不灵敏。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中老年钓友。因此,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即使采用细尾浮标,也可以让中老年钓友的观标变得非常轻松。  相似文献   

9.
岱言 《垂钓》2004,(4):69-69
上海骅欣公司开发研制了“金百利”中高档系列浮标,为近距离垂钓和竞技钓提供了极为好用的“新武器”。最近,公司又针对喜欢钓大鱼的钓友,生产了“XPRO——钓大鱼的浮标”。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浮标既是为了满足众多休闲钓友的要求,也是为了“与国际比赛接轨”,做一点儿骅欣  相似文献   

10.
蓝水 《垂钓》2011,(2):26-27
手作浮标的拥趸多喜欢用南荻加工俗称的“芦苇”浮标,但北方钓友想弄到合适的南荻秆比较麻烦,于是不少人就琢磨找些替代品。找来找去,有人发现用高梁秆加工成手作浮标也不错……  相似文献   

11.
史为林 《钓鱼》2009,(22):18-19
钓友们钓鱼,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浮标和以这个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钓组入水后标尾直立于水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吃钩的信息。如果标尾倾斜着歪向一边,或者稍有风吹草动,标尾便东摇西晃,或者轻微的水流就能把标尾冲歪,那将是很讨厌的事。这就是浮标的不稳定现象。浮标的不稳定固然和外力的作用有关,但外力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考虑的是浮标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谷晓林  昕东 《垂钓》2007,7(4):13-16
七款新品浮标,有定位于竞技钓的,有定位于休闲钓的,且分别适用不同的鱼情。我们谨以此试用报告,为钓友们选用浮标提供一个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蓝水 《垂钓》2009,(12):18-19
刘利,一位普通的钓友,因为喜欢悬坠钓鱼,进而对浮标产生了浓厚的钻研兴趣。2002年,他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浮标,为深入钻研技术,他甚至在2004年特意去湖南浮标厂,学习制标理念和先进技术。他喜欢用自己制作的浮标钓鱼并享受其中的成就感,更喜欢与人分享他积累多年的DIY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浮标正名     
程宁 《垂钓》2007,7(5):6-9
钓鱼虽说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同样要与时俱进,要接受新鲜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垂钓活动,使广大钓友们享受到更多的快乐。我由衷地希望,浮标与浮漂之争从此可以尘埃落定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克军 《垂钓》2011,(9):22-23
休闲钓友野外作战,谁都能信手挑出几支或钟爱或实用的浮标。可往插标座上安插浮标时,问题就来了——选什么样的合适?到底用几号?今天,我们就来——  相似文献   

16.
林杰 《垂钓》2005,5(5):30-31
自制的浮标成本不到2元,而且可以做成自己想要的任意形状和浮力,感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7.
程宁 《钓鱼》2004,(3):47-47
有钓友看了《浮标篇》之后,问浮标动作和鱼吃饵的姿势是否有关。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些钓友在研究调标用标这个问题时,千算万算什么都考虑到了,却把问题的主要因素——“鱼“这个活物给忽略了。而恰恰是鱼,在吃饵时,由于姿势不同,吃的上下钩不同,会把所有的公式和人们费尽心机推算出来的结果全部打乱,所以说我们必须了解鱼用不同的姿势吸动饵球时,会导致浮标出现不同的鱼讯语言这一重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宋健 《垂钓》2005,5(3):12-12
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钓友们早就准备好了钓具,只等到冰开雪化就准备好好地大干一场。可真正来到水边时我们却发现:明明一池子的鱼,浮标打下去半天却 没有明显的中鱼信号。浮标上上下下模糊的动作使你不敢肯定是不是鱼在吃食,矛盾中提竿的成功率当然很低,有时候无意地抬竿换饵,却发现鱼已经吃了死钓。  相似文献   

19.
我由于年龄的增大,脑子反应迟钝了,眼神也差了,动作也慢了,因此影响到垂钓的收获。在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弥补了以上缺陷,从而提高了上鱼率。现将采取的网点措施介绍如下,供老龄钓友参考。 一、钓组结构的改进 钓组改进的目的,是使鱼咬钩后浮漂上升比一般要高,看着醒目。改进前用的是传统钓组,后是根据《中国钓鱼》杂志1996年第六期“适合老龄钓者的灵敏钓组”略加修改后组合的。就是短脑线,双悬坠双钩钓组(在多草的钓点垂钓可拴单钩),具体做法是:将传统的坠一分为二,比重是上坠占全重的4/5…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8,(22):72-72
10月2日,由永州市钓鱼协会主办,狼王渔具店承办的永州市第四届“狼王杯”比赛在上领桥乡莲塘水库举行。上午9时,随着比赛的哨声响起,支支手竿迎风挥舞着飘然入池,只见浮标一顿钓友提竿急起,那竿便成了美丽的圆弧,那水就被鱼儿如象荡千秋般地发出“嘭嘭”响声。更有巾帼钓友执竿搏鱼不让须眉……到下午二时收竿时,多的钓友已达50市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