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有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 “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目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我在阅读历代诗时,发现许多诗人择花入诗,用以表达自己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情。现辑录唐代以后嵌有不同花名的诗歌各一联,给飨读者。一春花诗1.桃花唐·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2.杨花唐·杜甫《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3.梨花唐·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4.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  相似文献   

3.
哪朵花蕾不争春?哪个少年不青涩? 可这花蕾正是明日的春光,可这少年正是将来的传奇.花蕾不必为已经盛开的花朵胆怯,少年更不必为自己的青涩胆怯.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更多地把这句俗话当作激励,但牛犊不怕虎的原因并非只是初生,更不是无知者无畏,是因为虎并非个个都令人害怕,也有“病猫”“纸老虎”,也有见了初生牛犊而露怯的虎.这就是丛林真相.你正为自己的青涩瞻前顾后,也许别人正敞开门,准备迎接一个新人的到来,青涩正是你的无限可能,何必为子虚乌有、夸大其词的传说而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  相似文献   

5.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艾青《黎明的通知》一诗中“健康而美丽的”是指什么?王尔龄同志说是“那些贪睡的少女”,一木同志认为此说”不太确切”。但一木同志自己的解释,我认为也是“不太确切”的。其一是一木同志批驳王尔龄同志的观点并不能一语破的。王尔龄同志之所以把“健康而美丽的”说成是“那些贪睡的少女”,主要是“少女”一词障蔽了他的视野,将“健康而美丽”看成是少女特有的属性。其实,诗中的“少女”是属于贪睡而不觉醒的人,不属于真正“爱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三册李白写的《越中览古》时,有学生问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最后一句“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为何物?一是为什么选它入诗?这两个问题确实令人深思。为了探个究竟,我翻阅了几卷书,了解一个大概,同时也把“鹧鸪”在诗中的意蕴作如下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罢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诗,顿时眼前出现江南春光春色,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有“触处生春”之感,令人愿复咏千遍。这首诗是诗人为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晓景》写的题画诗之一。惠崇是北宋初有名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图画见闻志》中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  相似文献   

9.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傍晚出游乐游原时的所见所感,它的大意是:“临近黄昏,心情不畅快,赶着车子登上古老的‘乐游原’去散心;夕阳下的原野,风光无限美好,可是黄昏已到,好景不长了”。可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10.
[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何等。这是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验修订本)《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注释。既然“甸甸”是象声词,那么“何”怎能注为副词“何等”?副词能修饰象声词吗?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把“何”解为“何等”也不切合语境。“隐隐何甸甸”这句诗紧承“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几句,而“何等”意为“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见《现代汉语词典》),它在诗中只会起到表现车声很响的作用,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这显然与上文描写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泪别的情景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赵海霞老师就人教版第八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中《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晚”提出:从本诗中的四句所涉及到的景物——桃花开、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河豚欲上时,均属早春景色,并非晚春,诗题中的“晚”应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谓之“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谓之“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把远处开来的船,误作爱人的归舟,写情;妆楼呆望,写神.徐禛卿《谈艺录》说,“情者心之精也,触感而兴.”陈郁《藏一腴话》说,“写其形,必传其神.”宋代杜耒《寒夜》诗有句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窗前有了梅花,透来月影,便生神韵.今人钱  相似文献   

13.
小语第十二册《早春》一诗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其中的“处”字作什么讲呢?“教参”上没有明说,只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作了这样的解释:“这句意思是,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时光”。如一一对应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驿路梨花》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全诗如下: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  相似文献   

15.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却反其意而用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否也能多一些反其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选有诗经二首,即《伐檀》和《硕鼠》。《伐檀》诗“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的“不”字,《硕鼠》诗“无”食我黍”句中的“无”字,课本上均作副词解释,分别译注为“不是”、“不要”。这两个字在这具体语言环境里,是副词还是语助词,怎样解释更为符合原意,我们认为应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7.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中的这一联诗句,语言浅近,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稍加品味,就会发现矛盾,产生疑问。千家恸哭和渔樵放歌不是矛盾的吗?既言“野哭千家”,不就是说恸哭者有许许多多,几乎没一家不悲哭吗?怎么还会有“夷歌数处”呢?杜甫寒夜不眠,所听到的绝不仅仅是鼓角之声、千家之哭和渔樵之歌,恐怕还应该有犬吠鸡啼什么的。但作者在诸多声音之中不提犬之狂吠,不言鸡之啼鸣,专选鼓角之声、千家之哭和渔樵夷歌入诗,却又为何呢?这恐怕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试想,诗人如果不写“五更鼓角”、“野哭千家”,…  相似文献   

18.
张森 《语文知识》2002,(3):30-31
问: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面对家乡的来人,王维只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他就不问家里的其他情况了吗? 答:表面看来,这的确与常理不相符合,但作为一首诗来看,却自有道理。首先,诗歌讲求精练,因此不能把什么都写进去。诗人探问家中其他情况,自是情理中的事,但那些平  相似文献   

19.
“别关门!”     
为了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我们随手关门成了习惯。一次户外活动,我刚刚把两扇小栅栏门搭上,兰青就带着哭腔喊:“老师,别关门!”随后,他跑到门前,用小手推开门,站在门边哭了起来……再看那些正活动的孩子,都停了下来,有几个竟也红了眼圈要哭。“好,不关!老师不关门!”我一边安慰着孩子们,一边把门重新打开。 为什么孩子怕关门?我边和兰青玩,边和他聊天:“干吗不让老师关门?”“妈妈!”兰青用小手指着门说。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小小孩眼里,门关了,妈妈进不来,就不能接他回家了。 以后,再到户外活动,我不再先去关门,而只是特别留意孩子的活动范围。当他们玩得很投入时,再悄悄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