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市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是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地市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学科专业与地方社会的关联度、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及服务管理机构等是影响其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地市高校应更新办学理念、规划服务重点、构建服务体系、创新办学与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绩效,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方能实现学校与地方社会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社会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各个高校正在朝着"社会服务站"的方向发展。切实融入所属区域、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仅是地方高校有序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地方高校所提出的殷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新书《区域大学的使命》,探索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殊道路:区域高校是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区域高校生存和发展之路。这些观点为我国区域高校的发展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解决了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的结合问题,确立了区域高校与区域社会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要求,是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效途径.大连交通大学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铁路跨越式发展为契机,不断开拓和打造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单一化阶段和商品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多样化阶段。综观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迅速开展,主要受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心下移、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高等教育区域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为区域社会服务的水平。要培育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就要按照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和要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扩展社会服务领域;面向区域社会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社会服务的技术层次和质量;加强基地、实体和服务队伍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实践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种职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的模式 ,大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已从理论探索发展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践。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的是美国。综观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 ,其主要特点是社会服务领域多 ,社会服务内容宽 ;服务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服务组织实体化水平和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高 ;服务范围不断扩展 ,开始由国内向国外延伸。与美国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起步较晚 ,区域高校的发展以及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相对滞后。为了实现 2 1世纪…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区域成人高校作为区域性的终身教育机构,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各项工作。从相关性来看,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揭示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的必要性,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与区域成人高校属性具有一致性,而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是区域成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清晰的定位,同时,与社区的天然联系成为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的便捷途径。研究表明,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立足点在于服务区域民生,突破点在于创新服务方式,关键点在于推进社区治理,基本点在于把握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对地方高校而言,服务社会这个职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多赢、互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新乡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点,来探讨新乡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能够与新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服务到位,是促进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被动应对的服务观导致服务低效,区域经济要求原有的服务观重新梳理。地方高校"现代服务观"强调多因素的整合,服务策略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区域经济、区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发展迅速。社会服务成就突出,但也存在不足。为保证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工作顺利而健康的开展,就必须克服社会服务的观念性障碍,明确服务定位,积极培育服务能力,构建科学的社会服务机制和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系统地研究地方高校发展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迫切需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道路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经济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与使命,也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依据。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一般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使命服务地方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目前,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立足地方,积极探索与区域社会有机结合的渠道,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既是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大连交通大学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不断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紧缺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拓展服务区域发展的政法类人才职业核心能力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本质要求,是提高高校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满足转型时期公众利益诉求的客观需求。应立足学生,构建以发展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系;立足社会人才需求,构建专业化的职业测评体系;立足区域需求,构建富于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不断拓展广西北部湾区域高校政法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划分与内容的确定是其开展社会服务的理论前提和依据。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本质是为区域社会提供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按智力产品和智力服务的性质和形态来看,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培训)、科技限务、信息服务以及物质资源服务等内容;按社会子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扩展可包括区域社会政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化服务和教育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校产、校地合作是当前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又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必将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当前校企、校产、校地合作的内涵和现状,结合当前已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高校要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办学,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育和学习消费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助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又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对区域社会和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地方高校的外语教育,应以服务于地方振兴为导向,坚持语言必须为经济服务的理念,外语教育应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此为基础而制定规划。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是区域发展的“服务器”,人力资源和科研是服务区域发展的基石,要通过产学研战略的选择,找准社会服务的路径,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专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栽体,也是高校联系社会的纽带,专业建设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性、有效性。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确立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坚持集中优势、创办特色的原则,处理好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建立专业设置的论证机制和人才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