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精练五行通背拳讲究动与静“意贯神形”,呼与吸“一气贯通”。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潜能,使大脑中枢神经协调整合人体内外的能动资源。在精练五行通背拳械的一招一势时,使动静呼吸、虚实转换、松柔自然的势法动作,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从局部的单动作逐步过渡到多关节、多部位的全身运动;由稳定平缓的一般动作过渡到跳跃活泼的特殊动作;由轻柔缓慢的低速运动逐渐过渡到激烈迅猛的高速运动。  相似文献   

2.
五行通背拳述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光 《精武》2005,(3):28-29
五行通背拳。简称“通背拳”或叫“通臂拳”、“通臂掌”,古称“通背门”。继又称“白猿门”、“通臂猿门”。五行通背拳的技法主要取法于长臂猿的动作。出手以掌法为主。以摔、拍、穿、劈、攒(对应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的基本掌法、劲势为拳法的主体而得名。现在通臂拳传流的内容很多。主要的有五行通背拳、沧州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螳螂通臂拳、沙氏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通备拳等等。虽名目相近。而其风格、特点、技法则不尽相同。但其理是一致的。本篇未能一一尽述。仅着重介绍五行通背拳(以下简称“通臂拳”)。  相似文献   

3.
五行通背拳讲究“意贯神形,松静自然,柔活筋骨,运活气血,舒通经络,强壮体魄”。初学者,要首先单操“乾坤、混元、周天、子午、五行、中和”六种基本站状(桩),务求“三关贯通”。此三关的“关”字在五行通背拳中是指:“承载和完成人体运动的人的肢体和关节。”如:操习“乾坤”“周天”“混元”等系列功法时,一是要练活上肢的两臂和肩、肘、腕三个关节部位;二是要练活下肢的两腿和胯、膝、踝三个关节部位;  相似文献   

4.
通背拳在我国北方流传很广,在武坛上亦久负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背拳流派较多,在辽宁省以五行通背拳流行最广,其风格特点是:劲力要求冷弹柔进,坚韧交错,腰背发力;步法要求闪展灵活,虚实分明;动作要求连贯圆活;手法要求甩膀抖腕,立抡成圆,肩臂松顺,放长击远。五行通背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在实战中行之有效,且在健身益寿、防治疾病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6.
三皇炮捶是我国古老的武术拳种之一,在武术文化中一支独 秀。长期实践证明:它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一、锻炼神经系统 练三皇炮捶时,要求“松静安舒,大脑清醒,万念归一,自然而然,全神贯注,意不旁驰。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其它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系统变换动作的信息。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7.
赵宝安 《精武》2011,(1):50-51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地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瞬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太极劲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和肢体动作有序配合和控制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系统对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配合”是指气息和肢体动作按照一定顺序和规格同时启动,同步运行,同时到位。训练有成者,能意到气到,意气到处,肌肉随意识收缩或舒张,使肢体产生运动,达到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内力整合起来,又能通过相应的手法迅即短促地发放出去,形成有效的技击整劲。  相似文献   

9.
<正> 体育运动的各个技术动作环节,都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才能完成。即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不断交替。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技术动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11.
足球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的掌握大纲规定的技术动作,因此,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掌握足球技能的过程。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有规律的随意运动,表面看来是骨骼肌肉系统的“外显”行为,实际上受头脑中的“内隐”活动——意识和心理的支配。因此,为提高足球技能掌握的速度和质量,就必须把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脑对动作的控制能力。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研究,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调身”是运用意识调整身体的形态姿势的外部动作,从而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以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武术运动中讲究“一直”、“二顶”、“三节”、“四梢”、“五行”、“六合”等要领。这些“调身”要领可以使体内的气血运行和外部的肢体运动有机地结合起  相似文献   

13.
赵宝安  王玉虎 《武当》2013,(7):44-45
在素有"通背窝"之称的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众多,大多以练五行掌单操(摔掌、拍掌、劈掌、穿掌、钻掌)为主。大连晚期五行通背拳明家葛太然先生所传五行掌单操特点,主要是强调如何练好及用好"挤滚穿、捋带勾"的小手法上,其典型代表动作为捋带摔拍掌(图1),又称"鬼拉栓"。在五行通背拳里有"学会鬼拉栓,神鬼都不怕"之说。"鬼拉栓"的意思是指枪栓拉开后,近距离"贴粘挨连随"扣动扳机,连发击敌,对手是  相似文献   

14.
赵永清 《体育世界》2008,(12):61-63
起源于道家文化且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太极拳,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传统文化孕育的上乘武学。它同时也是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健身运动,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它不追求短期内身体的激烈运动,而是有意识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以意导气”的意识体操,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病强身、保健、养生的目的;本文将从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拳与养生的关系以及如何练习太极拳才能达到保健养生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习练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意义,从而弘扬了中华文化,加强了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三绝掌之一的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等,中拳以暗冷、急、快、残暴、毒狠为特点,专攻敌人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要害,轻者伤残,重者毙命。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动作柔和、轻灵、缓慢,运动如抽丝,处处有弧形,似展非展,圆活不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到身随,配合均匀细长的呼吸,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使全身上下得到均匀而协调的活动。它既能使人体的肌肉、关节和韧带等运动系统得到一定的锻炼,又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呼吸、血液循环、消化等系统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太极拳对高血  相似文献   

17.
赵宝安  赵伟 《精武》2005,(3):38-40
由于前辈秘而不传,加之学者多注重手法练习,很少练习腿法,以致误传通背拳“拳多腿少”,甚至说通背拳没有腿法。其实五行通背拳腿法多样。拳谱云:十字飞环去撩阴,手脚齐到方为真。劈搂穿挑拳加腿,暗腿奇出敌魂飞。用以强调腿法是击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所谓视觉定向是指人体通过视觉对运动客体和自身运动的空间方位的正确判断。任何体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是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准确、协调地支配身体各环节的运动来实现的,它要求人体有准确的空间定向的能力,而人体的空间定向能力主要是通过视觉、运动党和平衡觉等分析器形成的,其中视觉定向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视觉定向的形式、作用及运用的规律,对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一、视觉定向的作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用视觉定向可较好地调节动作的用力方向,提高力的总体效应,并维持身…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的运动是受大脑支配的,人的大脑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对物质来说,意识是第二性的。从生理学方面说,人的意识是以具有第二信号系统为特征的。它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拷问通背拳     
韩宝轩 《精武》2008,(3):26-27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真相”抑或“假象”中,读者更希望看到通背拳的实质——到底是一个拳种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变革的问题,还是通背拳史特殊时期多方利益的纠葛?通背拳名家、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本溪市公安局溪钢公安分局局长韩宝轩先生对通背拳史的拷问和梳理,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