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清末阅报处的大量出现,不仅是近代报刊向大众传播转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亦是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的重要序曲。清末阅报处为新图书馆运动酝酿了背景,奠定了基础,是新图书馆运动之前奏。  相似文献   

2.
一、"最于开通风气有力量的,就是演说"演说与白话报纸、阅报处、讲报处和戏曲等一起,同属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社会下层启蒙的主要形式。演说或演讲与另一种叫作"宣讲"的启蒙方式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莫凡 《中国出版》2023,(1):39-43
近代报刊的在地化过程,即是读者由阅报感知到逐步接受的过程。在由读书人向读报人的转变中,新式报刊为士人提供了新式知识的体验场域,改变了他们认知社会的方式,并在阅报活动中赋予了个人社会“在场”的身份与意义。阅报惯习的形成是读者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他们由阅报而展开的自我审视与社会反思,逐渐内化为个人志业与理想,加速了传统士人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徐明涛 《编辑之友》2022,(11):81-89
清末时期全国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热潮,数量高达592处之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且发展至乡、镇、村、里,走进寺庙、茶馆、街头,推动了近代报刊文化的下移与空间拓展。从媒介学角度审视之,阅报社犹如一个个媒介节点,将近代书报递送至城乡、内陆及偏远地区,同时还将普通民众邀约至其所创造的空间之中,为制度化、公共阅读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近代报刊与读者得以联系起来。阅报社犹如“精神车间”,使报刊的“意识形态”成为可能。其不仅导引了清末社会阅报风气,改变了青年人的阅读世界,甚至使报刊文化沉潜至文盲阶层,一定程度上也使启蒙观念、革命思想获得了物质力量,最终发展成为启蒙运动与革命事件。  相似文献   

5.
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民信局、大清邮局、客邮等邮运机构和各类报刊代办处,以及贴近民众的传播途径——阅报处、讲报所等。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清末报刊的销量甚为可观,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变革及公共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对上层精英与报纸、作者与报纸等方面关注较多,对读者与报纸、个人阅报史研究很少.本文以《退想斋日记》为个案,从读者批评反应的角度考察内地乡绅刘大鹏的个人阅报史.刘大鹏的阅报史所展现的中国近代社会史,既记载了部分事实,也体现了这位内地乡绅守旧的心态和愤世嫉俗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7.
清末岭南革命报刊风起云涌,致力于在下层社会传播革命思想。在报刊传播实际中,阅报所、演讲等中介形式推进了在识字率极低的下层社会进行的报刊推广。一方面,报刊阅读改变了下层社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是清末知识阶层"启蒙"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岭南革命报刊与政党及政治关系密切,阅报活动也是革命思想传播的手段。革命思想从报人到下民、从革命理想到武装起义,各种阅报活动在下层社会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强大的"鼓吹"之力。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哈尔滨建成我国最大阅报廊一座85.47米长,可张贴66份对开四版报纸的阅报廊,6月3日在哈尔滨落成。这座阅报廊是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新闻报等63家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驻黑龙江记者协  相似文献   

9.
我国解放前的阅报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解放前的阅报所ABSTRACTTheChineseNewspaperReadingHousehadbeenaculturalfacilityofpublicwelfareheldspontaneouslyformeetingtheneedsofthemassesformtheendofthelastcenturytothe1930's.Therewerecharacteiristicsofitsownintheaspectsofsponsorsandsourcesoffun...  相似文献   

10.
李惠铭 《北京档案》2005,(11):8-9,36
世纪阅报馆和奇石馆是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利用馆藏资源与社会收藏品结合创办的特色馆,由于展出内容新颖、丰富,开馆一年多来,已吸引数以万计的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观众前来参观,其中包括部分中央领导同志.特别值得记述的是,今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携夫人专程来此参观,并为世纪阅报馆题写了馆名.  相似文献   

11.
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为提高庐山文化品位和同品位旅游形象,提高庐山居民的整体素质,庐山管理局在建设学习型世界名山的理念指导下,拨出专款,在室外新建阅报长廊,由庐山图书馆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于4月29日正式启用。该报廊建在庐山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的南侧,与健身场地相邻,结构新颖,美观大方,和绿树草地融为一体,晚间华灯初上,又是一番景致。该报廊全不锈钢做成,双面60米,陈列报纸30余种。这是继启动庐山读报节以来又一大事,为广大游客及本山居民提供了一个室外阅报的休闲场所,丰富了游客和居民的文化生活。庐山新增室外阅报长…  相似文献   

12.
傅宁 《新闻爱好者》2003,(10):40-41
一中国最早的报刊调查和统计似乎应该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英人李提摩太在《中国各报馆始末》中的记载:“故前有耶稣教会派人查考中国各报始末,去年已经布列,除京报,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由此算来,应该是1894年。此时距1815年8月5日,第一个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问世已81年。而且,这次统计的主要是报刊数量、种类和刊期,并没有涉及发行量和阅报人的信息。最早开始阅报人调查的应是《浙江潮》1903年4月17日第三期刊出的《杭城报纸销数表》。从这份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各报在杭州的发行数字和阅报人…  相似文献   

13.
早早晚晚,节假日,我总愿意到沈阳日报社办的阅报廊前浏览一番,这已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快事。那一字排开的三个阅报廊,不仅贴着沈阳日报,沈城周末,还贴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你停步阅览十几分钟,便可略知天下大事。来这里看报的人越来越多。沈阳日报社为了方便读者看报,最近又在阅报廊的对面街道增设了一个读报栏。这种时时为读者着想,慷慨大方的气度,实在是令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信息     
哈尔滨建成我国最大阅报廊一座85.47米长,可张贴66份对开四版报纸的阅报廊,6月3日在哈尔滨落成。这座阅报廊是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新闻报等63家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驻黑龙江记者协会发起兴建的。这一动议从开始提出到付诸实施,自始至终得到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报廊在建筑上既采用欧式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史料》2017年第2辑共刊布了以下六组馆藏档案史料: 1917年京师地方教育史料一组/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本组史料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京师学务局印制的《京师地方教育处所一览表》,从中可见民国六年地方教育机构有公私立学校、女子学校、师范学校、国民学校、半日学校、蒙养园、实业学校、公众补习学校、通俗教育讲演所、公众阅书处、阅报处等多种形式;二为民国六年京师学务局所属各校上报有关附设露天学校的开办经过和实在情形的呈文.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上经常出现用词不准确的问题。近日阅报.偶尔也发现这一问题。下面列举几例,以引起报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忆大荒先生     
最近阅报欣知蒲松龄故居纪念馆重新整顿开放,中外人士竞赴参观,盛况空前,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故居纪念馆筹建人路大荒先生的亲切怀念!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09,(5):F0003-F0003
著名收藏家李润波将30多年来收集珍藏的5万余件报刊史料和“世纪阅报馆”的名义权,捐给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并由档案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19.
“一家言”,是个偏正结构的词组,稍具汉语知识或阅报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纯属个人意见,并不代表大众的呼声或领导机关的指示的。最近阅报,发现首都某大报于第四版新辟了一个栏目,就叫“一家言”,刊登些小言论、杂文、杂谈、随笔之类。这样的专栏其它各报刊也有,有的甚至每版都有。这本算不的什么稀奇,那应是公民们畅所欲言的地方,可以自由讨论的。谁也清  相似文献   

20.
“人物语言”是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写作的表达效果。笔者在日常阅报和写作教学中搜集到一些“误例”,并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