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对河西宝卷中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和狂欢性特点做了解构。河西宝卷通过二元对立和狂欢性这两种结构方式,张扬了女性对自我价值与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恰是对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精英文化的颠覆与反叛。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在政治领域始终倡导“德治”,“法治”只是其辅政的手段。这一文化资源与西方“法治”传统构成对立的文化价值系统。总结对比中西“德治”与“法治”的根源及其现代意义,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3.
<正>在前几年的“文化热”中,出现过两种主张,一种是反传统主义,一种是传统主义。表面上看,它们正相对立,前者反传统文化,后者则主张复兴传统特别是儒家文化。实质上,这两种主张都无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进程,无视现在中国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鼓吹用西方或东亚资本主义文化来否定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或者认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带有“主观随意性”,或者认为“五四”否定孔子是错误的,而郭沫若对孔子的崇高评价是科学的。这两种对立着的观念都只看到了郭沫若对孔予以及儒家文化崇拜的一个方面,而没有从两者的内在联系上深刻把握郭沫若对孔子选择的价值意义。郭沫若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他生活体验的选择、文化创造的选择和国学研究的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内涵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类型规定着叙事模式,不同的叙事模式反映着小说类型各自的文化接受体系,发挥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历史演义——忠奸对立模式——正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英雄传奇——官民对立模式——墨家文化的隐性鼓吹;世情小说——欲理对立模式——儒家文化主导的产物;神怪小说——正邪对立模式——佛、道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我们讲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也即是讲这个文化生命的方向与形态的现代意义和现代使命。现在一些人对儒家思想缺乏透彻的了解,有的人认为儒家的理想与精神就是儒家思想,有的人则更把儒家思想看作一种传统的典章制度与意识形态。于是在这些人的观念中,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便成了两个根本对立的实体,它只能是阻碍现代化过程的最大阻力,必须加以消除。另外一些人则站在维护儒家文化的立场上,认为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价值中立原则指导下,以植根于我国儒家文化背景的宪法文化为分析工具,可以看到中关宪法文化之思维方式存在着“一元化”与“二元化”的对抗、“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对比以及“全能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对立。通过比较,两类宪法文化在思维方式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略论佛教与儒学在傣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大地区的傣族,在文化上同时接受着佛教与儒家文化,它们共同对这一地区发生了重大影响。探索两种文化在这一地区交融并行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文化理解、道德塑造等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中有大量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的隐喻,儒家文化隐喻有助于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形成成熟的文化观;有助于学生感悟道德旨趣,养成优良的道德观.教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观的培养;持中守正,推动学生文化观的形成;知仁明礼,加强学生道德观的教化.  相似文献   

10.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形成、文化理解、道德塑造等方面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儒家文化中有大量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的隐喻,儒家文化隐喻有助于学生感悟学习的真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助于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形成成熟的文化观;有助于学生感悟道德旨趣,养成优良的道德观.教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观的培养;持中守正,推动学生文化观的形成;知仁明礼,加强学生道德观的教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圣天门口》与《白鹿原》的初步比较,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以及它们与现代性的关系方面对这两部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个体性原则与整体性原则在伦理学史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伦理学主张。黑格尔对它们给予了深入的考察和剖析,认为它们各有其片面性,应该使它们结合起来,超越彼此间的相互对立。他运用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原则,解说伦理、道德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批判固守个体性原则或整体性原则的片面性,他的超越个体性原则与整体性原则对立的思想,是他的伦理道德观的合理内核,在今天对于思考、探索伦理道德问题仍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市场,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是否有其内在矛盾这些深层问题常不为企业所把握,其中人和与效率这两种似乎对立的文化更难以测度。本文就从向来具有高争论点的国企文化入手,探讨人和文化与市场的有机整合及人和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学理论,二者的对立和冲突对整个文化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贯穿于文化化学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种对立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文化学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性质;其二,是西方文明基本精神-技术理性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对立;其三,是基于一种种族中心主义。文化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必须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将其建立在真正的人类学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一种世界文化的意识,才能真正理解并解决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矛盾和对立,而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由于超越了具体的文化学领域而深入到文化哲学的层面,从而为解决这种对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存在决定人们道德意识,这是马克思义道德观的本质。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在物质利益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重视物质利益又鼓励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物质利益问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儒家文化在青年学生道德修养中的价值选择在跨世纪的历史转折时期,在大破大立的改革年代,在新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摒其糟粕,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家学说,本文仅就儒家道德观在青年学生道德修养中的价...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是西方社会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对立文化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存在、两种文化的哲学根源、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为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是否拥有先进的、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是至为关键的因素。众所周知,中国、日本都属于亚洲文化圈,共同受到儒家文化的浸透,文化渊源颇深,两国企业文化内容有不少共同特征。同时,由于两国现代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国民族文化又不完全一致,两国企业文化特征有肯定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从历史文化背景、经营理念等来比较中日企业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现代日本企业文化有稳定,节俭,团结,诚信等几个特点,而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必然有其滋生和成长的土壤,通过对日本地理,历史,思潮等和日本商业和经济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分析得出,培育出日本企业文化的土壤有地理因素,心学的影响,报德思想等等.除了地理因素,日本的心学,报德思想等思想多是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中国的儒家文化流传到日本,在日本广泛传播后,日本人依从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规律逐渐发展形成了石田梅岩的心学和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这两种思想直接影响了日本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使日本商人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进而影响到日本现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企业的文化现象的进行总结并分析,来探究日本企业文化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