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竟到了退休年龄。我一度懊伤:人怎么会老了呢?这老来的“日子”又怎过呢?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嗨,哪知这“老”也有不少好处。感受最深的,恐怕要算人老后精神上得到的那从未有过的轻松了。细想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一懂事,就背上了沉重的书包,接着便又是忙工作,又是结婚、生子、养老育幼,“重担儿”几乎一刻未离肩。几十年坎坎坷坷,不懈奋斗,随着“老”之到来,一般都将步入“坦途”:工作担子卸了,经济担子轻了,子女长大成人了,我们自然可以清心寡欲,享享老福了。什么叫福?我以为,除衣食不愁、后顾无忧、合家平安外,老人能按照自己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叶佩琼 《乒乓世界》2005,(10):40-41
前几年.“首都三老联谊会”在北京饭店聚会.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这不是‘小老广’吗,还记得吗?你当兵的第一天就是到我们家报的到!”怎么能不记得?那年我不满16岁,现在我已经60岁啦!  相似文献   

3.
“五一”黄金周刚过,5月13日,星期六,天气小到中雨,气温16~19℃,我和钓友老李、小朱驱车来到上饶市著名风景名胜区三清山脚下的“七一”水库(又称“三清湖”)垂钓。由于前几天刚下过几场暴雨,库内水位上涨了四五米,最深处有几十米深。我们3人沿湖而上,来到紫湖镇张岭村的丁家湖,遇见4位头一天便在此垂钓的上饶市老钓友,问了一下鱼情。他们称已上了一条近两千克的鲤鱼和一条约七百克的鲶鱼。我们商议后,决定在此垂钓。选好钓位,我用活动浮漂试了一下水深,为五六米,然后向钓点扔下3块菜籽饼打窝,又将掺有“钓鱼王”麝香米的爆炸饵捏了十几个鸡蛋大小的饵团,丢到窝内作为诱饵,最后支好6根海竿,挂上铃铛,静候佳音。  相似文献   

4.
“我还年轻,但我已经老了。”27岁;第十个年头;上赛季导致缺席34场比赛的脆弱背部。所有这些让麦迪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第一年(2004-05赛季从奥兰多交换至休斯敦)来这时”,他说,“我觉得自己还是奥兰多时的我——那个每晚能取下三四十分的人。但现在感觉不同了,我觉得在过去几年里,自己的比赛能力衰退了一些。我不知道是因为我年纪大了还是伤病什么的因素,但我确实感觉到自  相似文献   

5.
我的网球伙伴叫方放治。如果你看见我们俩打球,那个身材不高而且稍显圆胖的就是我,那个比我还矮几厘米而且身材同样也算不上苗条的就是他。 如果从外观上不足以将我们俩分开的话。那个在球场上总是在失误时怪叫、在得分时怪笑的就是我.那个无论我如何怪叫或是怪笑都面无表情地一拍拍打球的就是他。 说到底,除了狂热地喜欢网球之外,我们两个人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如此不同:我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不少年头,而他只是几个月前才来到这里念博士;按照王朔的说法,我算是个“写字的”,专业是最文科的文科,他的专业则是那种最理科的理科,…  相似文献   

6.
爱的唤醒     
这是一节篮球课。当我向学生仔细地讲解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时,却发现几个学生不听安排,居然自己溜出队伍,在篮球场打起球来。见此情况,一股无名怒火跃上脑门,我冲着他们就喊:“刘旭,你们几个给我过来!”几个学生带着球乖乖地跑过来,我劈头就问:“你们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没想到,其中一个学生仰起脸笑眯眯地对我说:“老师!别生气,我们错了,我们听你讲课还不成吗?”嘿,态度还挺好,你想发火也没处发。看着这几个学生我心里想:“也难怪,这几个学生都是校篮球队主力,大大小小也参加过几场比赛了,让他们站这儿听我讲三步上篮,换成我可能…  相似文献   

7.
去年3月底,我和钓友老段约定到花溪去钓鱼,需要购买钓鲫鱼、鲤鱼的饵料。我想买一些小包装的,够钓一天的就行了,但到了几家渔具店一看,比较有名的几种如“丸九”、“老鬼”、“东峻”、“龙王根”等,都是六七元一袋大袋包装的,没有再小一些的,不禁有些扫兴。 像我们这些基本上去自然水域垂钓的离退休老人,一般不大问津那些大袋包装的商品饵。因为一次用不了多少,余下的饵料,弃之可惜,封口再用,又恐时间一长跑了味,失去原来的效力,所以许多时侯,只好“割爱”。 我们多么盼望饵料厂家能生产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垂钓的价格在1…  相似文献   

8.
安基强 《垂钓》2005,5(12):54-55
钓伴“驴头” 1967年夏初。大院门口的一棵长满新叶的老榆树下,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围坐在我身旁。他们吃着“驴头”从家里拿来的苞米花,看我给“驴头”绑钩拴线。而“驴头”刚在一边不住地恭维我。从这一天起。“驴头”正式加入我们这个钓鱼队伍。  相似文献   

9.
老朱钓事     
姚军 《钓鱼》2014,(21):48-49
我和老朱是多年的好钓友,后来他下海了,这几年就没在一起钓过鱼.以前我、大曹和老朱足钓鱼三友,一到双休日我们就下乡钓鱼.三个人中,数老朱的钓技最差,但钓鱼的热情,三个人谁也不输谁.去年11月份,老朱从浙江回米,我们有幸又聚在一起钓鱼,想不到这次老朱完全成了“主角”.  相似文献   

10.
黑方:周东壁白方:吴广熹1962年在安徽合肥的全国围棋锦标赛中,我与周东壁同当裁判。这次在“劲松杯”老同志围棋赛中前四轮胜出三人,我与两鬓挂霜的“老周”再次相遇。几十年前,我们的棋就差不多,几十年后我们在棋盘上依就是难分高下。由于年龄的原因,有很多地方已经不可能去细算变化,所以比赛中出现了不少失误。不过,对我们这些老同志来说,能和久违的老朋友相聚,用手谈的方式以慰友情,胜负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人老了,很多体育运动都无法参加了,幸好,脑子还灵,手脚还能动弹,我想只要这两个必要条件还在我身边的话,我会依然…  相似文献   

11.
我看足球比赛,特着急,为自己人着急。说白了不过是二十几个人抢一球的游戏,何必呢?但人像是钻了“死胡同儿”,非跟着起哄不成,自己累自己。 这儿的空间,没什么新鲜 足球的魅力在于二十几个人在一块不大的草地上用脚去踢皮球,让亿万球迷们的心被球扯来拽去,就像万物依赖太阳。失去足球,球迷将会怎样? 我是个业余球迷,客串不过也是无意失足而已,我了解足球还是从电影《京都球侠》中偶然明白的,当年的业余球员们不畏洋人们的恫吓,竟然拖着长袍甩着长辫子就把洋人搞定了,巨痛快! 有点刺激我的是上届世界杯赛,我有种种比较麻木的绰号,比如“三锥子扎不出血呵”,“三杠子打不出一个屁呵”等等,全不管事了,这回,我与老爸、老妈开战了,为了看球赛,我与老“国粹爱好者”、老“电视剧评论员”展开了足球对  相似文献   

12.
瞬间又是一年,在送旧迎新之际,回首年内有限的垂钓生活,于己于人无不有益。现择其几段公诸于众,以期共享其中之甘苦。 白洋淀里跑大鱼 今年7月,骄阳似火。为争当“全国十大钓手”,我们几个应友人之约,兴致勃勃地去白洋淀钓大鱼。事先,我还真的进行过两次热身活动,以便打有把握之仗。 我们顶着烈日,风尘仆仆地来到当年打鬼子的白洋淀。当小舟驶进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时,大伙都被这里的  相似文献   

13.
徐才同志因病住医院了。 前些日子我们几个老跑武术口的记者相约到北京阜外医院探望他。去之前,我将大家的心愿电告徐老,他说:“你们来看望我,非常欢迎,非常感谢。不过,千万不要带任何东西,包括鲜花。请你一定要把我的意见转告给他们几位。”徐老讲的  相似文献   

14.
春天到了,百花齐放,万物复苏,也是一年之中垂钓的第一个“黄金季节”。但是,如果钓者总是抱着老经验、老方法盲目去垂钓,缺乏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有时收获必定甚少,甚至被剃“光头”。 数年前“五一”节,我与几个  相似文献   

15.
陈方灿  柏强 《新体育》2012,(11):108-109
男篮的新秀后卫张博来到我的工作室时曾这样毫不掩饰地自我表白一番:“我是八一队里体能最好的!” 与他同样身体单薄的我们工作室的奠建邦教练打趣他说:“是呀,你在羊群里还算是只狼!”  相似文献   

16.
垂纶金州湾     
“十一”时黑龙江钓鱼活动已近尾声,7天长假如何打发?2002年9月末,我给大连的好朋友邱鹰发了个E-MAIL,询问大连还能否钓鱼。当天晚上邱鹰就回了信,说国庆节正是大连钓鱼的黄金季节,让我们快去。几个老钓友一拍即合,10月2日晚,我和老刘、老吕、老胡、小李和小于一行6人就踏上了开往大连的火车,要去圆那向往已久的海钓梦。我们几个虽然都是淡水钓的老手,但谁也没有海钓经验,心里都没底。在火车上老刘悲壮地宣布:每人能钓到一条鱼就不算白来。  相似文献   

17.
冰钓大鲤     
十年前的12月16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我在冰钓中钓上来一条有史以来最大的金翅鲤鱼。 那天凌晨6点,我与钓友老韦骑车到东风渔场冰钓。由于去得早,宽阔的冰面上还没几个人。于是就没急着凿冰下竿,而是仔细寻找理想的下钩部位。当我俩来到渔场东岸附近,见此处冰眼又多又密集,并见已有两个人在垂钓。经验  相似文献   

18.
救赎英格兰     
“第一个进球纯粹是欧文的功劳,他的传球太到位了。” “第二个进球是我没有料到的,我的运气太好了。” “英格兰队不惧怕任何对手,我们会战斗到决赛那一刻。” “我的动作有点儿野蛮?不,这种说法是不公平的。” “能够来到欧洲杯,我非常高兴,至于纪录,那是上帝对我的馈赠。”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月25日下午我回到家中,爱人把一个包裹递给我,说是刚从邮局取回来的。我打片一看,喜出望外,一套“龙王恨”新品展现在眼前。看着“鲫鱼2000”和“新黄鲫”上那惹人心动的八个字“千万别用,饶了我吧”,不由想起几天前听几位钓友介绍的一个新钓场来。 当天晚上,我认真收看了天气预报和云区分布图,得知次日为万里无云的晴天,决定前去一试,并打着电筒在附近的麦秸堆里找了几条蚯蚓以备急用。 次日,清晨7时30分左右,我乘车来到该钓场──王家窝附近的一个小池塘,马上对今日的垂钓失去了信心,在约四亩大的池塘表面…  相似文献   

20.
我不仅是个邮迷,还是个戏迷。2011年7月16日,我从杭州来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看晚上的京剧折子戏,特别是大轴一李蔷华和蔡正仁两位老艺术家的《春闺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两位促成了我此番之行。当然,看戏之余,寻邮、实寄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