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了解基本创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并产生有价值的想法,勇于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运用设计思维创造机会、解决问题、形成创意方案,运用创新工具实现价值创造、传递、实现的通识课程。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学校通识课程"创新基础"中采取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体验,构建协作的创新创业团队,将大量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案例资源融入"过程性"的体验活动中,采取"师生共创"进行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应用这五项"教与学"一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励大学生开启创新创业理想,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通识教育的"创业基础"课程,更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创业基础"课程可以借助慕课等网络平台,通过情境体验和创业实践的实施,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将传统的课程理念与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等新型工具和方法论相结合,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视角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是理工科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两大要素。同时,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写作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认知水平,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伦理道德水平和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等多种功能。在"新工科"视角下,以"工程师"为主题的通识写作课探索了借助通识写作课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方式,展现了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设计面向理工类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教学方法与成效,并为未来相关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设计素描是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理念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当前艺术设计方向职业院校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明确设计素描课程的特征与内涵,确立"能力培育型"的教学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在设计思维、设计创意、设计表现方面的天赋和灵感,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有目的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是打造发展的新引擎,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国家发展根本的教育,加强创新机制亦是当务之急。图形创意的课程概念及教学方法从国外引入我国已二十余年,现已成为中国各大专院校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图形创意与以往强调造型能力的美术教育和设计课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学生头脑的快速反应训练,重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初中生思维活跃,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需要保护与引导,尝试把图形创意的相应内容引入初中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保护,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是对专业所有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综合、提升的课程,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旅行社基础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创意管理能力、文化管理能力四层次递进能力培养。其中,创意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课程能力目标的重、难点,将思维导图应用结合"头脑风暴法"运用到学生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能力的训练中,能达到以创意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目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UBD设计是从结果出发逆向设计课程的一种思维方式。"理解"是设计的关键,当我们把获取知识当成方法而不是终点时,长远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互激荡,学生更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中国通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大胆尝试UBD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实现"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践行"的高度统一,从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特点入手,重构其课程内容,以三个层次的教学项目为依托,采用"案例分析—创意生成—视觉表现—展示评价"项目教学模式,通过思维导图、气泡图、交流讨论等形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实施项目教学,需要根据学生专业背景选择或重新定义项目,通过思维导图记录、激发思维,实现创意过程的可视化,而且要明确小组成员任务分工,重视评价学习过程,体现评价的公平合理,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思维引导"很大部分决定了设计创意水平和创意思维。目前在设计教育领域中很多文章充分地说明了思维引导训练对学生设计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在于研究"思维引导"在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