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开发与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出发,分析讨论了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对作物的影响系数和气候生产力,探讨了限制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因子是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和农业结构不尽合理。提出了提高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和对策措施是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并进行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荒则荒的战略转变,可谓西部地区农业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治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自治区对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节水,确保工业、生活用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是用水的大户,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但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为25%。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实现节水灌溉,全面实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推广先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农业节水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青蔚 《资源科学》1989,11(2):34-40
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和煤炭基地,也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区内人口、耕地各约占自治区的30%,工业产值占57%,农业产值占24%。本区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但目前生产还比较落后,如何确定农业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自治区科技厅把打造农牧业产品基地建设作为科技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予以支持。通过培育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种植养殖基地等,使农牧业产品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一是培育组建了拉萨、日喀则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正在培育山南农业科技园区;二是培育组建了自治区级林芝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今年准备升格为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三是培育了12个种植养殖基地。昌都三江流域农牧林  相似文献   

5.
大庆地区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而且存在地热资源。由于北方高寒地区对热能需求量极大,勘查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进行供暖、供热、洗浴、疗养、保健、温室种植、养殖,发展特色高附加值农业,无疑是对发展区域经济、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利国利民、造福于子孙后代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田发展北扩战略的实施,对于调整北部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村面貌可以说意义重大。过去高纬寒地水稻种植受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很大,近几年在落实水田北扩战略的大环境下,"旱改水"农田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减少盲目性,降低农户的种植损失,通过对田间工程建设、农药残留处理、品种选择,栽培方法等几项关键技术进行试验和方案实践,找到影响"旱改水"种植转换成效的解决方案,希望有助于实践中技术问题的解决,为水田北扩提供区域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徐平 《西藏科技》2002,(5):10-12,1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农产品在低水平上的供大于求,农产品难卖、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为此,区党委在2001年4月份将朗县作为全区的三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之一,探索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难,提高农业及农村经济整体效益.自治区农牧厅作为朗县农业结构调整承担单位已将发展辣椒种植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项目更好的实施,我们对朗县目前辣椒的种植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我区市场需求特点提出一点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农业的重要作用,根据农业资源和市场约束特点,提出了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产业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部五省农业发展的科技密集区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部五省农业发展的现状,概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部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了中部五省实施农业发展的科技密集区战略,并对其战略思想、战略模式和战略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27日,“寿光绿色”西部延伸国家外专局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开学典礼。国家外专局。两刊”总编辑陈炜华、培训中心成果推广部部长张映霞、山东省外专局副局长杨述宝、处长王萌等同志出席开幕式,来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河北的近百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寿光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优质高效农业发达,是山东省确定的农业现代化试点市,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廖俊国 《资源科学》1995,17(6):68-7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西自然资源结构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海文 《资源科学》1998,20(4):29-33
广西农业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大,水资源优势显著,矿产资源丰富,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农业自然资源采用集约开发战略,水资源和海洋资源实行多向开发,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向尝试拓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认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耕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耕地利用模式的遥感动态监测,认知丝绸之路核心带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同时结合两地水资源禀赋特征,总结耕地扩张过快、农业结构失衡是该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结合中亚与新疆水资源禀赋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但天然草场丰富的特点,提出以流域为单元,水资源约束下的控制耕地规模、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高端畜牧业与精品瓜果业的发展思路,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水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生物文化多样性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性生物"巨大多样性"国家,中国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中国的植物尤其丰富,30,000种高等植物产于中国,其中乔、灌木7,500种;中国的动物区系同样丰富.据统计已发现有6,347种脊椎动物(包括1,244种鸟类和3,862种鱼类),特有植物物种多达17,300种;特有脊椎动物667种;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四川、青海、云南6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以及重庆市. 土地面积6.98万km2,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 有全国75%的植物物种数和动物物种数.中国西部省区人口总数为4.05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相当比重.多民族文化状态造就了中国西部省区成为独特的生物-文化多样性地区;另一方面,中国西部省区面临农村贫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退化和少数民族依然处于边缘状态的现实.本文讨论了中国西部省区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急需保护该地区的自然和文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全球性生物 巨大多样性"国家,中国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中国的植物尤其丰富,30,0 0 0种高等植物产于中国,其中乔、灌木 7,5 0 0种;中国的动物区系同样丰富。据统计已发现有 6,347种脊椎动物(包括 1,2 4 4种鸟类和 3,862种鱼类),特有植物物种多达 1 7,30 0种;特有脊椎动物 667种;中国西部 1 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四川、青海、云南 6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 5个自治区以及重庆市。土地面积 6 98万km2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 %;有全国 75 %的植物物种数和动物物种数。中国西部省区人口总数为 4 0 5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相当比重。多民族文化状态造就了中国西部省区成为独特的生物 文化多样性地区;另一方面,中国西部省区面临农村贫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退化和少数民族依然处于边缘状态的现实。本文讨论了中国西部省区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急需保护该地区的自然和文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取向及其路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正稳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存在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农牧业生产体系整体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导致农牧业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利用效率低下,是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缓慢的主要障碍因素。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向食物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构建以青稞产业、农区畜牧业与设施农业为产业发展重点,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内涵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西藏现阶段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张兴平 《资源科学》1996,18(1):10-15
本文从持续发展、持续性等基本概念出发,进而讨论了持续农业与农业持续性的概念和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土壤保护、多样化的耕作制度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持续农业的基本任务: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结果,改进耕作制度,降低农业资源的消耗速度,提高其利用 持续发展、持续农业、粮食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芮旸  李炬霖  李同昇 《资源科学》2020,42(1):172-183
通过构建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Theil指数、Wolfson极化指数及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3—2017年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经历“上升(2003—2009年)—稳定(2010—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演进过程;②Theil指数和Wolfson极化指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内部不均衡性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达86.81%;③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时空分布格局,关中渭北旱原、宝鸡市和榆林市北部区县是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值区和热点地区,且高值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以及向三大地理区域过渡地带扩展的趋势明显;④质量效益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最大准则层障碍因素,年平均障碍度为41.58%,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劳均经济作物产出以及畜产品产出水平是主要障碍因子。最后,针对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突出问题,结合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耦合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