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简析]《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文章主要截取了海伦·凯  相似文献   

2.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细腻,语言精练传神,人物形象突出,动作刻画准确。但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学生无法感受残疾人内心的痛苦与生活的艰难。因此,抓住重点段落(第4自然段)作为突破口,感悟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以此实现以段教篇,成为本课教学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完了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今逢暑假,我便迫不及待地找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一口气读完。书中海伦·凯勒的成长,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教材简析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本文结构可简化为:生病(失明失聪)→奋斗(战胜缺陷)→奉献(永留世人心中)。  相似文献   

5.
鲍平 《教学随笔》2010,(11):10-11,21
马克·吐温曾这样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我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在多年前就拜读过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回忆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近期,偶有闲暇,我又将该书从头至尾细读了一遍。我很惊喜地发现.当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去重新品味海伦·凯勒的文字时,我又有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6.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相似文献   

7.
认识海伦·凯勒是在两年前。当我从新华书店买回《海伦·凯勒自传》这本书,并一口气读完它时,我被海伦·凯勒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不幸的海伦刚生下来不久就得了一场大病,虽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可是那个早晨,她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深有感触。《海伦·凯勒》讲述了海伦·凯勒与黑暗、寂静和悲惨的命运顽强抗争的故事,激励人们自强不息,不轻易向困难低头。读到‘‘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这句话时,我体会到了海伦·凯勒承受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和困难;读到“她不分昼夜,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08,(9)
《海伦·凯勒》这本书讲叙的是美国残疾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当我再一次读着海伦·凯勒的姗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时候,主人公的那颗不屈不挠的心依旧深深地震撼着我。  相似文献   

11.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生1:(被指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相似文献   

12.
【吴老师的话】一开篇,小作者就以精练的语句,道出了海伦·凯勒的不幸;接着引用贝多芬的名言,一位与不幸抗争的强者形象仿佛就在读者眼前。小作者详略得当地写清了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感想: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浓墨重彩地抒写了阅读后的感想。海伦·凯勒是“灯塔”,那份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既照出了小作者的差距,又教会了她“珍惜与感恩”。  相似文献   

13.
王宝琪 《下一代》2012,(9):44-45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命名,本书由她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我的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成。以海伦·凯勒的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她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顽强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的真实而伟大的人生故事。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仍然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摸盲文、拼单词、说话等本领,最终以优异的成  相似文献   

15.
大家的看法     
有尊严地教:"不言放弃"的底气这几天正在教《海伦·凯勒》一文,沙利文与萨勒老师对海伦·凯勒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更清楚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有尊严地教"是来自内心道德力量的主动担当,一种权利与义务共在的  相似文献   

16.
应该给语文课做“加法”还是做“减法”,一直是小语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以为聋校在语文课中立足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适时、适宜地将聋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广博的语言世界、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第十五册中《海伦·凯勒》一课为例,尝试如何给聋校语文课做“加法”。  相似文献   

17.
学会赏识     
古今中外,孩子因赏识而崛起成才的例子比比皆是。林肯继母的赏识教育使林肯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周婷婷的父亲——周弘,以自己的赏识教育,帮助女儿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式的海伦·凯勒。那么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我认为要做到三点。  相似文献   

18.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生1: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师:是这一句吗? 生2: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相似文献   

19.
海伦·凯勒是个又聋又盲的人,她生活在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里。今天,我要亲身体验海伦·凯勒的生活。当我用黑布蒙住眼睛,用耳罩罩住耳朵时,我觉得自己已经与多姿多彩的世界隔绝了!我如一颗尘埃,被宇宙无情地抛向了黑洞。当我觉得口渴时,顿时手忙脚乱,慢慢地,我移到了墙边,摸到一根外公用的拐杖,我慢慢拿起它,好像抓住了  相似文献   

20.
一、谈话导入
  1.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板书课题:海伦·凯勒)
  2.“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 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这样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弱女子,究竟是如何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