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观念、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思维惯性或称思维定势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过程在某个思路方向上进行时,具有保持该思路方向的牢固性。惯性一词是从直线运动的惯性移植过来的,先入为主、老观点看新问题、经验主义等等都是思维惯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当人们思考某一类问题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引人们从熟悉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影响当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势”。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思维定势是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性的倾向或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后继思维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的一种思维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向。人一旦采用某种思维方式获得成功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定势,碰到新问题,也要用老经验去试一试,按固定的模式去验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与认识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认识效率是揭示思维与存在同一程度的哲学范畴;提高认识效率是认识论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和直接归宿;研究认识论是提高认识效率的重要途径;认识效率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汽车猛刹,乘客前倾,这是物质运动的惯性造成的.思维运动也属于物质运动.这是因为人在思维时脑细胞就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这一点已为脑科学所证实.因此,思维运动一旦发动后,就像人走路一样,会按照先前的意识一直走下去,直至需要拐弯的时候,才会改变原先的思维方向,这就是思维运动的惯性.  相似文献   

6.
张金芝 《教育探索》2001,(10):41-42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一学科教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从开放的教学环境、思维方式、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它们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创造教育,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独创性和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数学是一个蕴藏智慧的宝库,是培养人的优秀的思维品质的最好园地,思维,按智力品质可分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一种摆脱旧的思路,采用非可惯性的方法并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结果的思维,创新是这种思维的特征,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其基本教学策略有如下四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养成按常理、常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习惯思维方式很实用、很有效,因而习以为常,渐渐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很容易发展成一种思维惰性,它就像无形的枷锁,禁锢着我们的思想,扼杀着我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在解决有些问题时常常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9.
智力,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居重要地位。智力包含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智力因素。所谓开发“智力”,主要是指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思维是人的智力核心。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前提,而混乱的思维是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智力活动的生理机制来自人的大脑功能,思维是人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必须以语言材料为基础,思维的结果也必须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可见,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快速跑步的过程中,要想很快转个弯儿就不是不减速,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会“失控”摔倒。这是因为在跑步时,人的身体具有惯性的原因。其实,人的思维也有“惯性”。思维的“惯性”有时会对解决问题形成阻碍。请看下面这道题。  相似文献   

11.
听过许多教师的课,我感到由教学惯性心理支配下的满堂灌、一刀切、照抄板书、依样画葫芦的僵化模式的确令人深感遗憾。惯性心理又称思维定势和顽固性思维,是人类心理进化过程中残存的原始本能的一种表现,从表面上来看,又是经验化心理的一种惰性。因此当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注重内在效率,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的惯性心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从而促进中专生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原有的不完备的或不科学的知识说到底是一种不良知识;惯性思维的负面效应是思维呆板、机械,容易使人步入误区;学科差异对学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利用不良知识、惯性思维和学科差异引发认知冲突的教学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优质教学。  相似文献   

13.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的大脑多次受到某种外来信息刺激作用而作出反应后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人们在用某种思维模式多次解决某类问题时,就会表现出一种要套用以前思维模式的倾向,即喜欢凭经验循着一条自己熟悉的路子,按照一个既定的框架去思维,好家总有一张网套住你去得出一个熟悉的结论。而同一方法使用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越强烈,越不容易摆脱,形成一种思维的惯性。  相似文献   

14.
肖素荣 《广西教育》2014,(17):32-3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强化和练习,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上的惯性。尽管思维惯性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完成解答,但也禁锢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的樊笼,让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变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正情绪使一个人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而不良的负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施展。”对于幼儿来说.情绪对他们发展的影响更大。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幼儿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漠视幼儿情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求异思维就是按照与习惯性思维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它往往表现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性理论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求异思维是一个创造者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因为一个人只有善于求异思维,才能发现事物的不足,产生创新的欲望;如果不善于求异,就会因安于现状而毫无创造。下面以两道密度计算题的特殊解法谈培养求异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思维导图是一种提高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正确使用有利于开启大脑潜能、厘清思维的脉络。目前大学生对知识管理认识不清,能力不强,效率不高,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能为大学生知识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管理知识,合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8.
《广东第二课堂》2007,(5):29-29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不断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适时地进行头脑思维训练,就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臧海峰 《农村教育》2007,(11):49-49
惯性思维和已有经验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较准确的判断时又时常成为我们创新的绊脚石。就像我们习惯了晴天而发现不了阳光灿烂的美一样.惯性思维和已有经验使我们麻木,麻木的我们缺失了发现与创新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够克服惯性思维.越过经验主义的绊脚石.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和习惯性,那我们一定能够跨越书本,超越生活.走向创新!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商人>中多数人物在处理问题、事件、评价他人时,习惯用以往的知识、经历、经验和直觉,不由自主地对问题的原因和结果直接作出对应性判断.此类固化思考套路,形成思维定式,造成被动.但是,剧中女主人公鲍西亚、鲍西亚之父和威尼斯年青求婚者巴萨尼奥所展示的逆惯性思维,使局面发生了有利于己的逆转.后人可以从剧中看到固化的惯性思维与突破思维束缚反其道而行之的反用惯性思维,以及由此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和命运,同时还可以看到群体惯性固化思维对个人声誉的褒或贬,乃至对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