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丽霞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8(5):54-56
钱钟书的文学批评论文《诗可以怨》从文学和心理学两大方面对传统的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渊博睿智、明辨深思,横贯中西、打通古今,引经据典,大量的事实作论据,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楚辞补注>本身的注释情况以及<楚辞补注>对五臣注的取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楚辞补注>"补曰"前出现的五臣注的内容不是后人增补的,而应是补注内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黄爵滋的《读山谷诗评》,专门论评黄庭坚诗作,对黄庭坚诗歌出入众作饱参本色、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渊雅富赡的用典艺术、透彻老横的艺术境界、纵横捭阖的文法结构以及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进行了多方面评说。黄爵滋的论析,固然体现了他自身的美学趣尚,但也确实纠正了后人对黄庭坚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4.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宋任渊的《山谷诗集注》对黄庭坚诗歌的用事之法作了详尽深入的阐释,包括典故的继承与袭用、变化与生新两方面,并进一步揭示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法。《山谷诗集注》在诗歌注释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任渊《山谷诗集注》的创作背景与今典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渊的<山谷诗集注>十分重视对黄庭坚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用今典等当代事实的考证.任渊利用自己离黄庭坚生活时代较近、并且曾跟从黄庭坚学诗的优势,对黄诗的创作背景及今典采用了内证与外证两种考证方式,内证所用材料包括黄庭坚自注、黄庭坚诗文、黄庭坚手迹与题跋等;外证的材料包括黄庭坚友人的诗文、官方所编实录、墓志、行状、世谱、野史、诗话等.通过这些丰富、翔实的材料,任渊详尽准确地解题并释今典,为阐发黄诗之意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秦燕春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2,(6):57-62+138
考察《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的“寒云想象”以及相关讹误与缺失,借此深入理解张伯驹对袁氏政权的认识把握及其如何形塑了张伯驹的人生方向。作为“文化现象”的张伯驹脱胎并超越于清末至民初的历史背景,也缔造并丰富了民初至当代的文化景观。对历史的还原与朗现亦将强化我们对传统的理解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9.
蔡文锦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5(1):1-8
钱钟书先生于1994年手订《槐聚诗存》。本对诗人1946-1949年的诗歌试作注释。诗人其间的诗,有抗占胜利的欢快之情,有在台湾讲学期间的吟唱,有写给学人、诗人周振甫、乔大壮与冒效鲁的诗什。本引用了振甫先生的赐函。 相似文献
10.
刘成群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6):22-24,57
姚文燮是清初有名的诗注家,他在他著名的《昌谷集注》中采用了一种“以史注诗”的文本解读方法。其实,他的“以史注诗”就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历史文本存在的“情节化操作”印建构来服务于文学文本。其主观意图就是通过史料的解释、发挥来重塑李贺,进而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营建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精神在清初思想的大混乱中赢得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姚文燮的“以史注诗”就是力图在历史背景里对文学文本进行挖掘,从而找出所谓的“意义”。他这种极具功利性的行为壅塞了李贺诗歌的审美空间,消解了李贺诗歌的想像层面。 相似文献
11.
12.
陈沆《诗比兴笺》通过分析陶诗比兴和用典手法,揭示陶渊明忠于晋室,反对刘裕篡位的政治态度。陈沆笺诗的“以意逆志”原则在探索陶渊明思想情感、作品的主旨寓意方面有成功之处,但他有时过于求深,把并无深意的陶诗归为忠晋愤宋之作。 相似文献
13.
袁安琪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5):73-76
《登楼》诗为杜甫七律之杰作,关于此诗的评注、鉴赏极多,然在对尾联的读解上,历代诗家分歧较大。在切实理解该诗本意基础上,今据多部笺注、鉴赏集之说进行辨思和分析,此二句主要应为诗人表达怀才不遇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殷光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2):8-15
先秦时代,战争被视为“国之大事”,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每根神经,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在历代王朝的兴衰过程中,人们的生命活动总量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战争,由此导演出人世间无数悲欢离合的悲喜剧,人们一旦身处战争活动之中,势必面临死亡的威胁,不能不考虑和关心生命价值的问题,这在《诗经》征战诗中也有反映和透露。本文在论及征战诗内容的同时,着重对其中涉及生命价值观的某些表现及其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诸如:人的生命价值的天然性,延续性和递升性,人的生命价值的政治化倾向,伦理化倾向,以及形成征战诗中生命价值观的各种原因等。 相似文献
15.
16.
张福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4):25-29
任渊注陈师道(后山)诗出典,广泛征引事、辞,恰切、细密,明暗毕现,有助于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诗意,对如何注释典故解读诗词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郝桂敏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1):99-100
杨简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的高徒。《慈湖诗传》是杨简在《诗经》方面的论著,是宋代直接宣扬理学思想的《诗经》研究著作,也是废序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在《诗经》名物训诂方面有独到贡献。杨简怀疑《诗序》对诗篇的解释,用心学等思想解释《诗经》,导致了对诗义的随意曲解。 相似文献
18.
19.
李月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2):67-69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20.
顾冰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8-103
姚文燮的《昌谷诗注》是李贺诗歌注解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姚氏认为李贺诗歌蕴含着"孤忠、哀激"之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形成了其注本"以史注诗"的特色。这又与姚文燮以"性情论"为核心,并强调有所寄托的诗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昌谷诗注》中的"讥讽"和"自伤"说正是姚氏这种诗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姚文燮的诗学思想其实是受了家族学术、当时的"杜诗学"等影响而产生的,并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