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陈欣 《新闻实践》2009,(8):63-64
在同城媒体的竞争中,热线新闻短兵相接.要胜出一筹,就要尽量跳出"同质化",做出自己的特色.热线新闻要做出独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独家报料--让记者成为新闻当事人 不少读者认为,在同城媒体中,热线新闻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看一张报纸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独家报料成了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2.
媒体置于市场竞争中,这是中国媒体在这十年中经历的最为惊心动魄的嬗变。很多东西都变了:大环境变了——对外,中国加入WTO,跨国传媒巨头各显神通抢滩中国;在内,媒体断奶了,新闻体制改革让中国媒体成为自食其力的经济实体。行业环境变了——报业集团的竞争硝烟弥漫;受众环境变了——人们更加理性,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刘天绪 《报刊之友》2013,(9):126-127
“最”速度创造陕西广电“最”新闻,以“最”速度为契点打破传统媒体发展玻璃天花板,以独一无二的内容优势在融媒体时代以及未来的新闻世界里成为无以替代的新闻内容提供者。  相似文献   

4.
“钱夹子新闻”:“生意人的圣经” 工商新闻是主流媒体“硬新闻”的主要内容。根据罗伯特的研究,主流人群中,有70%以上的读为商务和金融新闻所吸引,对“钱夹子新闻”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 "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6.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7,(4):22-24,26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同质化、表象化、浅层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新闻表象化、浅层化可以通过采写深度报道、巧妙运用背景材料等手段来加以解决。而同质化,实践证明可以通过选取新闻角度来加以克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版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那么,作为地市报究竟该如何力求“不一样”、怎么嬗变和创新?我们试以《南阳晚报》的评论版为例,来探寻地市报评论版改革创新的一个方向——推进“地...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格局下,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最近几年的探索过程中,以新闻采集,新闻生成,新闻发布,新闻互动为一体的"中央厨房"式的新闻内容创新机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当前新旧媒体相互融合的重要模式。由此,本着促进新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究"中央厨房"式新闻内容创新的实现路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旭 《新闻传播》2012,(2):90-91
民生新闻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正处于一个质和量的瓶颈区。有业内专家用"五只鸡"来形容当今民生新闻栏目的市井化,就是"鸡毛蒜皮、鸡犬不宁、鸡飞狗跳、鸡零狗碎和一地鸡毛"。这也给民生新闻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我认为,对于民生新闻来讲,内容固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形式也是举足轻重的另一部分。民生新闻要想取胜,要想立足,必须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别具一格。这也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优势之一——形式上没有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以各种形式抓住观众,怎么好看怎么来——当然,这一切还有一个度和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孟岚 《今传媒》2016,(7):70-71
随着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客户端成为了许多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然而,网络新闻的发展却使得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质化是网络新闻发展的必经之路,存在其合理性,但想要杀出重围,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尽量减少该种现象.本文以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客户端为例,讨论非商业媒体克服新闻同质化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媒体正处于“同题竞争”的发展态势,这是在社会透明度不断提高、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的背景下,媒体面对相同或类似的报道选题,而在新闻价值的开掘和表现等方面的竞争。简单说来,它是在题材趋同情况下的差异化选择,包括报道思想的差异化,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的差异化等。差异化选择能够彰显新闻报道的个性和特色,防止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更充分地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2015年的"两会"报道发生了明显的系统性变化,融合新闻成为媒体运作的主流和内容形式的主体。随着融合新闻平台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融合报道技术对受众互动体验的刷新,以及融合报道样态对时政报道范式的变革,中国时政新闻进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体中境遇尴尬。一方面,一些广播电台缺乏评论意识,广播新闻评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许多广播电台没有建立科学的评论机制,广播新闻评论形式混乱,节目同质化、评论模式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同时,广播新闻评论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在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龙头”的广播媒介中,新闻评论在以往节目表上的份量微乎其微。从1922年广播电台正式在中国开播以来,广播新闻评论就像婴儿那样一步一步地学着自己走路,在挫折中成长。直到今天,成长起来的广播媒体开始走自己的路。2004年1月1日,由…  相似文献   

15.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一、媒体竞争催生“新闻报料人”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和媒体息息相关的特殊人群——“新闻报料人”(又称“新闻线人”)活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新闻报料人,是指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素材的人,如果其所提供的线索或素材被媒体采用,即可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新闻  相似文献   

17.
黄琼 《新闻记者》2001,(9):48-49
7月份是广告的淡季 ,但传统的淡季未必是无热点可寻。今年7月 ,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是 :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 ?北京能否一圆奥运梦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7月13日的莫斯科之夜 ,全国的媒体在等待那瞬息的爆发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媒体的采编部门憋足劲等待着一场新闻战的打响。由于这一新闻的意义非同寻常 ,围绕着北京申奥成功与否 ,媒体将有完全不同的新闻处理方法。所以 ,当绝大多数媒体在为“7·13之夜”的新闻战精心构思之时 ,我们却从一天天逼近的申奥脚步声中看到了一个商机———能否在打好一场申奥新闻战的同时 ,再…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三贴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体现,得到全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三农”问题作为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成为各媒体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三农”宣传百花齐放,“三农”报道精品迭出,成为众多媒体的一大亮点。透过热闹的表象,笔者以为贯彻“三贴近”原则,真正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0,(8):66-67
新闻的生产方式在变,服务公共利益的核心不能变。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受到颠覆性挑战,用户参与新闻生产消解了专业化程度,自媒体新闻生产几乎抛弃了专业化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李星 《东南传播》2011,(12):65-66
今年“锋芝”问题的曝光,迅速抢占了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其家长里短等众多纷繁杂乱的关系也由媒体不断地梳理成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西安晚报》和《羊城晚报》娱乐版关于“锋芝”事件的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娱乐新闻报道内容、图片选择等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娱乐新闻的价值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