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历史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 ,因而从理论上认识它的内涵 ,是精确理解并实践这一命题的前提和关键。一、“政治”概念的要义与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本质内容何谓政治 ?在中国历史上 ,政治是治国安民的活动。孔子说 :“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在这里“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榜样。在近代 ,孙中山先生认为“政就是众人的事 ,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孙中山选集》下卷 661页 ) ,在这里政治就是“治国之道”。在西方 ,政治一词源于希腊…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这就是讲政治的内容,共六个方面。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六个方面的深刻内涵,才能做到讲政治。 方向问题是讲政治的首要问题。政治方向正确与否,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要讲政治”,“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他指出,“我们讲政治,也绝不是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而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讲政治的“目的是希望全党更加坚定不移地、更加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重大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教育领域,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就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政治就是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论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政治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改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一、突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应当体现学科的最新成果。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各门政治理论课程都要结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光辉题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思想武器,从上海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改革,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光辉题词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思想武器,从上海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改革,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天,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关键词,其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科学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高校是学生走进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关键一公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要求任课教师第一时间在思想和行动上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及时有效地把党的最新理论融入教学。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创新理论,面对新时代大学生,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出发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以分层次、分课程、循序渐进的方法讲深、讲透、讲活这一宏大命题。  相似文献   

11.
从两个阶级斗争的年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甚至无视科学技术教育,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从侧重于以政治思想(或改造)的角度考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到“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红和德是第一位”的,到“‘不专’之红,就不是真正的红,红一定要专,红与专是并重的”等等,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各自特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教育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模式的内在规律及机制的深刻揭示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抽象。其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所形成的专布性取向与泛布性支持之间的关系问题,则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讲”教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核心是讲政治。关于这一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重要论述。江泽民强调 ,讲政治的第一点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邓小平强调 ,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 ;毛泽东告诫全党 ,要坚定理想信念 ,建设新世界 ,就要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要带头讲政治 ,并把讲政治落实到认真搞好“三讲”教育工作中去 ,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 ,贯彻到党内生活里去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始自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文化观念、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进行理论创新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因而,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也为实现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指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现象,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观作一历史的、逻辑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是指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大师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观作一历史的、逻辑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们党六十多年的历史清楚地表明,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固然应该注意学习外国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最要紧的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不断开拓新  相似文献   

18.
政治和经济关系问题,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我们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过去林彪、“四人帮”制造了严重的思想混乱,散布了大量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例如,在谁是本源的问题上,他们用政治不能不占首位来否定经济的第一性;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上,无限夸大政治的反作用,否定经济是基础的决定作用;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只谈政治是统帅,否认政治归根到底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他们把政治和经济截然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讲政治,不讲经济,只讲阶级斗争,不讲生产斗争,疯狂反对毛主席关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教导。这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世界眼光、提高自身素质”。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革,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实…  相似文献   

20.
政治科     
第7题: 简析: 这是一道政治常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的单项选择题。正确选项为B,考查考生对“现代化建设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解水平。启示: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常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理论,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应当讲清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指导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才能理解题意:“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讲政治”。这里要正确把握“政治”与“经济”关系中的“政治”,重点是理解“政治”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