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芊芊 《传媒》2021,(10):77-79
当今,以智能媒体与未来影像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智能技术极大地改变着国际传播流程及模式,为对外传播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与可能性.本文着眼于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蓬勃发展之大背景,着重关注中国软实力之打造、国家形象之建立以及国际传播机制之革新,尝试探究新技术语境下的国际传播创新范式,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树立富有正能量的中国形象找寻合理有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知识传播是促进社会化发展的主力军,在新媒体技术进步的同时知识传播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新技术催生网络社区平台发展,新工具促进个体表达向集体智慧的转变。知识传播的途径由线下融入线上,"受众"一词被"用户"所取代,其行为变被动搜索为主动参与。在参与式环境下,知识传播呈现新样态。本文以知乎社区为个例从用户角度出发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参与式知识传播的新特点以及传播利弊,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4.
王晓丹 《东南传播》2017,(12):63-65
在全球文化大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影视剧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传播趋势。21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虽然在初期存在着"走出去"难的各种问题,但也取得了不小的阶段性成就。我国影视剧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对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影视剧自身的属性、核心价值、制作水平、人物塑造、海外营销五个方面,一一对应阐述中国影视剧走出去在国际传播中的五个作用:改写文化逆差,实现中华文化价值的普世化传递,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树立国家形象,创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议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传播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时代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在媒介的力量下快速的流动和扩散.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然而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出现了"不对称"现象,出现了"霸权"现象.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文化传播强国凭借自身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向多数文化传播弱国传输本国的意识形态,企图控制支配它们.面对此现象,唯有提高本国的软实力才能与之抗衡.  相似文献   

6.
国际传播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媒介技术与国际舆论环境的耦合。在新发展阶段,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分析政治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与国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关切,凝练国际传播规律,完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与布局安排。只有明确国际传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才能勾勒出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规律,为解决长期浸润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科技、生产力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文化软实力"时代。国际博弈、区位发展、城市建设都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发挥。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在城市、区域甚至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发突出。有鉴于此,博物馆更需要找准定位,抓住时代脉络,结合自身优势,成为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信息传播全球化到来的时候,毫无疑问应该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制定出正确的新世纪传播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全球化的进程。现就几个主要问题谈一谈初步设想。第一,充分利用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特别是网络传播等带来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参与传播全球化的进程。当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突出特点就是,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功能成倍增长,价格翻番下跌。这就为发展中国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价格随时采用较新乃至最新的技术,发挥后发优势,进行跨越式发展,迅速赶上或超…  相似文献   

9.
聚焦2023年新媒体发展态势,本文从冲突博弈的新时代、智能汇聚的新科技、主流媒体的数智转型、网络媒体的稳健成长、多源整合的新未来五个维度绘制了新媒体发展版图。研究发现,在全球化信息挑战与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及技术变革推动了舆论战略资源化的新趋势;AIGC、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加速和深化了主流媒体现有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中国新媒体海外应用TikTok、ReelShort、Temu等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与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自动内容生产、高级人机交互体验及综合安全防护策略对于未来媒体形态和功能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巨星 《中国出版》2023,(22):22-25
研究在系统分析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传播关系新变化的基础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能等视角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细致厘定,提出智媒技术语境下从主体层参与力、内容层软实力、技术层媒介运用力和效果层影响力等四个维度,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1.
传播的基本特性决定了传播具有道德属性,传播内容在传播过程中深受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的制约.作为传播者,应该在社会伦理准则下从事传播活动.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球传播的时代,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可以随时接收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息.本文基于全球化时代的传播情境,对跨文化传播中的传播伦理相关理论和观点进行梳理,从现有理论观点中提出质疑和新观点,并对这一新观点进行论证,旨在通过此问题的探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1.传媒史话的三个核心观点1.1关于人类传播发展史的分段问题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传播""书面语传播"和"电力传播"等三个时代;加拿大物理学家、传播学家,罗伯特·洛根在《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一书中对此进行了细化补充,把人类传播媒介发展历程划分为"非语言的模拟式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书面传播时代""大众电力传播时代"和"互动式数字媒介或新媒介"等五个时代;国内有的学者,将媒介史分成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五个发展阶段。结合我们的实践感悟,我们将远古时  相似文献   

13.
21世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跨文化传播时代,"提高文化软实力"也被随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起步于1958年的中国纪录片作为影视媒介的重要产品,经历了长期的低谷后重登时代舞台,逐渐显示出了在国际传播中能量巨大的优势。纪录片文化也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软实力文化中,最具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19):2-8
新传播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重塑了媒介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主体被新媒介技术彻底建构为"数字主体",遭遇了身份、情感、认知和生存的多重危机。首先,数字主体在赛博空间被多重虚拟身份困扰,体验着身体缺场和身份丢失的经历;其次,数字主体身患"媒介依存症",主体情感被电子媒介交流异化和殖民;再次,在"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数字主体遭遇认知障碍和认知迷茫;最后,"数字化生存"将主体规训和征服,使主体面临生存隐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中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从时间节点、用户使用与内容生产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各自的界定性特征。广播在旧媒介范围内属于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由专业人士负责内容生产;之后经历了互联网的第一代媒介到第二代媒介,广播在传播技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在不断演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播APP在突破了旧有传播范式的基础上,更是在知识付费、线上收听、线下体验上寻求内容生产多元化、受众需求精准化的策略。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着重对于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从"广播"走向"窄播",走向定制广播的内容生产和个性化需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魏渲 《东南传播》2018,(1):47-49
国家"软实力"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具体表现是经由媒介实现国家民族文化在全球的自发延伸。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目的是减轻不同文化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展望使得此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实践层面。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国家"软实力"在跨文化传播上的现实困境问题同时探索媒介融合时代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经济、外交、文化之间协调互动,全面打造国家综合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通用模式.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已经大大超越了以大众传媒为主的单一传播模式,亟须相关部门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形式创新,全面升级到整合传播时代.我们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对口培训一批专业人才,组建一支中国文化传播基金,分期、分批建设一批中国文化体验设施等,从而打造对外传播新格局,真正提高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陈虹  杨启飞 《编辑之友》2021,(8):前插2,6-11
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赋予声音成为未来传播主流介质的潜力,视觉霸权框架下长期湮没不彰的听觉文化有望被释放.在声音的赋能下,我国诸多广播媒体尝试重塑听觉空间,构建全媒体融合传播矩阵,塑造全流程智能广播系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未来,广播媒体应在关注声音媒介属性、技术属性的基础上思考其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平衡主体感官比率,塑造听觉共同体,构建广播"声"态圈,促进技术与艺术的水乳交融以及人与社会的血脉相通.  相似文献   

19.
赵澄澄 《今传媒》2016,(2):155-15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新的媒介技术正在重塑媒介市场版图,期刊业市场在资本、技术和体制三重力量作用下,带动了传统媒体与数字新媒体之间整合、分化和裂变,带来了期刊业经营三大变化:一、信息传播功能与商业经营功能的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与相互贯通;二、经营定位由传统"高端定位"向更加注重"长尾理论"模式转变;三、信息传播呈现出鼓励分享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确立新的媒介生态媒介发展战略的三个根本问题,并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