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骨量变化研究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严重疾病。骨质疏松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在影响骨质疏松的诸因素中,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人的骨量随年龄增长的生理变化规律、骨量丢失模型、峰值骨量及其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探讨防治骨质疏松的积极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代表人的骨量的最高水平。骨质疏松发病的可能性与峰值骨量的水平以及到达峰值骨量的年龄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峰值骨量主要由遗传、种族等因素决定,环境因素对峰值骨量也有一定影响,其中体育锻炼是获取较高峰值骨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4.
老年人随龄增长骨量变化与健骨运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年人骨量变化与健骨运动的研究回顾,从运动健骨的角度,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与非运动老年人群的骨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综述,明确了运动对老年人骨量和骨代谢活动的影响,对指导老年人的运动健身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特点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为依据,对常州4所本科院校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女大学生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递增的不良现象;大部分学生只是有时参加体育锻炼而未能养成习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须借助不同的干预措施来促使锻炼人群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7.
8.
儿童青少年时期运动及补充维生素D对骨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和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的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骨质疏松根本性重要措施是提高成年早期的骨峰值,而儿童时期骨密度持续增长,是影响获得最佳骨峰值的关键时期.本文在查阅了近10年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分别对补充维生素D在防治和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性以及儿童青少年时期运动对骨量与骨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环境因素方面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综述了近年的一些最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组比较法,将体育锻炼等级与专业分组比较。在江西师范大学随机抽取32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获得293份有效问卷。本研究结果显示:(1)江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总体压力水平较低。(2)学生压力来源最大为择业,情绪、学校、学业压力次之。(3)本校大一的学生心理压力感显著低于大三的学生,本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指标呈年级上升趋势;(4)本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压力感低于非体育的专业学生,并且达到显著水平;(5)经常锻炼组的学生心理压力感,显著低于不锻炼组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生长期骨量的作用,发现力量训练促进骨量累积的作用大于耐力训练,负重运动大于非负重运动。 相似文献
11.
12.
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锻炼同伴主要是同学朋友,在同伴进行体育锻炼时,大部分大学生会受到影响而参加锻炼;而在同伴不锻炼时,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影响放弃锻炼。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较低,他们对同伴的影响不如没有体育锻炼习惯学生对同伴的影响大,同伴效应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在运动训练中,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保持较好的体质、身体形态学、跟骨超声骨量对提高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非常有好处的。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体质、身体形态学与跟骨超声骨量现状进行研究,为其科学运动训练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高山滑雪运动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瘦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身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高山滑雪女子运动员体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瘦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运动员体质方面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握力体重指数显著低于体育大学生,其他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体质各项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山滑雪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SCL-90、PARS-3对我国高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运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被测量的423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编执、精神病性等症状方面其因子均值明显低于小运动量沐育锻炼者;大运动量者的躯体化、敌对性症状明显比中运动量者严重。因此,改变现今只在一、二年级大学生中开设体育课的传统做法,在一至四年级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中等运动量的体育课,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2991名大学生的体质情况和影响体质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不及格5.6%、及格52.6%、良好37.8%、优秀4.0%。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体重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12,8.62,16.12,30.36,278.46,220.88,38.97,341.89,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因素中,女生、农村、非独生子女、一二年级与大学生体质优秀呈负相关,每周锻炼次数≥5次、每次锻炼时间≥60分与大学生体质优秀呈正相关,高油高脂饮食、肥胖与大学生体质优秀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次数、时间、饮食习惯、体重指数有关,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健康营养的饮食、控制BMI是提升体质建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