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100名广西大学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疾病污名进行实验测量,探究大学生群体对患者是否存在内隐污名,同时考察疾病来源类型与疾病危险性对内隐污名的影响。结果表明:疾病来源类型对于污名内隐并没有显著差异;疾病危险性对内隐效应值有显著影响,低危疾病与高危疾病相比,低危疾病对于污名的内隐效应更为显著。大学生群体存在疾病内隐污名;疾病内隐污名与疾病的来源类型无关,与疾病的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类的线粒体疾病,阐述人类线粒体mtDNA的结构特点、线粒体疾病的定义及其遗传学特点;线粒体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几率以及常见的人类线粒体疾病;介绍了现已掌握的线粒体疾病的治疗方法,展望了线粒体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期观点     
遗传病≠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不完全是一回事。先天性疾病是指孩子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中有些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如先天愚(唐氏综合征),也有些是怀孕期  相似文献   

4.
1认为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解析: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也可以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先天性愚型、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都是婴儿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来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先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生老病死都是人类绕不开的环节。疾病介乎生存与死亡之间,是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原儒源自巫者,对医治病患并不陌生,社会角色使他们日趋形成一种带有浓郁的人际关系色彩的疾病观。重视疾病、积极预防与治疗疾病、利用疾病展开博弈与教谕,构成周代儒家对疾病的认知图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宁某高校大学生近三年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对该校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住院学生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前5位易发疾病。结果 3个学年期间该校共有住院大学生627例,发病率较高的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肿瘤。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患病主要疾病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疾病和肿瘤女生发病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生老病死都是人类绕不开的环节。疾病介乎生存与死亡之间,是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原儒源自巫者,对医治病患并不陌生,社会角色使他们日趋形成一种带有浓郁的人际关系色彩的疾病观。重视疾病、积极预防与治疗疾病、利用疾病展开博弈与教谕,构成周代儒家对疾病的认知图谱。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传染疾病是冬季的多发疾病。大学生居住和学习环境相对集中,做好该类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发生特点和有效可行的预防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对疾病的体认深刻,其诗歌中的疾病种类多样;除涉及各种生理疾病外,也有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隐喻。疾病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诗人的创作心态及其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白诗中的疾病隐喻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社会思想。白氏大量写作疾病诗有自身多病、注重养生、关心民疾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一类含Ornstein-Uhlenbeck过程的非线性发生率的随机SIS传染病模型,得到阈值R■,并建立疾病灭绝性和持久性的判别条件:R■<1疾病灭亡; R■>1疾病持久.研究发现,环境的波动强度和回复速率会影响疾病的爆发,波动强度越大,回复速率越小,抑制疾病爆发的能力越强.因此,为了控制疾病,应该减小回复速率或增大波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门"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关系还在"磨合"之中。如何防止偏向和误区,实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将两者有机整合,在互动共生中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仅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英雄史观的继承、丰富与发展,而且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论依据;伴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创造主体论得到进一步深化;创造主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创造主体论不仅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真实体现,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蒙太奇”的基本原理、方法。并依据人的认识规律、生理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及体育教学的要求,从体育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的两门主要类型课种进行了剖析,以体育动作技术结构为先决条件,在借签“蒙太奇”技法的基础上,构想了几种适应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在近几年体操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的运用。旨在全面地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手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孝是儒家重要的伦理道德,而经权观是儒家重要的方法论.孔孟皆重孝,二者孝又各有所长. 总体来说,作为儒学的开创者,孔子的孝更多的是循规蹈矩,符合礼制的孝,也就是说,孔子的孝偏于执经;而孟子在发展孝道的同时,结合社会现状和具体事例,对孝的遵循古礼的同时,有着因时因事权变的色彩,可以说,孟子的孝是守经达权的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因实验方法不当而导致IR谱图失真(即称“病态”IR光谱)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诗》,或称《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实际上,文学史上最早对《古诗》进行深入探讨的,当首推《文心雕龙》。刘勰以“五言之冠冕也”论《古诗》在五言诗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以“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论《古诗》的艺术成就;并依据“阅时取证”、“比采而推”的科学思路,辨析《古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文心雕龙》的相关认识是深刻,甚至是经典性的,是研究《古诗》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从“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形成了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系统。而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体出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质,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加,两种不同的阶段观念体系在相互比较,借鉴,交流中逐渐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笔者试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西方发展的历程,并比较,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20.
THE "KINGDOM OF GOD ON EARTH" AND EARLY CHICAGO PRAGMAT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stract .  Pragmatism has been re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and presented as emblematic of modern thinking. At the center of this worldwide interest in late-nineteenth century Pragmatism stood, first, a rej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ualistic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 in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second, a distinguishing of the findings of learning theory from those of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third, a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ial democracy as the context of modern thinking and action. In this essay Daniel Tröhler shows that these innovations were far less secular than has generally been assumed. Underlying early Chicago Pragmatism is a reformed (Calvinist) Protestant mentality that was shaped by a vision of a common mission: realizing the "kingdom of God on earth"— a mentality that responded critically to the provocations of modernity (specifically, industrialization and capitalism) and, through this response, developed a distinctive discourse that came to be called "Pragmat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